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屠戮的功臣那么多 朱元璋为何对蓝玉下手那么狠
- 姓 名:朱元璋(1328.10.21~1398.6.24)
- 别 名:重八兴宗国瑞
- 国 籍:中国明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 出生日期:1328年10月21日(戊辰年)
- 逝世日期:1398年6月24日
- 职 业:皇帝
- 主要作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御制皇陵碑》《周颠仙人传》等
- 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恢复民族平等;剿灭群雄,驱逐胡元,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一世一元制;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重视文化教育,整顿吏治;恢复朝贡体系,提出“不征之国”
- 即位地点:应天(南京)
- 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
- 即位年龄:40岁
- 在位时间:31年
- 享 年:71岁
- 庙 号:太祖
- 谥 号:高皇帝
- 年 号:洪武
- 陵 寝:明孝陵
朱元璋屠戮了那么多人,为什么唯独对蓝玉下手那么狠?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将蓝玉剥皮填草,傅友德也好,李善长也好,这些人虽然都被诛杀或者逼死,也没有受到蓝玉这么非人的折磨,蓝玉的下场之所以这么惨,一方面因为朱元璋晚年的性格多疑,残暴,另一方面也是蓝玉自身的性格缺陷所造成的,蓝玉这人是典型桀骜不驯的性格,这一点也是朱元璋颇为忌惮的一点
蓝玉在大破北元之后,有一个传闻,说蓝玉强行占有了北元的皇妃,后来这个皇妃因不堪受辱自杀而亡,这个事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自然是很不高兴的,你蓝玉身为大将军,怎么能干出这么丢人的事呢,而且蓝玉这个行为还有僭越的嫌疑,所以朱元璋必然要敲打这个无法无天的蓝大将军,
本来朱元璋打算封蓝玉为梁国公,后来听到有人告发此事就将梁改为了凉,因此蓝玉获封凉国公,别看就差一个字,这里面玄机是非常大的,虽然二者在爵位上都是公爵,但是地位和分量是不同的,公爵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梁国是战国魏国的别称,因为当时魏国的都城在大梁,所以魏国也被人称为梁国,在古代凡是用什么晋,秦,齐,楚,韩,赵,魏这些战国大国来命名的王公,都是身份最为尊贵的象征
所以从地位上讲这个梁国公比凉国公高的多,在实际利益上讲二者一样有巨大的差距,梁国的封地在今天的中国河南中东部地区,这个地方在古代是相当富裕的地区,相反凉国在今天的甘肃东南部和陕西的西部一带,古代这地方是人烟稀少,也不怎么富裕,而且还是边疆地区,所以朱元璋将蓝玉改封为凉国公就是对他小施惩戒的意思
毕竟蓝玉当时是大胜而归,也不能惩罚的太狠,而且给蓝玉的谕旨上朱元璋对蓝玉也有敲打之意,你看谕旨表面上说蓝玉可以比汉之卫青,唐之李靖,但是你仔细琢磨一下,朱元璋为什么要用这两个人来称赞蓝玉呢,古往今来有那么多的名将,打匈奴突厥的又不是只有卫青,李靖,那么朱元璋为什么用这二人做比喻呢,因为卫青和李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为人低调,每次大胜而归卫青和李靖都是闭门谢客,从来不结党营私,这也是朱元璋最为欣赏的品质
这摆明了就是在敲打蓝玉,你应该学学卫青和李靖收起自己的锋芒,显然蓝玉没有领会朱元璋的深意,朱元璋在敲打完之后,这蓝玉依然是我行我素,高调行事,还多次当众顶撞朱元璋,这让朱元璋心里自然就非常不爽,蓝玉还经常抱怨朱元璋对他不公
蓝玉后来被封太子太傅,他就经常抱怨说,我就不能做太子太师吗,到了后来蓝玉对朱元璋提的意见,朱元璋只要是不采纳他就表现出不悦的表情,嘴里经常充满了埋怨之意,所以这种桀骜不驯的性格是朱元璋非常不喜欢的
我朱元璋你蓝玉都不服,那我儿子孙子你蓝玉能心服口服吗,将来不反才有鬼呢,所以当朱标一死,朱元璋必然会拿蓝玉开刀,拿他开刀狠一点,很能起到震慑臣子的作用那么蓝玉最后受到极刑就一点不奇怪了
-
朱元璋准备赐徐达一座大房子,徐达如何拒绝的? 2024-01-04
-
沐英功高盖主朱元璋为何不杀他?揭秘背后真实原因 2024-01-02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会选择迁都? 2024-03-06
-
历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评价元朝的? 2024-05-20
-
崇祯处死魏忠贤之后明朝就垮了 这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2024-05-15
-
历史上抢夺陈圆圆的刘宗敏,最后是什么下场? 2024-03-2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