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的一生中有过几次皇后?分别都是谁?
嘉靖皇帝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四十五年。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明世宗的三位皇后都没有得到善终,各自命运多舛。陈后心胸狭窄,张后没有赢得欢心,方后死于非命。她们三位在历史上虽然没有被沦为政治牺牲品,可凄惨的结局总不免让人觉得些许惋惜。拨开历史迷雾,一起走进那个王朝。
一、大明嘉靖帝是怎样一个人
一言以蔽之:嘉靖帝自称寡人,在他的人生信条里,就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有明一朝历时276年,在位时间较长的是万历和嘉靖,万历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虽然这两位皇帝在位时间很长,但翻开历史你会发现,孙子万历要比爷爷嘉靖逊色得多。嘉靖被称为“中兴之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明朝亡于万历”一说,可见,两位帝王的文治武功,一目了然。
嘉靖帝明世宗自幼聪慧过人,其父亲读过几遍的诗,他便能娓娓道来。而且他经常随父亲参加一些祭祀典礼,所以谙熟各种礼仪和规范。对《孝经》、《大学》都有很深的研究。这为他日后通过“大礼议”掌权奠定了基础。
对于嘉靖帝的争议有2个,一个是大礼仪之争,一个是迷恋道术,追求长生。嘉靖帝性格耿直,也没有把殿下大臣放在眼里,出于孝道,为了追封父母,不惜与以首辅大臣杨廷和翻脸怒目,很显然,杨廷和只能甘拜下风,而且被一撸到底。另外,晚年的他热衷道术,搞起了封建迷信,追求长生不老,以至于后期懒于朝政。史书评价:“世宗晚年虽不御殿,而批决顾问,日无停晷。虽深居渊默,而张弛操纵,威柄不移。”从这些方面看,嘉靖帝虽然不是一个明君,但也不算一个昏庸无道之人。
二、先后册封的三位皇后都遭遇了什么
再来说说嘉靖的后宫。嘉靖帝先后册封过三位皇后。第一位是孝洁肃皇后陈氏。她是嘉靖的原配妻子,公元1522年嫁入皇宫,当时嘉靖刚满十五岁,陈氏只有十四岁,并于同年九月成为皇后。结发夫妻感情一般都不错,陈氏跟嘉靖共同度过六年幸福时光,可惜在六年后,陈氏的好日子到头了,只因她吃醋并当着嘉靖的面发火。
史书记载:“世宗与皇后同坐,张妃和文妃进茗,世宗循视其手。陈皇后恚怒,投杯起立,世宗勃然大怒。皇后惊悸,堕娠而崩。”短短几十个字,描述了陈氏之死的原因。张妃献茶给嘉靖,嘉靖就多看了人家纤纤细手两眼,结果陈氏醋性大发。“堂堂一个皇后,岂能让自己的丈夫跟别的女人眉来眼去,这些妃子根本没把本宫放在眼里!”这可能就是当时陈皇后的潜台词。结果陈氏立马就把杯子给摔了。
世宗勃然大怒,结果惊吓到了陈氏,而此时的她已经身怀六甲。这一惊吓不要紧,导致腹中孩子也流产了,至此她一病不起。世宗本想废了皇后,但在杨一清等大臣的建议下,还是没有废除。因为此时的陈皇后已经病危了。几个月以后,陈皇后就死了。
陈皇后之后,世宗娶了第二位皇后张氏。对,就是献茶的张妃,她的美貌、她的那双绝妙的玉手,一直让世宗朝思暮想。但是好景也不长。张后母仪天下之后,可能是亲力亲为操心后宫的事情太多了,导致没有好好保养她那双玉手,久而久之,世宗就有点生厌了。要说嘉靖这个爱好还真特殊不是吗,当然古人的喜好咱也不懂,咱也不敢问,主要还问不到。就在张后烦闷之际,更让她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六宫粉黛中,有一位南国佳丽非常惹人注目,自然也跟世宗对眼。最终张后被这位窈窕淑女所取代。不久之后,张后死于冷宫,她死后连谥号都没有,下场比陈氏还惨。也许张皇后到死都不明白,她的一双手,对她如此重要。
嘉靖娶到南国美人之后,是不是就风平浪静了呢。一个阶段以来的确是这样,而且史料记载,方后还救过世宗的性命,她一共做了13年皇后,如果不是一场大火结束了她戚戚性命。据记载,嘉靖二十六年,坤宁宫发生火灾,皇后方氏不幸遇难,嘉靖难过至极,流着泪说:“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济难,其以元后礼葬。”
三、深宫的女人除了幽怨还有什么
如果说喜新厌旧是男人的通病,那么吃醋善妒就是女人的通病。明世宗的三位皇后,在深宫里基本没有幽怨,没有恶斗,也没有放冷箭,在历史上还算风轻云淡。相比较而言,这三位皇后虽然都没有善终到最后,也没有沦为政治的牺牲品,她们的风光也只能算昙花一现,但造化弄人的宿命,跟她们都开了同样的玩笑。
试着走进她们的真实内心,也许她们会说:女人这一辈子,命运善待自己就好,不要沦为冷眼横对就好,有过疼爱自己的丈夫就好,哪怕没有天长地久,但也有过朝朝暮暮就好。毕竟这里是深宫,比不得民间。
-
万历皇帝长达28年不上朝,没人造反吗? 2023-12-24
-
她是朱翊钧亲自册立的皇后,为何人称"酒鬼皇后" 2024-01-15
-
明朝李太后和首辅张居正之间什么关系? 2024-04-12
-
明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高启的代表作是什么? 2024-03-22
-
朱允炆尊儒重道,广纳贤才,他是什么结局? 2024-01-19
-
朱元璋残暴程度不亚于秦始皇和隋炀帝 明朝为何没有成为短命的王朝 2023-12-2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