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本来没有必要杀到关羽 孙权最后为什么还是下手了
- 中文名:关羽(162年~220年)
- 别名:关云长,关长生,关公
- 所处时代:东汉末年
- 民族:汉
- 出生地:河东郡解良县(今山西运城)
- 出生日期:162年(延熹三年六月),待考
- 逝世日期:220年初(建安二十四年冬)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白马斩颜良,襄樊败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
- 官职:前将军 假节钺
- 封爵:汉寿亭侯
- 谥号:壮缪侯
- 本名:孙权
- 别称:吴大帝
- 字号:字仲谋
-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
- 出生时间:182年(东汉光和五年)
- 去世时间:252年5月21日(孙吴神凤元年)
- 主要成就:接手并安定江东、建立吴国;发展江南经济;到达夷洲
- 庙号:太祖
- 谥号:大皇帝
- 特征: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
- 籍贯: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 在位时间:229年—252年
- 年号1:黄武(吴王时)、黄龙、嘉禾
- 年号2:赤乌、太元、神凤
- 陵寝:蒋陵
还不知道:孙权本来是没有必要杀掉关羽的,为何最后杀了?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孙权奇袭荆州是三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转折点,奇袭荆州已经算是第三次攻占荆州了,这里没有用偷袭,而是用了奇袭,所以可以看出其实战况十分不好,因为如果光看这件事情的表面的话,孙权进攻偷袭荆州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但是再看一下当时的地势环境的话就能发现一些问题,如果能拿下荆州,那么很大程度上对东吴这个国家的安全来说也是多了一层保障,而且不用再担心别人沿着长江前来攻打自己。
如果刘备前来复仇的话,直接断送了刘备想攻打自己的念头,而且从国家综合实力的层面上来观察的话,可以看出荆州是一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也很多的好地方,对东吴政权来说,荆州的这些优势是一种很好的补偿,但是从古时候一直到现在,时间跨越了千百年,人们一直都很好奇孙权的手段,好奇的最大原因并不是孙权进攻荆州这件事,而是孙权杀掉关羽的事情,所以孙权到底有没有必要杀掉关羽呢?大家都很疑惑。
这篇小短文要写的事情就是,孙权本来是没有必要杀掉关羽的,所以肯定很多人认为原因是孙权攻打并拿下荆州就等于跟刘备这个人结仇,而刘备是君,关羽是臣,跟刘备结仇,但又不能杀掉刘备本人,所以只能被迫杀掉了关羽,这也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如果留下关于的话无论对于东吴政权还是孙权本人来说都是个很大的祸患,给敌人留活路就等于送自己上死路,但是孙权还是没有必要亲自杀死关羽呀。
上面的思路也许错了孙权虽然攻占了荆州,但是荆州再好,也不是刘备手中唯一的一块儿土地,刘备当时已经有更好的土地,蜀中相比荆州来说更上一个档次,所以占领蜀中的刘备应该不会只是因为孙权抢走了荆州所以就以此跟孙权撕破脸的吧,而且当时东吴政权还有曹操这个英雄豪杰,曹操对于刘备来说还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随时都有可能杀死自己,所以刘备不至于为了因为荆州这件事跟孙权一直纠缠不清,最后还要被曹操杀掉,浪费自己生命不值。
如果孙权真的想把关羽这个眼中钉拔掉,也没有必要自己亲自下手杀掉关羽,而是利用曹操或者曹丕,用计谋让他们杀掉关羽,仇恨也不会转嫁到自己头上。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个选择对于孙权来说无疑是最好的。
所以我们可以从上文的一些例子看出,孙权亲手杀掉关羽,肯定不是什么明确聪明的决定,而且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笨蛋行为了,有脑子的人想不出这种做法,首先刘备和关羽虽然一个是君,一个是臣。有个桃园三结义的事情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关羽,刘备还有张飞从那以后都是以兄弟相称,关系自然好得不用说,所以杀了关羽,就等于和刘备结了梁子,刘备又非常重感情,所以孙权就等于和刘备结下了死仇。
不过好在夷陵之战孙权很幸运打赢了,而且刘备还因病在白帝城去世了,所以才没有了后患,不然孙权只怕还要再上战场很多很多次,而且杀死关羽对自己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处,这个行为并不能向自己的老大展示自己的忠心程度,而且在曹操死后,曹丕完全可以来进攻东吴的,刘备同时再进攻夷陵,那么孙权恐怕就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了,所以说孙权是很幸运才能打赢夷陵之战的,而曹丕优柔寡断,做事情又犹豫不决,所以才一直没有向孙权发起进攻,孙权这才保住了自己的地盘还有小命。
所以孙权杀死关羽并不算是一个明确的选择,如果自己的运气不够好,那么自己的国土也要为自己鲁莽的行为付出代价,好在运气足够好。
-
三国时期的江东十二虎臣分别是谁?哪些人没有被封侯? 2024-04-13
-
在蜀汉政权中,有哪些猛将是降将? 2024-04-25
-
历史上曹植的《七步诗》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出来的? 2024-04-08
-
倾国倾城的甄宓,最后结局为何那么惨? 2024-02-21
-
曹操的儿子那么多 争夺王位的人为何只有两个 2024-04-17
-
杨修是个怎么样的人?杨修之死给我们什么启发? 2024-03-0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