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有卧龙和凤雏辅佐 刘备为何没有能夺得天下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还不知道:刘备得卧龙凤雏为何不能一统天下?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三国中名士司马徽,曾经说过只要得到卧龙凤雏其中之一,就可以轻松平定天下。但是,刘备同时得到了卧龙凤雏,为什么最终只能偏安一隅呢?
首先,三国是一个混战时期。并不是只有刘备一家独大。还有继承东汉政权的曹魏,以及偏居江南的孙吴政权。所以说很大程度上,三方互相制约,谁都不敢有什么大动作。
总的来说,刘备身边的得力谋士只有诸葛亮和法正二人。这相比魏吴来看,曹操有郭嘉荀彧司马懿等谋臣,孙权手下有鲁肃周瑜张昭等人才。所以说,刘备并没有占到很大的优势地位。
其次,刘备偏安一隅,地势险恶,兵少粮不足,不足以争天下。前期的刘备一直是孤家寡人,陪在身边的只有张飞和关羽二人。之后由别人引荐,前往卧龙岗,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隆中对诸葛亮为刘备定下了一统天下的方略。
图一
虽然后来顺利取下了荆州,但是由于关羽的大意,使得蜀汉丢掉了荆州这个战略要地,丧失了有利地位。后来,刘备听取谋士庞统的建议,攻打西川,也就是说刘备的根据地是在巴蜀一带。
虽然巴蜀地区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汉高祖也在秦川得天下。但是历史上的巴蜀却是国小民穷,经济落后,历来被视为流放犯人的地方,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而曹操处于中原北方地区,地势宽广,兵强马壮。孙权占据江东,依靠着长江天堑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优势地位,不断发展,兵马钱粮十分充裕。从地理位置上看,蜀汉自然比不过其他两家。
第三,刘备的地位。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刘备以中山靖王之后汉孝景皇帝玄孙自居。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名号,刘备只是一个织席贩履的打工户。
图二
在讲究门阀制度的东汉末年,袁绍是十分具有影响力的,而曹操与袁绍关系特别好。曹操的出身也比刘备高了很多,虽然生于宦官后代,但依旧继承侯爵。孙权世代为官,孙家世代在江东经营多年,名声显赫。因此,曹操和孙权的身份地位,刘皇叔也比不了。
第四,人心向背。历史上的刘备根本没有现在传的那么注重德行,刘备虽然在《三国演义》被罗贯中写为一个仁义之君,但是历史上他却并非这样。
相传,在刘备后期的时候,对于自己的手足兄弟关羽张飞都有猜忌怀疑,更不用说手下的谋士诸葛亮、庞统等人了。而刘备早期通过计谋窃取了陶谦的徐州,后来又向东吴“借”了荆州,后来还通过抢夺同宗同族的刘璋的地盘,夺得了巴蜀之地,也怪不得吕布喊他“大耳贼”了。
而反观曹操,忘履相迎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曹操特别惜才,对于能够帮助自己的人都是以礼待之。而孙权更不用说了,据说吕蒙死后,孙权放声痛哭,还亲自前往吊唁。
图三
第五,就要说到了庞统,庞统早期是江东的谋士,后来不受孙权的重用,所以改投刘备。就这样,刘备拥有了三国时期的两大智囊卧龙凤雏。按照卧龙的隆中对夺取荆州之后,刘备将眼光放到了巴蜀地区的益州。
庞统也给刘备献了三条计策,上策是挑选精兵良将夜晚偷袭,中策是先想方设法除掉刘璋手下镇守益州的大将,再徐而图之,下策是暂且撤回荆州,等到时机成熟一点的时候,再率军收复西川。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庞统在路上就被刘璋的大将张让埋伏,最终身中数箭而亡。庞统死后说了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我今天死,都是天意啊。
图四
庞统被杀的地方叫做落凤坡。当他行至此处,问手下此处为何地时,手下告诉他,此地为落凤坡。庞统大笑,我道号凤雏,此地却叫落凤坡,这是天要绝我呀。此时埋伏在山谷两侧的张任乱箭齐发,将庞统射杀。
其实也不难看出,当卧龙凤雏两人同时为刘备效力的时候,两人之间就已经出现了争端。庞统总是想要压诸葛亮一筹,所以就有点自大,想要争权夺利。再者庞统为人行事过于洒脱奔放,对于刘备有些不尊重,这也是刘备不愿意重用庞统的原因。
在三足鼎立下,刘备拥有当时最具能力的卧龙和凤雏,却依然没有得到天下。所以说历史注定了蜀汉只能是一个偏居一隅的政权,它不能够取代天下大势,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被湮灭。
-
周瑜和陆逊相比谁厉害?谁才是东吴的第一谋士? 2024-02-14
-
三国时期的降将那么多 为何于禁投降会引起那么多的争议 2024-02-09
-
三国名将张辽威震逍遥津是怎么回事,留下 “张辽止啼”的典故 2023-12-16
-
号称三国第一傲骨的刘巴,揭秘其生平经历 2024-01-04
-
陆逊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是真是假?真相是什么 2024-02-11
-
霍弋是什么人?诸葛亮暗中培养一员猛将 2024-01-0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