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恩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李嗣恩是五代时期的前晋名将,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征战天下,对抗后梁。李嗣恩在战斗中十分勇猛,即使受了重伤也死战不退,让李存勖感动地亲自给他上药。那李嗣恩是如何随李存勖征战的呢
一,李克用义子
李嗣恩原本姓骆,是吐谷浑人,擅长骑射,因此早年从军追随李克用,在其帐下效力。中和三年(883年),李克用因为大败黄巢,而被唐朝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因为李嗣恩武艺高强,李克用于是让他担任铁林军小校。
乾宁二年(895年),邠州节度使王行瑜犯上作乱,率军攻打长安。李嗣恩便随李克用勤王,大败王行瑜,因而升任检校散骑常侍。此后李嗣恩屡立战功,为李克用扩张势力立下大功。李克用对此十分高兴,因此升他为突阵指挥使,还收他为义子,赐予姓名“李嗣恩”。
二,屡立战功
战王景仁有功,加检校司徒。救河中府,与梁人接战,应弦毙者甚众,而槊中其口;及退,庄宗亲视其伤,深加慰勉,转内衙马步都将、辽州刺史。(新五代史·卷五十二)
天佑四年(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昭义节度使丁会听说此事后万分悲痛,于是脱离朱温,转投李克用。朱温大怒,派大将康怀英攻打潞州。李嗣恩于是随周德威前往救援,击退康怀英,因此升任检校司空、左厢马军都指挥使。
天佑七年(910年),后梁攻打成德军节度使王镕,晋王李存勖于是前往救援,晋梁两军因此爆发柏乡之战。李嗣恩在战斗中击败梁将王景仁,为此战立下大功,因此获封检校司徒。
天佑九年(912年),朱友珪杀父亲朱温,篡位为帝。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朱温义子)对此深感不安,担心朱友珪会杀了自己,于是转而投靠晋王李存勖。朱友珪大怒,于是派兵攻打河中。李嗣恩因此随大军前往救援,身先士卒与梁军大战。李嗣恩在战斗中被梁军打伤嘴巴,但仍死战不退。李存勖对李嗣恩在战斗中的表现大为感动,事后亲自视察慰问,还升他为内衙马步都将、辽州刺史。
三,魏州之战
天祐十二年(915年),后梁魏博镇发生内乱,魏博士兵因为不满朝廷将魏博一分为二,于是挟持魏博节度使贺德纶投降李存勖。李嗣恩因此随李存勖前往接收魏博,在夺取魏博的战斗中立功,得以担任天雄军马步都指挥使。
梁将刘鄩(xun)原本率大军驻守魏县,以防魏博镇士卒因为分镇而作乱,没想到乱军迅速控制魏博投靠李存勖。刘鄩知道魏博战略地位重要,断定李存勖此次是亲率主力前来,因而其后方都城太原必然空虚。然后刘鄩设疑兵之计迷惑李存勖,亲率大军奔袭太原。不久李存勖发现有诈,于是急忙派李嗣恩回救太原。
李嗣恩昼夜急行,从小道返回,在乐平赶上梁军。李嗣恩于是发动突袭,使得梁军混乱,然后昼夜急行,很快就先于刘鄩达到太原,据城防守。梁军因为大雨而行军缓慢,刘鄩在半路得知太原已有防备,只得撤军而回,驻守莘(shen)县。然后李嗣恩返回魏博,参与魏州之战。最后晋军大胜,击败梁军,李嗣恩则因功升任代州刺史、石岭关已北都知兵马使。
四,太原病逝
不久辽军大举入侵前晋、杀振武节度使李嗣本。李存勖因此让李嗣恩接任振武节度使,防御辽军。天祐十五年(918年),李嗣恩奉李存勖之命前往太原议事,但在不久之后病逝。
总的来说李嗣恩骁勇善战,为前晋名将。他在河中的战斗中异常勇猛,深受重伤也死战不退,因此让李存勖十分感动,亲自前去视察他的伤口,还给他上药与慰问。
-
柴荣刚上位就斩杀了70名大将,为什么没人指责? 2024-01-28
-
李嗣本是什么人?他被称为威信可汗是什么意思? 2024-05-22
-
造反失败靠哭当上皇帝,揭秘 历史上真正的李从珂 2024-02-11
-
后唐庄宗李存勖是什么样的人?最后的下场有多凄惨 2024-03-21
-
历史上王彦章的真实实力怎么样?有何作为? 2024-04-02
-
小周后最后是什么结局?她的死与李煜有何联系? 2024-05-1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