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汉景帝算是一位明君吗
- 中文名: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
- 别称:汉景帝
- 国籍: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代地中都
- 出生日期:公元前188年1月17日
- 逝世日期:公元前141年正月
- 职业:汉朝皇帝
- 主要成就:文景之治,承前启后平定七国之乱,维护统一
- 谥号:孝景皇帝
- 陵寝:阳陵
还不知道: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景帝,算不算明君?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虽说汉景帝接棒汉文帝,开创了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但在很多人的认识里,仍觉得汉景帝算不上明君。
无论是性格,还是处事方式等,汉景帝的表现,总让人觉得,他的明君头衔是蹭来的。所以,我们不禁心生疑问,汉景帝究竟算不算明君?
过手打死刘贤
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时,性格问题已初现端倪。
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进京进修,在朝廷安排下,与刘启玩到了一块。本是年龄相仿,很快就打成一片,玩得不亦乐乎。可刘启和刘贤在下棋时,却突然发生了争执。
刘贤虽地位低于刘启,但吴国民风彪悍,从没教他容忍退让,所以对于刘启,刘贤没有任何迁就。刘启也是暴脾气,当场就抬起棋盘,砸向了刘贤,导致了刘贤的死亡。
刘贤之死,虽说表面没有大矛盾,但这个隐患却深埋于汉王朝与诸侯国之间,成为了后来七国之乱爆发的导火索之一。
废黜逼死刘荣
文帝驾崩后,刘启继位,即汉景帝。
继位的刘启,非常宠爱栗姬,甚至还将她的长子刘荣以庶子身份立为皇太子。可随着后宫新人的涌入,年长色衰的栗姬,逐渐也走向了失宠。
恰好刘启的姐姐刘嫖,即馆陶长公主,看中了太子刘荣,希望他能够成为自己的女婿,于是找上栗姬,想要撮合这门亲事。
栗姬本就对刘嫖替刘启填充后宫的行为不满,加上她日渐失宠,于是强势拒绝了刘嫖。从小养尊处优的刘嫖咽不下这口气,于是铁了心要终结栗姬的好日子!
“岂知千丽句,不抵一谗言”,在刘嫖猛烈的言语攻势下,身为皇帝的刘启动摇了,于是给栗姬设了个计,结果栗姬的表现让刘启更加不满。
再之后,薄皇后被废,与刘嫖联合的王美人(汉武帝生母)便以“母凭子贵”为由,奏请立栗姬为后。听说这件事后,刘启更加生气,不仅将奏请的人打死,更将太子刘荣废黜,而栗姬也因此被气死了。
刘荣被废的同年,王美人成了皇后,刘彻被立为太子,本以为风波就此平息,可两年后,刘荣因为侵占宗庙墙外空地被人举报,再次走入了刘启的视线中。
刘启征刘荣入朝,可途中车马早被做了手脚,刘荣虽没有当场摔死,但到了京城,却遭到郅都最严厉的审理和威吓,刘荣内心惶恐,最终自杀。
卸磨杀驴除忠臣
对于晁错,刘启可谓言听计从,无比尊重,然而七国之乱时,面对吴王刘濞等诸侯国的群情汹汹,刘启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将晁错推了出去,当街腰斩。
之后,在周亚夫的主持下,七国之乱被平定,而他也因此当上了西汉丞相。然而周亚夫此人,不够听话,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经常反对刘启的意见,所以惹得刘启对他动了杀心。
终于,在“不反地上反地下”事件发生后,周亚夫于牢狱中绝食而死。
通过上述事件,我们看出刘启的性格可谓睚眦必报、反复无常,然而就是一个这样性格的人,又是怎样被评为明君的呢?
汉景帝的仁政
尽管刘启在上述事件中显得颇为残暴戾气,但都只是帝王权术的手段而已。况且古人如何评价一个帝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即是否利民。
刘启即位之初,就对民生非常关注,甚至提倡百姓移民到土地肥沃的地区去。同时刘启还积极推行减负政策,“令田半租”、田税“三十而税一”(收土地产量的三十分之一,汉初是十五分之一)。
同时在律法上,刘启要求刑狱官秉公执法,即便判断一个人有罪,也要多次复审。刘启还表示,对于有疑问的案件,不能草率结案,可以说是非常人性化的了。
在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加之各种酷刑被废除削减,造就了《汉书·食货志》中这样的说法:“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
意思就是除非天灾人祸,家家户户都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好日子。
结语
汉景帝刘启,虽然在帝王权术上表现的手段阴冷,导致其私德被后世诟病,但在治国方略上,他却显得非常温暖有温度,使得国富民强,奠定了强大的国家基础。
-
刘邦为何能吸引那么多有名之士前来投靠他? 2024-03-30
-
卫媪是什么人?历史上有哪些关于她的故事? 2024-05-07
-
袁术称帝是因为手中握有玉玺吗 究竟是玉玺厉害还是背后势力厉害 2024-02-24
-
绿林起义的故事 2024-02-17
-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却不给筷子,这是什么意思? 2024-02-17
-
刘邦为什么会打不过匈奴人?真相是什么 2024-01-2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