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政大权交给李世民,李渊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 姓名:李世民(599.1.23~649.7.10)
- 别称:唐太宗,天可汗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陕西武功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
- 出生日期:公元599年1月23日(己卯年)
- 逝世日期:公元649年7月10日
- 主要成就:文韬武略,平定乱世,开疆扩土,贞观之治,求贤纳谏,宽厚爱民
- 代表作品:《帝范》,《贞观政要》等
- 在位时间:公元626年登基(在位23年)
- 庙号:太宗
- 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 尊号:天可汗(唐周边各民族尊称)
- 年号:贞观
- 上一任皇帝:李渊(唐高祖)
- 下一任皇帝:李弘(唐义宗)
- 姓名:李渊(公元566~公元635)
- 别名:李叔德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
- 出生日期:公元566年十二月初六(1月13日)
- 逝世日期:公元635年
- 职业:唐朝皇帝
- 主要成就:晋阳起兵 建立唐朝 抗击东突厥
- 庙 号:高祖
- 谥 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 年号:武德
- 在位: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
- 陵墓:献陵
- 下一位皇帝:李世民(唐太宗)
唐高祖李渊,中国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26年在位。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在大唐皇宫禁地内爆发了“玄武门事变”。
这次事变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从上到下,一大批人兴起,一大批人跌落。
其中,命运改变最严重的,当然是几位李氏皇族人物。
除了首当其冲的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杀外,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也被迫交出权力,变成了一个退休老头。
后世人在复盘“玄武门事变”时,将相当一部分事变发生的原因归咎于唐高祖李渊身上。
很多人认为,正是李渊在已经确定了皇位继承人是李建成的情况下,还要授予李世民相当的军政大权,让兄弟之争不可避免。
那么,李渊为何在要在继承人之外,还要扶持李世民?还要授予他诸多权力?
其实,李渊在除李建成之外,还给予重大权力的儿子又何止李世民,李元吉同样有跟李世民差不多的职位和权力。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主要头衔有:秦王、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中书令等。
李元吉的头衔有:齐王、并州大都督、司徒、侍中等。
两人都有开府建牙的权力,李元吉仅仅只是军中职位不如李世民。
并且,这并不是李渊不愿意给李元吉军职或军权,是李元吉自己没本事上战场去争取。
如果李元吉能上战场获取军功,也打几次胜仗,李渊会毫不犹豫给他跟李世民同样的待遇。
也就是说,李渊在皇太子李建成之外,实际上是培养和扶持了李世民和李元吉两股势力出来,分别授予相应的权力。
李世民的秦王府势力自然是大名鼎鼎,李元吉的齐王府也不差。
而李渊这么做的首要原因,并非是为了制衡皇太子李建成,最主要是提高皇族的抗风险能力,提升皇族对大唐政权的掌控力。
我们都知道,隋唐时期,乃至隋朝之前的一部分历史时期,在北方的陆续几个政权中,主要是关陇贵族集团在轮流坐庄。
在相当长的一部分时间里,关陇贵族集团中的家族即使不是皇族,也是实际权力的掌控者。
南方的政权组成形式也类似,是南方的大家族们联合起来掌控政权。
唐朝统一天下后,其权力生态的本质就是,掌握着大部分社会生产力的大家族们共推李渊家族代表这些家族来统治天下,至少在唐初就是如此。
如果李渊家族不足以掌控政权,或者说当皇族争取的利益超出了这些大家族的承受力时,会随时出现政权更迭。
比如,唐朝取代隋朝就是典型事例。
于是,李渊要想让大唐不被轻易推翻,除了当好皇帝,给天下百姓希望外,还要让皇族对政权有相当的掌控力。
这个事情他一个人当然无法办到,需要整个李氏家族来帮忙。
要想政权稳定,皇族首先要足够强势,要想压制别的大家族,除联姻、打击、分化等等手段外,自己也要有掀桌子的底气。
也就是俗称的“打铁还需自身硬”。
李渊做皇帝掌总,李建成做皇太子延续大唐,李世民和李元吉等有能力的儿子掌握主要权力维护皇权。
这就是李渊在皇太子李建成的势力之外,还要继续扶持李世民,包括扶持李元吉的根本原因。
至于为什么没有李世民和李元吉之外的儿子们的份?
