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在死之前发生了什么?隐藏了什么真相?
- 中文名:于谦(1398~1457)
- 别 称:于忠肃、于肃愍、于少保
- 字 号:字廷益,号节庵
- 国籍:中国(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
- 出生日期:1398年5月13日
- 逝世日期:1457年2月16日
- 职业:兵部侍郎、少保
- 信仰:儒学
- 主要成就:组织北京保卫战;改革军制
- 代表作品:《石灰吟》《节庵诗文稿》
- 谥号:肃愍,后改忠肃
- 称号:民族英雄
说起明朝的于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有一句话叫“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于谦之死,乃是明朝政治潜规则使然,更是于谦作为官场边缘化、信奉儒家文化而导致的孤立和格格不入,最终,明朝第一国士冤死于刀下。
一、从“土木堡之变”说起
公元1449年,在土木堡之变中,明军大败,明英宗被瓦剌所俘。之后,瓦剌铁骑一路南下,一路烧杀掳掠,紫禁城危在旦夕。为了大明安危和政治接续,内阁首辅徐有贞建议监国朱祁钰迁都南京,暂避锋芒。此举遭到兵部侍郎于谦的极力反对:“敢言迁都者斩!”徐有贞被于谦挤兑得无地自容,从此他也对于谦心生恨意。
为了社稷安危,国不可一日无君,另外,于谦为了彻底打消瓦剌以英宗为诱饵进行一系列的政治讹诈,于是跟皇太后建议,立即拥戴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太后应允后,朱祁钰登基,改年号为景泰,封于谦为兵部尚书,并命他全力做好北京保卫战相关事宜。
二、“北京保卫战”前后
在于谦的极力主张和努力下,北京由当时守城不到10万的守军,最后一度招募士兵达20万,一同效力于谦。北京保卫战最后取得了胜利,随后瓦剌军退出长城以外。之后瓦剌为了自保,也主动将明英宗朱祁镇送还。
然而此时的紫禁城已经是另外一番景象,出门迎接朱祁镇的是弟弟朱祁钰,一个新帝王。朱祁镇随即被送至南宫“颐养天年”。
我们知道,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于谦用实力打了徐有贞的脸,一反一正,于谦成了替君分忧的忠臣英雄,而徐有贞虽然也为朝廷分忧,却成了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个中缘由徐有贞有苦难辩,他对于谦的恨,又记上一笔。
可我们知道,于谦由于个性使然,其实他对徐有贞倒没有什么芥蒂,而且对于徐有贞想争取国子监一职,去拜托他在皇帝面前求职时,于谦还是很爽快地答应了,只是朱祁钰没有答应。这在徐有贞看来,于谦肯定又在皇帝面前说自己坏话,才让自己颜面扫地。于是徐有贞对于谦的恨已经超出了底线,甚至想除之而后快。
三、“明朝第一国士”之死
“夺门之变”加速了于谦之死。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朱祁镇复辟之后,于谦就成了替罪羊,他被朱祁镇视为“主谋”。对于于谦的态度,朱祁镇虽然声称“谦着实有功”,但此时因徐有贞和石亨等人积极策划了这次夺门之变,才能让自己成功夺回王位,他们的感受不得不顾及,所以按照他们的心思来说,于谦必须得死。
徐有贞:“若不杀谦,此举(夺门之变)无名!”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就这样,于谦又被冠以“谋逆罪”,终被朱祁镇所杀。后来锦衣卫在查抄于谦家的时候,“四壁萧然,家无余资”,虽然明宪宗时期于谦被平反,但一代忠臣在那个时候冤死,对国家来说确实是一个重大损失。
-
做了二十年太子的朱高炽,最后是怎么死的? 2024-01-06
-
严嵩为什么要杀言夏?真相是什么 2024-01-06
-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朱棣敢不敢造反 朱元璋为什么杀朱棣 2024-01-03
-
明朝著名状元郎罗洪先,还是个专业的地理学家 2024-01-21
-
朱元璋的三个发小分别是谁?他们最后结局如何? 2024-01-07
-
孙太后支持朱祁镇夺门,后宫能干政吗? 2024-03-0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