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位置都是孙策给的 孙策后代为何断子绝孙
- 中文名: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
- 别称:小霸王,孙伯符 字号:伯符
- 国籍:东吴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 出生日期:175年(乙卯年)
- 逝世日期:200年
- 职业:诸侯、将领
- 主要成就:占据江东六郡
- 官职:讨逆将军,会稽太守
- 外号:小霸王
- 爵位:吴侯
- 谥号:长沙桓王
- 本名:孙权
- 别称:吴大帝
- 字号:字仲谋
-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
- 出生时间:182年(东汉光和五年)
- 去世时间:252年5月21日(孙吴神凤元年)
- 主要成就:接手并安定江东、建立吴国;发展江南经济;到达夷洲
- 庙号:太祖
- 谥号:大皇帝
- 特征: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
- 籍贯: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 在位时间:229年—252年
- 年号1:黄武(吴王时)、黄龙、嘉禾
- 年号2:赤乌、太元、神凤
- 陵寝:蒋陵
孙策将江东留给孙权,孙权为啥弄得他断子绝孙?这么回报合适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很多人对孙权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这件事耿耿于怀,为啥?因为东吴的江山是孙策打下来的,怎么也得追封个皇帝吧?那么我们来看看司马家类似的情况。
我们都知道,司马师被侄儿司马炎追封为了景皇帝,主要原因就是司马师没有亲生儿子。唯一的儿子,还是弟弟司马昭过继给他的司马攸。
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司马攸,差点成为司马炎的心腹大患。当司马炎病重之时,司马攸还很年轻。这个时候朝中一片呼声,希望司马攸继位。
这件事对司马炎来说非同小可。因为从法理上来说,司马攸是司马师的嗣子,而司马师被追封为皇帝,那么司马攸完全有资格继承皇位。
如果这件事真的干成了,那司马炎这一脉可就彻底没戏了。所以司马攸最后因为这件事,被逼得忧愤而死,年仅36岁。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攸的小儿子司马冏,正是八王之乱的主要成员之一。司马冏自认为自己的老爹是有继承权的,而他也继承了老爹齐王的爵位,所以他自认为有天子之志。
因此司马冏在搞掉贾南风和司马伦以后,开启了权倾朝野之路。要是当初没有追封司马师这件事,那司马攸这一脉也不会如此猖狂,说不定就避免了后期的八王之乱。
你看看,追封叔伯为皇帝,是一件多么令人忌讳的事情。一个不小心,就会造成天下大乱的局面。所以我们说,从天下稳定的角度来说,孙权不追封孙策为帝,那是明智之举,谁让孙策有儿子呢?
一、孙策一子三女,落得断子绝孙的下场。
孙策去世的时候,年仅26岁。因此只留下一个儿子,那就是孙绍。在孙权登基称帝以后,孙绍就被加封为了吴侯。此外没有特殊的恩赏,后改封上虞侯。
孙绍去世以后,他儿子孙奉继承了上虞侯的爵位。但是问题还是那个问题,由于孙策是江东立业之主,所以在吴末帝孙皓生病的时候,便有人传言孙奉要去夺取帝位了!
孙皓本来疑心病就重,因此病好了以后,果断诛杀了孙奉。孙奉表示自己啥也没干就被诛杀,实在是太冤枉了。但是没办法,谁让你爷爷那么能干却没能活久点呢?由于孙奉没儿子,所以孙策这一脉彻底断绝。
孙策还有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顾邵、陆逊和朱纪。这三个人中,前面两个大家肯定很熟悉,那都是江东俊杰。
顾邵本人不怎么出名,他老爹顾雍可是东吴鼎鼎大名的丞相。而他本人也官至豫章太守,是东吴响当当的大才子。他们老顾家也是东吴著名的世家大族。陆逊这个人就太出名了,火烧连营八百里,打得刘备仓皇西逃的就是陆逊。而且陆逊后来更是出任东吴丞相,可谓是真正的出将入相。朱纪这个人不怎么出名,而且官职也不算高,只做到了校尉,是这三个人里面混得最惨的。不过他老爹朱治却是东吴响当当的名将,被孙权封为故鄣侯。这三个人都是当世之英杰,而且或多或少,都是江东大族。因此孙权将孙策的女儿嫁给他们,不仅可以让这三个女娃得到幸福的生活,而且可以稳住这些世家大族,保证东吴帝国的安宁,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孙策可利用的价值已经不高了。
人还是要向前看,斯人已逝,那么就没有必要为了去世的人,而耽误活着的人。中国古代一直讲究守孝三年,其实就是严重耽误了活着的人。
你比如说苏东坡当年刚刚考上进士,没多久母亲去世了,他只好回家守孝三年。可三年以后欣赏他的仁宗皇帝已经故去,新上台的英宗对他不感冒了,你说苏轼是否错过了一个好机会?
