要是没有多尔衮 清朝能攻破山海关统一中原吗
对如果没有多尔衮,清朝是否还能攻破山海关,继而统一中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对于清朝的建立来说,多尔衮绝对功不可没。而如果没有多尔衮的话,满清照样有机会入关,只不过过程会坎坷很多。
多尔衮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十四岁就被封为贝勒,跟随父亲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在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如果多尔衮比皇太极年长一些,或许最后继位的人就是多尔衮了。
而皇太极去世之后,多尔衮也曾经有实力继承皇位。只不过当时多尔衮害怕和豪格争夺皇位,导致清朝严重内耗,所以最终让皇太极的幼子福临继承了皇位。要知道,多尔衮年仅二十四岁的时候,就因为他过人的文韬武略,被皇太极封为和硕亲王,手握重兵。而且多尔衮手下的军队,还是当时大清王朝的主力军。
就是这样的多尔衮,对清朝的建立过程来说,绝对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果要问,没有多尔衮的话,清朝还能不能顺利入关统一天下,答案恐怕是肯定的。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不是因为清朝太强,而是因为明朝内部矛盾太多了。
当时的明朝内部,重要职位的大臣不作为,贪污腐败比比皆是。当一个朝廷从内部开始慢慢瓦解,除非“救世主”出现,不然就是气数将近,当时的明朝可以说早已经是病入膏肓了。
据史料记载,明朝末期,由于明朝政府的腐败,民间开始陆陆续续出现农民起义。到了明朝末年,势力最大的当属李自成领导的大顺政权。后来李自成更是整合了所有的起义军,一举拿下了明朝的京城,崇祯皇帝也因为京城被攻破,最终上吊自杀。
早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前,当时清朝这边在位的皇太极,还没等统一天下的心愿达成,就突然脑溢血,猝死在了宫内。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多尔衮是完全有实力干掉豪格继承王位的。
但是,当时的很多大臣和满清贵族,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乱,知道先王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打下清朝江山的不易,所以大家都是抱着能不打就不打的态度,都想坐下来,好好商讨一下继承大统的这件事。
多尔衮自然也知道,自己手握小半个国家的兵权,击败豪格自己上位没问题。但在这种特殊时期,造成了极大的内耗,那么清朝在关外的统治,很有可能就会瞬间土崩瓦解,清朝本身也会四分五裂。
这种结果,多尔衮也是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多尔衮和豪格就各退一步,两人一致决定,谁也不当这个继承大统的人,最后年仅八岁的福临就被推了上去。福临之所以被推上了皇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母亲。福临的母亲孝庄太后,身份不是一般的高,孝庄太后可以说是当时蒙古那边的代表人物,完全可以代表蒙古诸部那边的意见。
所以,如果没有多尔衮,清朝也能顺利入关,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因为明朝的情况就摆在那里,但要是没有蒙古这个盟友,清朝恐怕就很难顺利入关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单凭清朝自身,兵力和明朝还是相差得很悬殊。所以蒙古这个至关重要的盟友,必不可少,不然也就没有后续了。所以,福临的母亲孝庄太后,在当时非常具有话语权,清廷内部基本上少有人敢惹。
而且最重要的是,据说多尔衮和孝庄太后的关系,也是不清不楚的。所以多尔衮愿意力推福临上位,这样自己就从“台前”转到了“幕后”,再加上孝庄太后的关系,经过多尔衮多年的运营,又把当时的王朝推向了新的高度。就连曾经和多尔衮争夺皇位的豪格,后来也被打入大牢,最后死得不明不白。
而多尔衮掌权之后,恰在此时,明朝内部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吴三桂主动联系清朝这边,打开了山海关,正好赶上了入主中原的最好时机。
正是因为这样复杂的历史原因,在入主中原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上,只有多尔衮能挑起这个大梁,多尔衮时刻在关注着明朝内部的风吹草动。
得知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后,多尔衮自然知道时机已到,几乎是率领清朝全部主力,前往山海关,还带上了当时赫赫有名的“红袍大炮”。在这个节骨眼上,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又和李自成彻底翻脸,直接打开了山海关,要和清朝一起联手进攻李自成。
这种情况,对多尔衮来说无异于是件大好事,于是多尔衮一鼓作气,联合吴三桂率领的关宁铁骑,打着为崇祯复仇的旗号,前去攻打李自成。最后在山海关大战当中,李自成终于还是败给了多尔衮。此后,李自成率领麾下参与军队,退出了北京地区,而多尔衮则是顺利控制了北京。
就这样,多尔衮的政治影响力,顺利从关外移到了关内。
此后,多尔衮又指挥清朝军队,不断压迫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政权的生存空间,最后彻底吞并了李自成的全部地盘。而李自成被消灭之后,多尔衮又指挥清朝大军,继续南下,逐步灭掉了四川的张献忠,以及残存在南方的南明政权。到了多尔衮去世之前,清军已经基本拿下了大半个中原,并且成功渡过了长江。到了这个时候,残存的南明政权,其实已经不成气候了。
从以上过程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多尔衮在清朝统一天下的这段历史当中,确实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在清朝入关的那段历史当中,多尔衮才是清朝的实际指挥者,也是真正的无冕皇帝。
所以,在回顾了多尔衮攻略中原的大致过程之后,我们不妨回到问题本身。这样的多尔衮,如果他不存在的话,那清朝是否还能顺利入关呢?
首先,我们假设历史上不存在多尔衮,但就算多尔衮不存在,他麾下的那些清朝军队,依然还是存在的。如果在那段历史上没有多尔衮,那么这些清朝军队,应该顺理成章地归豪格管辖。
要知道,当时在争夺皇位的这件事上,豪格的支持者可是比多尔衮还要更多。只不过当时多尔衮手握重兵罢了。而如果历史上没有多尔衮的话,这些军队则会完全听命于豪格。
当然,仔细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也不难发现,豪格的性格和认知方面,确实还有很多地方不如多尔衮。但即便如此,豪格的才能,依然足够担任清朝的皇帝。而且,如果是豪格即位的话,清朝不会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反倒是更容易团结起来。
其次,如果多尔衮不存在的话,吴三桂和李自成还是会翻脸。因为在清朝入关之前,多尔衮的存在,对明朝这边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也就是说,就算豪格掌权,明朝这边恐怕还是会发生同样的剧情。所以如果多尔衮不存在的话,那接下来很有可能就是豪格联手吴三桂,在山海关之战当中,击败吴三桂,继而入主中原。
另外,多尔衮的军事才能,也没有达到可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地步。多尔衮确实很强的,但多尔衮的军事才能,最多只是名将级别,无法在大势上做出多少改变。所以,就算没有多尔衮,甚至没有多尔衮这一系的很多猛将,清朝和南明政权的交手,最后结果恐怕还是一样的。
通过以上这些分析,我们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就算多尔衮不存在,清朝还是有很大可能,最终会顺利入主中原。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多尔衮确实非常厉害,对清朝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所以如果真的没有多尔衮的话,那清朝很有可能最后依然能够顺利入关,继而统一天下。但时间方面,恐怕就要延后许多了。
-
康熙为何参拜明朝的朱元璋?原因是什么? 2024-02-22
-
隆科多起初只是一个小小的侍卫,为何能得到康熙的宠信? 2024-02-22
-
永琪最宠爱的女人是谁?生下一对双胞胎 2023-12-31
-
李自成当初能够击败明朝 李自成为何对付不了清军 2024-04-02
-
佟佳氏是怎么被封为皇贵妃的?熬死4位皇帝 2024-01-01
-
李卫的官是通过捐资而来的,为什么他能得到雍正帝的赏识呢? 2024-03-2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