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本是什么人?他被称为威信可汗是什么意思?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下面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李嗣本是唐末五代时的前晋名将,为李克用帐下十三太保之一,在帮助李克用及李存勖父子夺取天下的过程中立下大功。那李嗣本是如何为前晋效力的,为何又号称“威信可汗”呢
一,跟随李克用
李嗣本原本姓张,出身武将世家,为铜冶镇牙将张准之子。因此他深受父亲的影响,喜欢舞刀弄枪。他长大后跟随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担任帐中纪纲,因为性格刚烈,因此很得李克用喜爱。他有勇有谋,屡立战功,得以升任军校。
乾宁元年(894年),李克用率军讨伐幽州节度使李匡俦,李嗣本于是担任先锋。李嗣本率军击败幽州军,夺取居庸关。李克用大喜,于是升任他为义儿军使,赐他姓名“李嗣本”。自此他正式改名叫李嗣本,还成为李克用义子。
二,东征西讨
乾宁二年(895年),邠州节度使王行瑜叛唐,率军攻打长安,李克用因此出兵勤王。李嗣本在击败王行瑜的战斗中立了大功,因此升任检校刑部尚书,威远和宁塞军使。
乾宁五年(898年),李克用因为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依附宣武节度使朱温,于是出兵攻打魏博。李嗣本任河东军先锋,率军攻克汤阴。李克用对此十分高兴,于是升任李嗣本为马军都将。王晖占据云州反叛,李嗣本于是随义兄李嗣源将其消灭,得以升任检校司空。
三,对抗后梁
九年,周德威讨刘守光,嗣本率代北诸军、生熟吐浑,收山后八军,得纳降军使卢文进、武州刺史高行圭以献。幽州平,论功授振武节度使,号“威信可汗”。(旧五代史·卷五十二)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派李思安围攻潞州,李嗣本于是随周德威前往救援。李嗣本身先士卒,率领晋军与梁军大战数月,最终击败梁军,因功升任代州刺史。天祐四年(908年),李克用病逝,李嗣本于是负责其丧事的监护工作,事后调任云中防御使、云蔚应朔等州都知兵马使、检校太保。
天祐六年(909年),李嗣本随义兄李存勖攻打攻晋州与绛州,担任蕃汉副使都校。天祐九年(912年),李存勖准备一举消灭桀燕,因此派周德威攻打幽州。李嗣本于是率领本部兵马及吐谷浑等部联军前往协助,攻克武州等地,俘获纳降军使卢文进、武州刺史高行圭,还招降山后八州的契丹等部。
天祐十年(913年),李存勖俘获燕帝刘守光,灭亡桀燕,封李嗣本为振武节度使。李嗣本在振武军治民,过于严苛,因此不得百姓喜爱。山后八州(河东所辖云、蔚、应、朔四州和幽州所辖妫、檀、新、武四州)的契丹、吐谷浑、突厥等部则对李嗣本十分敬重,尊他为威信可汗。
四,力战身亡
天祐十二年(915年),后梁魏博镇士兵因为反对分镇而作乱,李存勖趁机率大军进军魏博。梁将刘鄩(xun)驻守魏县与晋军对峙,认为晋军主力都在魏博,那其大本营晋阳必然空虚,于是率军突袭晋阳。李存勖得知此事,急忙命李嗣本前往晋阳防卫。李嗣本赶回晋阳,亲自上城墙巡视,安抚百姓,使得人心稳定。
梁军因大雨行军缓慢,使得粮草不足,只得在半路撤退。刘鄩返回莘(shen)县驻守,深沟高垒,与晋军继续对峙。天祐十三年(916年),李存勖为了引诱刘鄩出战,于是假意声称自己要回晋阳安歇。刘鄩信以为真,于是率军出击。李嗣本于是随李存勖大败梁军,夺取洺、磁、卫三州,取得魏州之战的胜利。
李嗣本在战后返回蔚州驻守,防御辽人。不久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率三十万大军入侵振武军,李嗣本于是拼死抵抗,坚守一个多月。最后因为城中兵少粮尽,辽军得以攻破蔚州,李嗣本则力战而亡。
总的来说李嗣本是前晋名将,助李克用夺取幽州,助李存勖夺取魏博,为前晋的逐渐壮大立下很大功劳。李嗣本长期治理山后八州之地,深受当地的契丹、吐谷浑等部敬畏,因此被他们尊为“威信可汗”。
-
郭威之所以将皇位传给柴荣,是出于什么考虑? 2024-03-21
-
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是谁 刘知远和皇后李三娘的故事 2023-12-16
-
柴荣为什么罢免张永德和李重进的权力?原因是什么 2024-01-10
-
后唐庄宗李存勖是怎么从乞丐变成皇帝的?他为什么一生不立皇后 2024-01-04
-
小周后最后是什么结局?她的死与李煜有何联系? 2024-05-14
-
刘赟为什么会罢黜?最悲催的准皇帝 2024-01-0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