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汉献帝来说 曹操的死是好事还是坏事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 姓名:刘协(公元181~公元234)
- 别名:汉献帝、山阳公、刘伯和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洛阳
- 出生日期:181年4月2日(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4月21日
- 职业:汉朝皇帝、山阳公
- 谥号:孝献皇帝(魏)、孝愍皇帝(蜀汉)
- 在位:189年9月28日—220年11月25日
- 陵墓:禅陵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还是坏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汉献帝是东汉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其虽然颇具才能,但在其父汉灵帝采纳宗室之狼刘焉设立州牧的建议后。东汉的灭亡已经大势所趋,即使光武再世也难以挽回。因此汉献帝做了数十年的儿皇帝后,被迫禅让帝位给曹丕,东汉王朝至此灭亡。
而在汉献帝数十年的皇帝生涯中,对其影响最大的人物,莫过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了。而在曹操死后,汉献帝的皇帝生涯也就截然而止。从这一点看,汉献帝与曹操的关系,可以说是错综复杂,混杂着太多恩怨情仇,汉献帝从最初对曹操倚如腹心。
到最终二人反目成仇,直至衣带诏事件爆发,双方关系彻底破裂,这其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使二人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本文今天的主题,就是一个围绕着二人关系的关键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曹操的死对汉献帝是好事还是坏事?
也许有人看到这个问题会觉得奇怪,在两个人关系的蜜月期,汉献帝是不会希望曹操死。而当两人关系破裂之后,汉献帝当然会希望曹操死。曹操的死对汉献帝又有什么意义呢?只不过是为汉献帝出了口恶气罢了,这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地方?
这种想法不能说错,可问题在于,所谓对汉献帝是好事还是坏事。当然考虑的是汉献帝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汉献帝的个人情绪。因为这无足轻重,理清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从我的观点来看,曹操的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汉献帝来说并不是好事。
因为曹操想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试问天下诸侯哪个想的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憎恨曹操架空自己,可他无论到了哪个诸侯手里,都是被架空的命运。所以曹操的死并不能结束汉献帝被架空的命运。反而如果其他诸侯得到汉献帝,甚至待遇还不如曹操给他的待遇。
因此曹操的死对汉献帝来说不算是好事,不过这是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结论。也有极少数情况下,曹操的死对汉献帝算是好事,这个情况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衣带诏成功的情况下。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衣带诏事件发生时汉献帝的政治处境。
当时的曹操起家不久,并没有多少忠于自己的部下。有不少部下如荀彧,是因为曹操打着辅助汉室的口号才愿意投奔曹操。这种情况下,汉献帝与曹操的权势其实是旗鼓相当的。衣带诏发生在这种时候,如果他成功了,曹操一死,他的儿子还小,后继无人。
大臣们又有不少忠于汉室,这种情况下,汉献帝还真的有可能吃下曹操的基本盘。之后的事情就看汉献帝的能力了,不过汉献帝政治上有一套,军事上却是个白板。因此如果是他整合曹操的力量与袁绍作战,恐怕是凶多吉少。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
-
诸葛亮真的是布衣吗 诸葛亮的家族到底是什么样的 2024-04-11
-
张飞一生最害怕的人是谁?是吕布还是马超? 2024-01-28
-
曹操手下最厉害的大将,曹仁最后是怎么死的? 2024-02-21
-
揭秘东吴历史上的帝王,除了孙权 其他寿命都不长 2024-01-23
-
历史上孙权将都城迁到南京的目的是什么? 2024-04-15
-
貂蝉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那么吕布杀董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024-02-1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