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曹丕与曹植本是兄弟,为何二人关系不好?
- 中文名:曹植
- 别名:曹子建、陈思王,陈王
- 字号:子建
- 国籍:曹魏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豫州沛国谯县
- 出生日期:192年(壬申年)
- 逝世日期:232年(壬子年) 职业:南中郎将、征虏将军
- 主要作品:《七步诗》《白马篇》《洛神赋》《七哀诗》《飞龙篇》
- 主要成就:诗歌史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人;完成了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 王爵:鄄城王、东阿王、陈王
- 谥号:思
- 中文名:曹丕(187~226)
- 别名:魏文帝,曹子桓
- 国籍:三国曹魏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谯县(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87年冬(丁卯年)
- 逝世日期:226年(丙午年)6月29日
- 主要成就:代汉称帝,建立曹魏,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复通西域,繁荣建安文学,开文学批评风气
- 代表作品:《典论》、《燕歌行》、《寡妇诗》、《答临淄侯植诏》
- 谥号:文皇帝
- 庙号:高祖、世祖
- 年号:黄初
- 在位时间:220年12月10日——226年6月29日
- 陵墓:首阳陵
曹丕和曹植是亲兄弟,他们都是曹操的儿子。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曹丕已然贵为魏文帝,为何还是不放过弟弟曹植呢?严格意义上来说,曹丕还是饶了曹植。之所以一开始想除掉曹植,主要是由于曹植给自己带来的些许隐患。
夺嫡,是我国封建王朝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最残酷的宫廷斗争之一,经历过这么一轮,兄弟之情基本就凉透了。曹丕和曹植就是典型的例子,发生在清廷的“九子夺嫡”,更是将兄弟之情化为乌有,甚至反目成仇、兵刃相见。单说曹丕为何要置曹植于死地呢,这与政治权力斗争有关系,也与曹丕的敏感和脆弱有关。咱们往下说。
一、曹操选人问题
要说曹丕和曹植,我们还是先说一下他们的父亲曹操在选接班人问题上的独到之处。曹操25个儿子,为什么就选中曹丕当接班人呢。我们知道,曹操一群孩子当中,比较出类拔萃的有曹昂、曹冲、曹丕、曹植和曹彰。曹昂在征战张绣的战斗中死去了,曹冲很聪明,但是很早就去世了。在曹操心目当中接替王位的只有曹丕、曹植和曹彰三个人选了。
通读历史不难发现,自古以来,武能安邦、文能治国。曹彰武艺精湛,但文治不行,曹植文学可以但武力尚缺,文武双全当属曹丕,所以在曹操心目中,曹丕最像自己,所以最终将位子传给了曹丕。
二、兄弟相阋,七步成诗
曹植大家都很熟悉,确实在文学上很有造诣。通过后来历史我们也知道,曹植一直醉心于文学创作,基本上不碍曹丕的事。曹丕继位以后,实行了清宫,也就是把宫廷内外一干人等都换成了自己的心腹。因为在曹丕看来,新皇位不稳,必须加强自己的集权统治,必须重新洗牌。针对曹植这个绝顶聪明的弟弟来说,曹丕自然要加强防范,甚至想方设法“找茬儿”。按理说曹植无心帝王之位,可哥哥为什么这么不依不饶呢。
首先,在曹操选接班人的时候,曹丕和曹植是一对劲敌,曹植除了在武功上略逊以外,其他样样比曹丕都稍胜一筹。
其次,曹植对于曹丕的威胁还在于其母后武宣皇后卞氏。在母亲看来,她非常疼爱曹植,虽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母亲两碗水一直偏向于曹植。
第三,关于《七步诗》。曹操死后,曹植和曹彰并没有去送老爷子最后一程,曹丕以此为借口,想要处死曹植,但曹植在“命题”作诗情景下,写出了著名的《七步诗》,这在曹丕看来,这位弟弟确实与众不同。
如此种种,曹丕都觉得弟弟曹植对于他登上皇位,而充满嫉妒和威胁,所以一直想找借口除之而后快。
三、争储夺嫡、宫廷内斗是永不落幕的篇章
我们也知道,曹丕登基以后,随着武宣皇后从中调和,以及曹植的中规中矩,曹丕都没有再对弟弟曹植下手。在封建的中原大地上,类似的宫廷内斗,在三国时候只是一个序幕,只是一个开始,在后来千年帝王将相的家里,一代代就曾上演了无数个兄弟相残的真实历史事件。
《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普天下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不如兄弟间那样相爱相亲。但是,封建社会的权力、地位之争,仿佛眼前的一切都变得冷漠和淡化。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代名词,身处万人之上,那种王者霸气的盛气凌人,曾经令多少宫廷小哥你争我夺、你死我活,但往往推动历史发展的往往已经是命中注定了,所以很惋惜那些在内斗中无辜死去的皇子皇孙们。
-
曹丕为什么会逼死曹操麾下的三名得力干将? 2024-02-04
-
步阐: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为何归顺晋朝? 2024-05-13
-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死后为何只有一个人前去奔丧 2024-04-12
-
关羽和张飞都是平民出身 两人的武艺是怎么来的 2024-03-31
-
曹冲为何英年早逝?曹冲是怎么死的? 2024-03-10
-
曹魏第一将是谁?他的生平怎么样 2024-02-1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