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中陈式是被诸葛亮当替罪羊处死 正式的他又是什么样的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还不知道: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当作替罪羊处死的陈式,在正史中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的陈式非常苦逼,他被魏延和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中,最终又被诸葛亮当作替罪羊处死,可悲至极!相比于演义中的悲催结局,陈式在正史中的结局就好得多了!
自大爱吹牛的陈式
陈式在三国演义中的首次出场,是在汉中之战时。当时夏侯渊正率领曹军向黄忠挑衅,陈式主动请战,于是黄忠命陈式出战,结果陈式过于自大,直接中了夏侯尚的诱敌之际,被打得大败,惨遭活捉,幸亏黄忠及时出兵,陈式才趁乱捡回一条性命。按照常理来说,经此一败,陈式应该长点记性了,谁料在接下来的作战中,陈式自大爱吹牛的毛病又犯了!而且这一次,他可被魏延和诸葛亮给坑惨了!
被魏延坑惨了的陈式
按照常理来说,陈式在战场上的表现并不是非常好,是不应该受到重用的,但由于夷陵之战后,蜀军将领损失惨重,陈式毕竟也算是刘备时期的猛将,所以诸葛亮北伐时期,仍然对陈式委以重任了,谁料陈式这么多年下来,一点长进都没有,很快就落入了魏延的圈套中!
魏延和诸葛亮之间的矛盾,算是公开的秘密了,只不过刘备活着时期,一直保护着魏延,所以魏延和诸葛亮之间,一直相安无事。但随着刘备去世,诸葛亮开始掌权,魏延的日子就越来越难过了!
诸葛亮本身就不喜欢魏延,因为他认为魏延是一个两面三刀之人,当年魏延先背叛刘琮,后背叛韩玄,直接令诸葛亮生厌,于是在魏延立下大功时,诸葛亮不仅不给予嘉奖,反而当众宣称魏延有反骨,想要将魏延诛杀。幸亏刘备爱惜人才,最终保下了魏延的性命。这么多年过去了,魏延以为他和诸葛亮之间的误会消除了,结果这个误会并没有消除,只是被诸葛亮一直埋在了心底!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献出子午谷奇谋,准备出奇兵进攻长安,一举拿下咸阳以西之地。但是诸葛亮却认为此计太过冒险,拒绝了魏延的提议,在诸葛亮看来,蜀军进攻陇右,逐步蚕食曹魏才是正道。诸葛亮是主帅,魏延是大将,胳膊拧不过大腿,魏延只能听从诸葛亮的命令,可是在街亭之战中,两人又发生了矛盾!
当时魏军援兵来得非常快,而蜀军还未完全占领陇右,所以蜀军急需一人去守卫街亭,挡住魏军!魏延作为五虎之下第一人,按道理来说,是守卫街亭的最佳人选,但是诸葛亮却力排众议,选择了马谡!马谡虽然是参军,但他并没有一线作战的经历,缺乏统兵经验,所以严格来说,他并不是理想的守卫街亭人员。更为重要的是,当年刘备早就对马谡下过定论,认为他并不是一个能够重用之人,所以诸葛亮的这个举动,令人非常疑惑!
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会放弃魏延而选择马谡,就是因为马谡是他的亲信,他想要借此栽培马谡,只要马谡守住了街亭,那将是大功一件,之后马谡的提拔便是顺理成章之事!而且为了提高马谡的成功概率,诸葛亮还专门把擅长防守的王平调给了马谡,哪知道马谡就是一个扶不上墙的烂泥,他最终还是把街亭给丢了,导致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蜀军众人被迫进行大撤退……
明眼人都知道,第一次北伐的失败,就是因为马谡丢了街亭,导致魏军威胁到了蜀军的后路。而马谡本就不是守卫街亭的最佳人员,也就是说,其实诸葛亮的胡乱用人,才是街亭丢失的根本原因!于是蜀军众将对此议论纷纷,都开始质疑起诸葛亮了,而这其中质疑诸葛亮最厉害的人,便是魏延!
在魏延看来,当初诸葛亮若采用他的子午谷奇谋,长安早就打下来了,哪里还有第一次北伐的溃败?而且街亭之战若诸葛亮不用马谡,反用魏延,哪里还会有如此大败?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之下,魏延对诸葛亮越来越不满,再加上第二第三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这彻底加剧了魏延对诸葛亮的不满,于是魏延开始撺掇同僚对抗诸葛亮,而魏延选中的人,就是陈式这个倒霉蛋!
