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年少登基为帝 同治皇帝为何不到十九岁就驾崩了
- 本名:爱新觉罗·载淳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满族
- 出生地:紫禁城储秀宫
- 出生时间:1856年4月27日
- 去世时间:1875年1月12日
- 主要成就:兴办洋务运动,史称“同治中兴”。
- 年号:同治
- 谥号:毅皇帝
- 庙号:穆宗
- 前任:清文宗咸丰帝
- 继任:清德宗光绪帝
- 父亲:爱新觉罗·奕詝
- 母亲:慈禧太后
- 逝世地:紫禁城养心殿
- 享年:19岁
- 陵寝:清惠陵
对同治皇帝年少继位,登基之后没过几年便因病去世,驾崩时只有19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当中最高权力的掌握者,正是因为皇帝能够享有非常庞大的权利,所以很多人对于皇位都趋之若鹜。我国古代历史上一共出现了400多位皇帝,绝大多数皇帝因为在位期间碌碌无为,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暴君。
所以被历史所遗忘,但是也有一部分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使得社会发展速度很快,因此这些皇帝被人们称为明君,现如今仍然活跃在人们的印象当中。清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它并不是由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所建立的。
而是由北上游牧地区满族人南下中原之后建立的政权,提起清朝的皇帝,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明君,在他们的带领下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局面,其实清朝除了这三个皇帝之外,大多数皇帝都没有太大的成就。
还有一些皇帝仅在位几年的时间便与世长辞,同治皇帝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同治皇帝年少继位,登基之后没过几年便因病去世,驾崩时只有十九岁,虽然我国古代医疗技术水平和现在差距很大,人们的平均寿命普遍较低,但是19岁便与世长辞也是非常少见。
更何况还是一国之君的皇帝,那么为什么同治皇帝英年早逝,这和他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治皇帝登基之后,虽然贵为皇帝,但是手中却没有实权,因为当时清朝的权利大多都掌握在慈禧太后一人手中。
同治皇帝也仅仅是慈禧太后手中的一个傀儡,慈禧太后不仅代行同治皇帝的权利,而且还从各个方面来干涉同治皇帝。比如她要求皇帝必须要满足后宫佳丽3000,所以便开始为同治皇帝物色皇后。但是同治皇帝却并不想要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儿女之事上。
因此面对慈禧太后的强迫同治皇帝非常不满,但是由于手中没有实权,所以只能忍气吞声,长期以来的压迫也使得同治皇帝对慈禧太后产生了逆反心里,当朝王爷有一次偶然情况下,带同治皇帝去了一次烟花柳巷之地,从此之后同治皇帝便无法自拔。
要知道作为一国之君,自己就代表整个国家的颜面,去烟花柳巷之地一旦被人发现,那么就会使得清朝皇室的颜面受损。所以为了避免被人认出,同治皇帝整日和自己的随从去往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位置偏僻就代表卫生条件更差。
所以没过多长时间,同治皇帝便染上了梅毒,虽然梅毒放在现在可以被治疗,但是在当时梅毒是一种不治之症。同治皇帝担心慈禧太后惩罚自己,所以一直没有告诉慈禧太后自己患病的事情,后来同治皇帝的梅毒越来越严重,导致下体溃烂恶臭难闻。
直到这时同治皇帝身边的太监才将同治皇帝患病这件事告诉给了慈禧太后,按道理来说,同治皇帝患病,慈禧太后应该用一切方法来为其治病。但是慈禧太后却认为同治皇帝这样做有辱于大清国的颜面,于是便对外宣称同治皇帝换上了天花,对于其身患梅毒之事闭口不提。
慈禧太后的态度也使得同治皇帝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最终只能含恨离世,年仅19岁,所以同治皇帝的家亡和慈禧太后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如果当时慈禧太后能够尽快为其治疗的话,可能同治也不会英年早逝。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最后一位掌权者,虽然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由于其思想闭塞且封建愚昧,所以使得清朝多次与科技发展失之交臂,而这也直接导致清朝综合国力的下降,使得清朝在统治后期受到了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欺辱和压迫,逐渐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现如今人们提起慈禧太后,很多人对于她的第一印象都是非常恶劣的,其实同治皇帝也不是清朝唯一一个受到慈禧太后影响而不幸离世的皇帝,清朝的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之间有着比较亲密的关系。
总结:但是慈禧太后为了能够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便将光绪皇帝这一时名义上的皇帝囚禁在瀛台,而且缺衣少食,最终使得光绪皇帝这一国之君在瀛台被活活折磨致死,因此清朝的覆灭和慈禧太后有着很大的联系。
-
她16岁被咸丰一眼看中,死后慈禧还亲自跪送 2024-02-29
-
在历史上,李卫在朝时都担任过哪些官职? 2024-04-03
-
慈禧在26岁就开始守寡了 慈禧后半生是怎么度过的 2024-02-02
-
年羹尧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年羹尧是不是做了什么事情 2024-05-09
-
乾隆皇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分别是谁? 2024-01-29
-
曾让雍正宠爱至极的丽嫔,后来结局怎么那么惨? 2024-02-1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