其一是李渊其余的儿子都还没有长成,唐朝建国时,李元吉都还不到16岁,死时不到25岁,他的弟弟们自然年纪也都不大。
其二是当时到底是有嫡、庶之分,嫡子才能继承家族财产和权力。
其三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的生母窦氏出自另一个关陇贵族家庭,他们能获得母家资源的帮助。
李渊扶持几个儿子来帮助自己掌权的动机其实并不新鲜,他的姨夫隋文帝杨坚在建立隋朝后,就是这么干的。
杨坚一共五个儿子,全是嫡子,隋朝建立后,除皇太子杨勇留守长安外,杨坚把剩下的四个儿子全部安排在外。
二子杨广、三子杨俊、四子杨秀、五子杨谅,杨坚都任命为地方大总管,他们都拥有地方上的军政大权。
下面,以史书中记载的杨坚第四子杨秀的职权为例,看看他的权力大小,《隋书·列传第十·杨秀传》中记载:
庶人秀,高祖第四子也。开皇元年,立为越王。未几,徙封于蜀,拜柱国、益州刺史、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二年,进位上柱国、西南道行台尚书令,本官如故。岁余而罢。十二年,又为内史令、右领军大将军。寻复出镇于蜀。
由上述记载可知,杨秀的权力有多大,一点不弱于唐朝建立后的李世民和李元吉。只不过,杨秀的职责侧重于掌控地方。
就这样,杨秀在几个兄弟中的权力还是最小的。
杨坚的幼子杨谅最受其宠爱,出镇于外时,“自山以东,至于沧海,南拒黄河,五十二州尽隶焉。特许以便宜,不拘律令。”
看看杨坚给予几个儿子的权力,就知道,李渊扶持李世民和李元吉,其实是正常操作。
杨坚和李渊的目的都一样,让皇族更多的掌控实际权力,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
只有这样,才能让皇族的实际掌控力凌驾于别的大家族之上,才能让皇族有抵抗更多风险的能力。
这也是隋唐时期的权力生态决定的,任何家族成为皇族都必须这么做。
这是典型的以家族为依托,掌控主要权力,再联合别的亲近的家族,共同掌握政权。
隋炀帝杨广后来丢掉政权,也跟他登基后,把几个弟弟全都废掉了,杨氏皇族在天下大乱时势弱有一定关系。
以唐朝之后的宋朝为例,赵氏皇族用了几代时间,让出大量权力,让全天下的士大夫成为皇族的最坚定支持者。
当士大夫这个群体成为支持赵家皇族统治的根基时,即所谓的“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皇族弱一些就没什么关系了。
在宋朝,谁想造赵家的反,士大夫们首先不干,他们的力量足以撕碎任何来自内部的反叛者。
而在唐朝的权力生态中,皇族没有这个条件,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只能依靠家族来抗衡内部可能的反对派。
因此,李渊为大唐江山计,家族的力量必须强大,其中,在家族中拥有特殊地位的嫡子,李世民、李元吉就需要站出来挑担子。
这当然会引起李世民和李元吉可能的野心膨胀,但两权相害取其轻,李渊只能做出更有利的选择。
而且,这本来就是艰难的选择,不给李世民、李元吉权力,有曹魏被司马懿取代的先例。
给予李世民、李元吉权力,抛开“玄武门事变”不说,也有晋朝“八王之乱”的先例。
唐朝毕竟不是宋朝,在宋朝即使继承皇位的是个幼儿,只要外部没有问题,赵氏皇族的皇位就是牢固的,皇族中人,全部只会吃喝玩乐都行。
在唐朝,起码在唐初,大唐江山彻底稳固前,李渊只能学杨坚,把几个儿子都充分调动起来。
综上所述,李渊在确定了继承人之后,还要扶持李世民、李元吉,给予他们不弱于皇太子的权力。
这种权力授予行为,不是为了制衡李建成,或许有这方面的因素,但并非主要。
李渊只是在当时的权力生态环境中,选择了让李氏皇族能稳妥掌控政权的方式,对大唐江山最有利。
政权和军权不给几个嫡子,难道交给别的大家族?那才是真的找死。
至于说因此引诱出来的“玄武门事变”?跟后来明朝的“靖难之役”差不多,肉都烂在锅里不是?
-
来俊臣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被太平公主害死? 2024-02-03
-
唐朝著名诗人,揭秘诗仙李白的传奇一生 2024-03-04
-
历史上李治废王立武的真相是什么? 2024-02-16
-
李世民在死前并没有处死武则天,是因为什么? 2024-05-14
-
古代战马为何要钉铁掌?背后有什么原因? 2024-02-25
-
李建成夺权为什么会失败?真相是什么 2024-01-2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