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被雍正处死后 雍正又是怎么处置他的妻女的
- 中文名:年羹尧(1679~1726)
- 别名:字亮工,号双峰
- 国籍:中国(清朝)
- 民族:汉族(旗人)
- 出生日期:1679(康熙十八年)
- 逝世日期:1726(雍正四年)
- 职业: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
- 主要成就: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
- 爵位:太保、一等公
- 本名:爱新觉罗·胤禛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满族
-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 出生时间:1678年12月13日
- 去世时间:1735年10月8日
- 主要作品:《雍邸集》
- 主要成就: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推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改革,设立军机处
- 庙号:世宗
- 年号:雍正
- 谥号:宪皇帝
- 陵寝:清泰陵
- 前任: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 后任: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 在位时间:1722年—1735年
年羹尧被杀后,雍正是如何处置他的妻女的?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雍正王朝时期,年羹尧无疑是第一宠臣。
可以想见,向来以冷血著称的雍正,一旦动起杀机,那就不会再顾及年贵妃的身份,对年家可谓是非常残忍,甚至是斩草除根。
那么,雍正为什么会对年羹尧如此痛恨?
即便是年羹尧冒犯天威,也不至于年家上下妻儿老小无一幸免,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内幕?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雍正与年家的恩恩怨怨。
01潜龙肱骨上位功勋
雍正至于年羹尧,这二位可谓是相得益彰,一开始就是谁也离不开谁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其实年羹尧的发迹并不仅仅是在雍正时期,而是早在康熙时代就已经是崭露头角,深得康熙的喜欢。
然而康熙知道,年羹尧是一把钢刀,而这把刀在康熙时代很难亮剑,这是因为,一则是康熙已经是稳坐天下,手下也是猛将如云,这个时候年羹尧再勇猛也是显示不出来的。
更重要的是,经过初步历练的年羹尧,在康熙的眼里更适宜帮衬四阿哥,因为这两位的性格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这正是康熙留给雍正的一把利刃,关键的是看雍正能不能掌控的好。
其实在康熙的潜意识里,雍正并不缺乏睿智,但是儿子的冷血要是没有钢刀的加持,就很难在九个儿子中间脱颖而出,这才是老子留给儿子最好的家业。
当然,康熙的几个儿子中间雍正并不是最有可能出局的人选,比如八贤王的假仁义,其实康熙比谁都清楚,这位要是上位,大清江山很可能就此败落。至于老十一,更是勇猛有加缺乏韧性,佼佼者易折,这一点康熙还是心里有数的。
按照这个逻辑线,最有可能出局的就是老四雍正,这也就是为什么康熙一直压着年羹尧,不叫他显露得太早,因为要给雍正留下得力的干将,也就是将来雍正的依仗。
在康熙的视野里,雍正内有十三爷的鼎力相助,外有年羹尧的这把暗器,未来在众皇子的角逐中,胜出的几率应该是很大。
年羹尧也是不负重托,在后来的九子夺嫡中,可谓是贡献多多,亮点闪烁,可圈可点。然而,外人不知道的是,年羹尧原本就是四王爷的家奴,拿现在的话来说,是可以为雍正卖命的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年羹尧在打压九王爷之后,老十三在雍正面前直接要给年羹尧抬旗,所谓抬旗,就是要提升年羹尧的家奴地位,也就是与主子在身份上平起平坐。