诸葛亮四出祁山时,命魏延、张嶷、杜琼、陈式出箕谷,马岱、王平、张翼、马忠出斜谷,双方会于祁山,而后诸葛亮亲率大军进发。正当魏延这支队伍向前行进时,诸葛亮又派邓芝前来传令,让大家都小心一点,防止被魏军偷袭。这个时候,陈式率先站出来反驳,说诸葛丞相何必这么多疑,魏军怎么可能预料到他们的行程?邓芝见有人敢顶嘴,立马说了这么一句!
原文:芝曰:“丞相计无不中,谋无不成,汝等安敢如此?”式笑曰:“丞相若能计谋,不致街亭之失!”
陈式的胆子也是够大的,竟然当众顶撞邓芝,而且专门揭诸葛亮的短,说诸葛亮要是真的计无不中,怎么可能会有街亭之失?陈式的这一番话,整合魏延心意,也让魏延感受到了之前诸葛亮对他的种种不公,于是魏延也站出来帮陈式说话,支持陈式!
原文:魏延亦笑曰:“丞相若听吾言,径出子午谷,此时休说长安,连洛阳皆得矣!今执定要出祁山。有何益也?既已令进兵,今又教休进。”
见魏延也帮着自己,陈式更加嚣张,不断回怼邓芝,最终邓芝只能狼狈撤退,前去向诸葛亮复命。而陈式则执意进军,最终遭到魏军的伏击,被打得大败!
作战失败,是要负责任的,于是陈式被带到了诸葛亮面前。诸葛亮心中知道,陈式是一个神经比较大条之人,他自己一个人,绝不敢主动对抗诸葛亮,这背后必定有人在唆使,于是诸葛亮开始发问。一番审讯下来,诸葛亮明白了其中的来龙去脉,是魏延在背后撺掇陈式干坏事,陈式是被人当枪使了,魏延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可是魏延乃是蜀军第一大将,实力强悍,没有充足的理由,诸葛亮没办法给魏延治罪,所以最终诸葛亮只能让陈式来当替罪羊,让他为魏延背锅!
就这样,神经大条的陈式,被魏延坑害,成为了诸葛亮的刀下亡魂!演义中的陈式如此悲催,那么正史中的陈式结局又如何呢?
事实上,正史中的陈式,结局比演义中好得多!
正史中陈式的结局
在史书中,陈式共出现了三次。他第一次出现在史书,是在汉中之战时,当时刘备仍然活着,可见陈式乃是刘备时期的老将!陈式第二次出现在史书,是在刘备伐吴时期,众所周知,刘备伐吴,损失惨重,大量的蜀汉精锐于此战折损,然而陈式却躲过了这一劫,可见陈式的能力和运气还是非常不错的!陈式第三次出现在史书,是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期,此时的陈式,已经成为了独领一方的大将!
《三国志》: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
蜀军将领那么多,但诸葛亮偏偏选中陈式去进攻武都和阴平,可见当时诸葛亮是非常器重陈式的,而且陈式的能力和资历应该都比较好,那么自此之后,陈式又有何战绩呢?结局如何呢?
很遗憾,史书并没有记录陈式的结局,不过我们从历史记载中的只言片语,还是可以大概推测出陈式的最终结局!
首先,陈式肯定没有战死,否则史书肯定会有记载!能够三次被记载于史书中,且受到诸葛亮重用的名将,若真的战死了,肯定会留下只言片语,所以说陈式并未战死。其次,陈式后期的战果也并没有多么值得夸耀!诸葛亮器重陈式,让陈式领兵进攻武都、阴平,若陈式的军事才能真的非常突出,打出了不小的战果,史书中肯定会有所提及,但翻遍史书,并无此记录,可见陈式的后期战果很可能一般,并不值得史官夸耀!
说白了,正史中的陈式,能力是肯定有的,但不足以惊艳一方,他就是个老老实实执行任务的军官!所以说,正史中的陈式,其最终结局很可能就是老老实实作战,最终告老还乡,算是得以善终了!
结语
总的来说,演义中的陈式自大爱吹牛,结果被魏延坑害,不仅当众质疑诸葛亮,而且轻兵急进遭遇伏击,落得大败,最终被诸葛亮当作替罪羊斩杀,悲催至极!而正史中的陈式,结局就好多了,他虽然军事能力不足以惊艳一方,但也能够妥善完成领导的任务,所以他最终得以善终,并未死于战场!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三国志》)
-
历史上郝普是什么人?他一生的经历如何? 2024-03-21
-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战船是怎么烧掉的? 2024-02-02
-
历史上吕布最后的结局如何?曹操是怎么抓住他的? 2024-04-18
-
孙权晚年的时候为什么会废掉太子杀四子?原因是什么 2024-01-02
-
姜维北伐是在何时?为何要等十多年? 2024-05-21
-
顾悌:三国时期东吴政治家,他有哪些事迹? 2024-05-1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