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明明知道北伐难以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诸葛亮明知北伐难成,为什么他还要坚持北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诸葛亮,在先主刘备去世后,曾进行了五次北伐,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每一次他都是信心满满地率军出征,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世之人虽钦佩诸葛亮的忠勇,可也怀疑北伐之战可能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成功。
其实,北伐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可以从诸葛亮当年所作的《隆中对》中窥知一二,当年,诸葛亮为刘备谋划了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拿下荆州,获取益州,以此为霸业基础。自此之后,便可东西呼应,发展壮大;
第二步,向西同诸戎搞好关系,向南安抚各个少数民族部落,并且,和东吴保持和平,最好,能结成同盟。
第三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派一员大将兵出荆州,然后,向北攻取宛城和洛阳。与此同时,蜀军的主力从秦川出发,兵分两路袭击魏国。
如此一来,兴复汉室将指日可待。
这三步谋划可谓是相当老辣,从中也可以看出诸葛孔明的绝世之才。刘备按此行事,实力一天天地发展壮大,逐渐有了同曹操抗衡的实力。当时,前两步已经大致完成,只要静待时机,刘备便可实现多年的夙愿。可惜的是,彝陵之战之后,荆州易手,蜀国的大批精锐部队也丧于东吴之手。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开始蠢蠢欲动,妄图浑水摸鱼。
尽管,诸葛亮苦心经营了五六年,暂时稳定了局势,可是,蜀国在短期之内,实在无法再实施此战略。因为,虽然诸葛亮修复了蜀、吴之间的裂痕,但是,荆州已经是要不回来了。而且,能与东吴保持和平,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若要结成同盟,短时间内断然无法实现。如此一来,蜀国完成的前两步,又要重新走了。就算是再次实现了前两步,还要等时机成熟。
而曹魏的君主是一代明君曹睿,国内还有着能与诸葛亮一较长短的司马懿。由此说来,蜀国的时机尚不成熟。因此,北伐成功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
诸葛亮满腹韬略,对此怎会不知。那么,他又为何执着地北伐呢?后世学者们经过研究,大致有这四种解释。
首先、兴复汉室是蜀国的立国之本,也是刘备用来凝聚人心的政治口号。正是凭借着这个目标,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团体才有了在益州执政的理由。入蜀之后,诸葛亮敏锐地意识道,如果,丧失了这一追求,蜀国的国力必将江河日下。
因为,相比于魏吴,蜀国的资源太少了。如果止步不前,就只能看着蜀国一步步走向灭亡。
其次、诸葛亮追随刘备数十年,对主公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刘备临终前令他兴复汉室,诸葛亮只能坚定不移地去完成主公的遗愿。所以,在诸葛亮的心目中兴复汉室是他的最高目标,也是他人生的意义所在。以至于,诸葛亮在北伐之初就怀着一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壮之情。
只不过,为了激励部下,他将这种视死如归之情深深地隐藏了下来。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想要以此来报答先主。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隐居多年才得以遇见明主,一展抱负。他对刘备的感激之情,是很难用语言形容的。他在北伐的时候,早已将个人的得失和生死置之度外。
其三、魏国兵多将广,幅员辽阔;东吴富庶安定,君臣一心。而蜀国经历大败之后人心惶惶,不知该何去何从。诸葛亮在此时毅然坚定地北伐,正可以让大家充满希望。如果,连德高望重的丞相都说北伐不可能成功,那么,蜀国就只好混吃等死,等待解散了。
最后、根据当时的实际状况,蜀国想要一举击溃魏国,是难如登天的一件事。即使是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蜀国想要灭魏,也要满足两个条件:
其一:蓄势待发的那种上进心。
其二,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如此说来,坚持北伐确实可以保持上述两个条件。因此,诸葛亮这样做,可能也是在敏锐地等待机会。如果,蜀国上下都只图偏安一隅,那么,即使魏国给蜀国机会,蜀国也抓不住。
可叹的是,五次北伐,第一次败于识人不明,误用马谡。第二次和第四次粮草不足,只能无功而返。第三次虽然攻取了武都、阴平两郡,但只能说是小胜。从北伐的大局来说,仍然是收效甚微。至于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已是油尽灯枯。他在战场中去世,也宣告了北伐之战的失败。
后世,虽然有人质疑诸葛亮的北伐策略,讨论最集中的就是为什么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甚至,有不少人臆断:如果,诸葛亮肯听从此计,则历史将会改变。其实,现代已经很难考据诸葛亮当时的心态了。不过,纵观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从中可以隐约看到,也许诸葛亮不以奇兵出子午谷而是挥转大军向祁山,只是现实导致的一种必然选择。
也有人认为: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是自取灭亡之道。其实,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只有第一次和第五次,才真正意义称得上是“全面大型战争”,其他三次只能说是“区域局部小型战争”。能动摇蜀汉国力的只有:第一次与第五次北伐。但是第一次北伐,汉军除了在街亭略损兵马外,其他情况并没有损伤,至于第五次北伐,蜀汉的最大的损失就是诸葛亮的去世。
尽管,诸葛亮北伐未成,但是,他的忠义之气永存世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杜甫对他那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叹,着实写出了无数世人的心声。
参考资料:
【《三国志·蜀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魏略》】
-
谋士陈宫选择吕布,他为什么不跟着刘备呢? 2024-03-05
-
关羽为什么看不起马超?原因是什么 2024-02-14
-
曹操死后许褚去了哪里 为何之后就不知不觉消失了 2024-02-22
-
陆逊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是真是假?真相是什么 2024-02-11
-
三国时期高顺是什么样的人?最后为何会被曹操所杀? 2024-03-25
-
孙权称帝后为什么会无视孙策?原因是什么 2024-02-0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