只不过雍正还是留了个心眼,并没有立即这样做。这是因为一方面年羹尧还有待进一步考察,就像现在的干部政审公示一样,有个过渡期。更重要的是,年羹尧与雍正的关系并没有公开,雍正暂时也不打算公开,这也是雍正的驾驭之术,更是给老八一种假象。
果不其然,后来八爷为了拉拢年羹尧,直接推荐年羹尧到西北担任甘陕总督,康熙一看机会来了,马上应允。其实这一切都在雍正的算计之中,更得益于康熙与雍正这爷俩心照不宣的一种默契。
02青睐师爷雍正嫉妒
年羹尧主政西北,这步棋可以说是神来之笔。这一方面是雍正在外线有了自己的主场,即便是朝廷内部出现变故,也要顾及老四的外线响应,一旦闹起事端,西北不稳朝野震荡。
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之后老十三成为镇远大将军,这对于八爷党自然是件利好的事,但问题是老十三这个大将军王的后勤补给是陕甘总督年羹尧给提供的,没有后勤补给,这个大将军王就一毛钱不值。
因此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雍正之所以能够上位,年羹尧这把钢刀已经是霍霍有风,不仅使八爷在宫廷争斗中顾忌重重,更湮灭了老十三准备异军突起荒唐的想法,只好灰溜溜只身回来给父亲奔丧。
雍正上位后,自然是论功行赏。而此时正是考验人性和睿智的绝佳机会。一方面对于自己的军事伍先生,雍正是佩服有加,这位看起来有点残疾的师爷甚至有点未卜先知,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混乱局面中揣摩圣意,雍正不能不有所褒奖。
然而,此时的伍先生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他知道这位新皇帝可以共患难,但决不能同享乐,于是便提出半隐这个招数。其实雍正又何尝不知道伍先生的顾虑?原本是想直接杀掉这位高人,然而在老十三的一再坚持之下,这才放伍先生一马。
其实雍正想去掉伍先生,并不仅仅因为这位能掐会算,更主要的是这位曾经是自己的情敌。原来早在潜龙时期,为了照顾这位半残废的军师,老十三安排年羹尧的妹妹来照看伍先生,这原本并没有错。
但问题是也许是日久生情,年家妹子也就是后来的年贵妃貌似看上了这位伍先生,此时的雍正虽说顾不得这种儿女情长,但说一点都没有看法,也算是高估这位王爷的气度。
再往后,为了笼络年羹尧,雍正直接把年家妹子收入囊中,这简直就是明目张胆地夺人之爱。要说伍先生对这件事没有意见,叫谁也不信。
不过,年羹尧就没有这样像伍先生一样幸运,因为作为一介武夫,又如何能够与伍先生相提并论?这位昔日的肱骨大臣,雍正手里的一把尖刀,再加上是新王朝的地方大吏,又有着大舅哥身份的加持,年羹尧不想飘也是不可能的。
有人后来评价年羹尧之所以失宠是因为这位功高震主,甚至有些蔑视皇权,其实这都不是重点。应该说,正是因为年羹尧在雍正乾隆时期就是雍正的左膀右臂,这才是他走向覆灭的阶梯,是雍正一定要杀他的根本原因。
幸运的是,年贵妃在这场变故之前就已经病故,所以这位年家妹子并没有看到哥哥的覆灭和年家遭受涂炭,这对于年贵妃来说已经是一种惠顾。
后来年羹尧并没有电视剧里面说的那样一步步被夺去军权,而是接到雍正的圣旨令其自尽。这位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将军被逼无奈,只好跳崖自尽,自此以后他的家人可谓是满门灭绝无一幸免。
年羹尧的夫人和妻妾以及长子年福被砍头,幼子因为年少被流放到边境,至于她的女儿也是被逐出家门流落街头,真可谓是惨不忍睹。
03结语
今天我们回顾雍正与年家的恩恩怨怨,不由得想起伴君如伴虎这句话的真切含义。其实并不是年羹尧他们功高震主。
关键的是就像农村的俗语,皇帝们从来都喜欢卸磨杀驴,只要是敢于挑战皇权,就连他的亲老子亲兄弟都敢杀戮,更何况这些知根着底的老部下。
-
弘时最后是怎么死的?与雍正有何关系? 2024-05-01
-
赫舍里皇后:康熙一生中唯一最爱的女人 2024-03-07
-
康熙想立胤礽为太子,为什么最后立胤禛继承皇位? 2024-01-15
-
“贵人”身份进宫的赫舍里氏,怎么宫斗失败的? 2024-04-13
-
否定雍正就是否定自己 乾隆为什么还要退给自己的叔叔平反 2024-05-21
-
孟古哲哲:14岁嫁给努尔哈赤,生下大清天子 2024-02-2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