正当苏轼打算大展宏图的时候,他老爹苏洵也去世了,直接导致苏轼又回去守孝三年。试问人这辈子有几个6年呢?苏轼最好的时光都留给了守孝,难怪他在官场上没什么进展了。
同样的道理,孙策已经去世了,孙权作为活着的人,能让孙策成为自己事业上的障碍吗?当然不能,因此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那就是为了让孙策无法成为自己事业上的障碍。
不仅不能成为障碍,还要充分利用孙策的残余价值,这才是合格的政治家。因此孙权将孙策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东吴的世家大族和名将之后。
这么一来便能体现出孙权对这几个人的重视,以及对他们背后力量的认可。这是有利于东吴大计的联姻策略,何乐而不为呢?
可以说孙策的残余价值,基本都被孙权给开发光了。他对故去的这位老哥,是否真的如此无情呢?
三、守住老孙家的基业,才是真正报答了哥哥。
其实我们都误会孙权了,作为一代帝王,守住如此大的功业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孙权必须要为之付出各种努力,从多角度出发来稳住局面。
孙策虽说打下了江东的天下,但留下的无疑是一个烂摊子,要不也不会让年长的孙权接手了。所以说孙权可谓是任重道远,这一路走来着实不易。
孙权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保住孙家的基业,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是真正对得起哥哥孙策。如果只在乎给孙策相应的名位,却不考虑如何保住大业,那才是真正对不起孙策。
如果孙权和袁术一样,刚刚建立大业就亡国了,就算追封孙策为皇帝,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说孙权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江山稳固考虑的。册封孙策为长沙桓王是这样的目的,冷落侄儿孙绍也是这样的目的。
总结:孙策、孙权都为孙家江山做了很大的努力。
孙策负责打江山,孙权负责守江山。其实都只是各司其职,没有高低之分。相对来说孙权守江山还要困难一些,因为他守了很多年,面对着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复杂的事件。
此外两个人的儿女都为孙家江山做出了奉献,孙策的三个女儿是政治联姻的情况,孙权的女儿何尝不是呢?
比如说孙权的大女儿著名的孙鲁班,先嫁给了周瑜的儿子周循,后来又嫁给了卫将军全琮。二女儿嫁给了车骑将军刘纂。三女儿孙鲁育嫁给了左将军朱据,四女儿又嫁给了卫将军滕胤。
而孙策为了老孙家的未来,甚至舍弃了让儿子继位的想法,改选弟弟孙权继位,这本身也是从大局出发。
所以说,孙权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稳住东吴的大局。不存在什么厚此薄彼的情况,兄弟俩都明白,只有把东吴的基业保住了,老孙家才有未来。
参考资料:《三国志》
读《三国志》,才能透彻了解三国历史。
-
姜维伐魏时为什么会功亏一篑?原因是什么 2024-02-20
-
三国演义中邢道荣为何会死在赵云手上?真相是什么 2024-03-21
-
关羽战败导致荆州失陷,刘备对此事是怎么想的呢 2024-01-20
-
徐夫人:吴大帝孙权第二任妻子,她有着哪些事迹? 2024-05-17
-
辛宪英:魏晋时期著名才女,曾预言钟会将会叛乱 2024-05-05
-
曹操不称帝是为了恶心一下刘备吗,为何都不愿意先称帝? 2024-01-1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