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公主李裹儿是什么样的人?她对权利有多渴望?
历史上李裹儿生的非常精致美艳,有唐朝第一美女之称,下面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是唐中宗李显之女,武则天的亲孙女。此女自小被祖母和父母亲宠溺,在宫中目无皇权,飞扬跋扈,骄奢淫逸,还一度权倾朝野、残害忠良。我们从三个层次说说这个女人。
一、先说说李裹儿的父亲:“六味帝皇丸”
大唐历史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是浓墨重彩的时代。这个朝代共出现21帝王、历时289年。唐朝由唐高祖李渊开创,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而达到繁荣的巅峰。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唐朝的开放程度曾让人咂舌。唐朝的伦理道德也极不受道德礼法的约束,“脏唐臭汉”的叫法一直存在于那段历史,夺弟媳、淫庶母、霸儿媳等现象屡见不鲜。
开元盛世之前,武则天建立武周,废除儿子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唐中宗李显被废后遭流放。政治上的失败给这位马球皇帝带来沉重的打击,而在这个时候,自己的女儿李裹儿(后来的安乐公主)刚降临不久,这也算是给李显心灵上一丝安慰,所以李显特别珍爱这位掌上明珠。
要说李显是最窝囊的皇帝也不为过,他不但受制于母亲,就连日后的亲闺女也一直不拿自己当回事。在李显的位子上,他显得那样的特殊。由于他本人是皇帝,他老爸、他弟弟、他儿子、他侄子,甚至是他老妈都是皇帝,于是历史赐给了他一个很玩味的名字:“六味帝皇丸”。
二、安乐公主的私生活
李显被流放后,武则天也经常派人探望他们一家。武则天得知李显有如此可爱的闺女之后,她决定把这个孙女带回宫中抚养。随着武则天年事已高,朝中老臣狄仁杰等也劝慰武则天要顾及母子之情。所以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李显及韦后又被迎回宫中。
在大唐如此开放的大环境下,在后宫如此复杂的政治斗争下,我们的安乐公主被娇宠的无以复加,而且此时的李裹儿已经活脱脱一个小美人,常常惹得一些男人驻足遥望。武三思有个儿子叫武崇训,长得眉清目秀,与长乐公主年龄相仿,他仗着自己被姑祖母(武则天)宠爱,在宫里经常拈花惹草、偷香窃玉。安乐公主此时也正值情窦初开年纪,也完美地继承了母亲韦后的风流禀赋,所以二者很快便勾搭在一起了。照理说男欢女爱也是年轻男女正常之事,但二者的厮混明显就是胡来,后来武则天知道此事之后,为了平息流言蜚语,就把李裹儿许配给了武崇训。而且在此之前,李裹儿已经有孕在身了,用今天的话说,李裹儿属于奉子成婚。
要说一个女人不守妇道就是无耻、下作,可安乐公主一直以来,自持是皇家公主,根本没把人伦道德和家教礼法放在心上。武崇训的堂弟武延秀从突厥回来,看到了自己的嫂嫂如此美艳,又有皇家贵气,不免心生艳羡、色心陡起。而安乐公主看到这位青年才俊,又那么善解人意、撩人风情,自然心生倾慕。一来二去,二者就经常在一起打情骂俏,常常温存在一起。有一天这种场面竟然被武崇训撞见,为了兄弟情,也迫于公主的威力,他硬是吞下了这口气。武崇训死了之后,安乐公主立马嫁给了武延秀。
在那样一个妇德失范的时代,安乐公主作为一个女人,毫无贞洁观念、毫无羞耻之心,如此恣意随性,不免让人唏嘘。
三、一代美人终被封杀
安乐公主不仅在私生活上很乱、很糟,他的政治野心也很膨胀。他从小在宫里长大,也深受祖母武则天的熏陶,一心想做第二个武则天。
他对太子李重俊非常记恨,甚至跟父亲叫板说,李重俊不是韦氏所生,要求立自己为皇太女,以顶替太子之位,李重俊也经常被安乐公主呼来喝去。此举不合祖训的做法,遭到左仆射魏元忠的极力反对。安乐公主就把矛头直指魏元忠。
元忠是山东傻瓜,他有什么资格议论国家大事。阿武子(宫中对武则天的称呼)还可以做天子,难道天子的女儿就不能当皇帝吗?
不守妇道、伪造诏书、卖官鬻爵、开凿定昆池、私选奴婢等等,一个女人深处宫中,仗着自己是皇帝的女儿,种种做法让人惊掉下巴。
随着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合发动的“唐隆之变”,李隆基登上皇位,唐中宗时期的9位女性,有的不免被封杀,安乐公主和韦后也赫然在列,一代美人终究落幕。
剧照:李隆基与太平公主
燕钦融: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新唐书》:光艳动天下,侯王柄臣多出其门。 《唐语林》:上(唐宣宗)常诲曰:‘无轻待夫,无干预时事。’又降御札勖励,其末曰:‘苟违吾戒,当有太平、安乐之祸。汝其勉之!’
-
新城公主死后以皇后礼下葬,是因为什么? 2024-05-03
-
长孙皇后有哪些伟绩?曾数次力救李世民,辅佐他成就大业 2024-01-31
-
郭孝恪被杀后,李世民为什么要说他是咎由自取? 2024-02-04
-
玄武门之事后,李世民要怎么去堵住悠悠众口? 2024-01-12
-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2024-05-11
-
杨贵妃喜欢吃荔枝,为何就说她是祸国殃民? 2024-01-1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