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干当初都已经投降了 后面为什么还要背叛曹操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还不知道:高干在官渡之战之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背叛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高干是三国时期袁绍手下,字元才,出生于东汉时期的名门望族陈留高氏,在当时的士林、豪门中颇有声望,在袁绍帐下时常受袁绍重用,并以为袁绍军队提供粮草,保障后方供给的身份出现在官渡之战中,在官渡之战袁绍节节败退大败之后,高干率兵主动投降曹操,退守并州,既然都投降曹操了,高干后来为何又要背叛曹操呢?其具体原因如下,高干在袁绍手下时颇受袁绍重用他内心十分感恩袁绍,投降曹操只是无奈之举和他为人颇有些许清高和自大,从内心深处不愿屈尊于曹操帐下。
官渡之战袁绍节节败退大败之后,高干率兵主动投降曹操,退守并州
官渡之战袁绍虽然兵力要远远强于曹操,但在整个战役中却出于劣势地位,虽然一直防守,但是却抵挡不住节节败退的颓势。
建安七年袁绍去世,其子袁尚继位,他为了打开与曹操对抗的新局面,让高干等人联合匈奴单于以及马腾等人联合出兵钟繇,被钟繇反间马腾,从宣布联合出兵失败时候高干退守并州,但建安九年曹操再次发兵攻克邺城高干无力抵抗,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出城投降曹操,不过依然担任并州刺史,这便是他在官渡之战后的结局。
高干在袁绍手下时颇受袁绍重用他内心十分感恩袁绍,投降曹操只是无奈之举
初平二年,在高干、辛评、郭图等人的共同游说之下韩馥心甘情愿的将冀州牧出让给袁绍,让其名正言顺的掌管冀州,因为这件事高干也逐步出现在袁绍面前,在他帐下效力,开始踏上自己政治道路,往后,一直在袁绍帐下的高干又得到他的重用被封为并州刺史,与袁绍两个儿子各自掌管一州之地,身份地位得到大大提升。
袁绍算得上高干整个政治生涯上的伯乐,直接可以这么说,若是没有袁绍就没有后来治理并州七年之久,招致四方谋士于帐下,极度风光的高干,所以高干一直对袁绍心存感恩,因此更能直接的看出在官渡之战和曹操攻取邺城之后高干率兵投降都只是迫于压力的无奈之举,既是无奈之举,他心中自然常怀去心,这也是其为什么要背叛曹操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干为人颇有些许清高和自大,从内心深处不愿屈尊于曹操帐下
高干治理并州长达七年之久,帐下谋士众多,虽然投降了曹操可他仍旧还是并州刺史,他手中依旧有权力,有背叛曹操的资本,又加上高干自视很高,不愿屈尊曹操手下。
反叛的资本高干有,不愿屈尊人下的野心他也有,两者相加,终于促使高干在建安十年,曹操率军救援犷平时举兵反操,不过曹操当时实力又岂是小小高干能够对抗的?在反曹不成,陷入进退两难境地时高干选择去荆州求救,在经过上洛时被杀。高干的一生,正应了他手下谋士所说的,他有做大事的志向,却没有做大事的才干,既没有才干那他注定成就不了一番大业,只能被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淘汰。
-
白狼山之战中张辽的表现怎么样?是如何斩杀单于蹋顿的 2024-05-07
-
三国时期要是论单打独斗 有多少人能够打败张飞 2024-05-20
-
年少的孙权厉害到什么程度 曹操为何会说出生子当如孙仲谋 2024-02-17
-
草船借箭吴魏为什么都只是精神上的胜利? 2024-01-31
-
许褚死后为什么进不了太庙?原因是什么 2024-02-06
-
蜀国灭亡后,张飞跟关羽的结局为什么会不一样? 2024-01-2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