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巡有何好处,朱厚照为何一定要这么做?
- 中文名:朱厚照(1491年~1521年)
- 别称:朱寿、明武宗
- 所处时代: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491年10月27日(弘治四年)
- 逝世日期:1521年4月20日(正德十六年)
- 在位时间:1505年—1521年(16年)
- 庙号:明武宗
- 谥号:毅皇帝
- 陵寝:明十三陵之康陵
- 主要成就:应州大捷,诛杀刘瑾,平宁王及安化王叛乱
- 前任:朱祐樘(明孝宗)
- 继任:朱厚熜(明嘉靖帝)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名人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明朝的武宗南巡又称之为正德南巡之争、明武宗南巡之争。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是年二月,刚从北部边地太原、宣府巡视回来的朱厚照,又决意南巡,并于二月二十五日正式下诏。
当时的文武大臣强烈反对,巡游江南不同于巡视北方,还可以打着防戍、反击蒙古游牧民族的幌子,也算是师出有名,明武宗南巡则是单纯游玩的性质。
对于文武百官的不配合,正德皇帝大怒,将反对他的一百多位大臣给以反省、廷杖和降职的处罚。
死于这次廷杖的大臣有十余人,伤、残者有几十人。
众臣付出了极其惨烈的代价,却只是暂时牵绊住了皇帝南巡的脚步。八月,朱厚照依旧踏上了南巡之路。
关于明武宗为何如此坚持南巡,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其原因:
一:外部原因,年幼贪玩及近臣的诱唆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嫡长子,大明王朝的第十位皇帝。
弘治十八年五月,朱厚照在其父弘治皇帝驾崩的悲痛中,在“文武百官,军民耆老等”国不可一日无主的劝谏中,登上帝位。
年少即位的皇帝,换做今天看来不过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在当今的九年义务教育下,是个堪堪初中一年级的学生。
而此时的朱厚照承担的却是整个明王朝的责任与荣辱。
失去父亲的不安与突如其来的重担使得十五岁的朱厚照茫然无措。身边亲近的唯有日常在身边的宦官、近侍。
而这一年龄的朱厚照,仍处于一个孩子爱玩乐的阶段,亲近的宦官、大臣为了获取年轻帝王的信任,进献各种游戏玩乐之物。
宦官刘瑾“尝慕王振之为人,日进鹰犬、歌舞、角觗之戏,导帝微行。帝大欢乐之,渐信用瑾,进内官监,总督团营。”
刘瑾凭着帝王的信任,大肆揽权,收受贿赂,大行廷杖,使得文武百官怨言载道。
刘瑾伏诛后,近臣钱宁、江彬也谄媚皇帝。
钱宁“请于禁内建豹房、新寺,恣声伎为乐, 复诱帝微行。”使得皇帝的玩乐地点不 再局限在皇宫内部,而是在宫外建府,微服出行,助长了正德皇帝的贪玩欲望。
江彬其人,是为武将,魁梧且善骑射,深得同样喜欢骑射的明武宗的欣赏与信任。
“彬狡黠强很,貌魁硕有力,善骑射,谈兵帝前,帝大说,擢都指挥佥事,出入豹房。”
爱游玩的皇帝加之诱唆其玩乐的亲近宦官和大臣,使得正德皇帝的玩乐活动地点不再仅仅局限于皇宫、京城、北方,而是要到更远、更广阔的地方。
二:内部原因,厌倦北方景色及对先祖经历战争的崇拜
(一)厌倦北方景色,渴望南方游玩
喜爱玩闹的明武宗,在宦官与近侍的怂恿之下,经常出宫游玩,并且日益不满足于宫内的活动范围。
正德九年(1514)二月“上始微行,夜至教坊观乐”
正德十年(1515)六月“圣驾自西安门出外,经宿而回,不知临幸何所。”
初步走出皇宫,摆脱束缚的明武宗,获得了极大的幸福感,同时也更加渴求外面的自由与广阔。
明武宗越巡游瘾头越大。这时江彬为了减少明武宗与钱宁的接触,专信自己,因而刻意诱导明武宗作更远更大的巡游,于是大规模的远游很快就开始了。
正德十二年(1517)“正月己丑,大祀天地于南郊。遂猎于南海子,夜中还”。
同年的八月,“微服如昌平。乙巳,梁储、蒋冕、毛纪追及于沙河,请回跸,不听。己酉,至居庸关,巡关御史张钦闭关拒命,乃还。”
此外还有“丙寅,夜微服出德胜门,如居庸关。辛未,出关,幸宣府”。
频繁的外出游玩极大地满足了明武宗的爱动远游之心。
然,北方的景致见到的多了,在审美上难免会有疲倦。加之近臣武将江彬的怂恿,巡游江南的想法跃然在正德皇帝的脑海中。
朱厚照这次南巡的豹房计划是庞大的。据说这个计划是:从北京出发到山东的泰山,然后游徐州、扬州,到南京;再由南京下苏州、杭州;再溯江而上到湖广各地,登武 当山。朱厚照前几年出居庸关,到宣府,进行了数千里的远征,虽然也有游幸的性质,但是应当说还是具备视察边防、抵御蒙古势力侵扰的性质。此次拟议的南巡,则是更多地为了到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去享受。
这种对外面世界自由的向往与对更广阔空间的追求,使得正德皇帝朱厚照从宣府回来之后就计划到南方游玩。
并且,此次的南巡计划志在必行。
(二)对先祖英武征战的仰慕
明太祖朱元璋是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中英勇征战沙场脱颖而出的。从郭子兴手下的一个小小将领,继而凭着军功而成为一朝的开国皇帝,载入史册。
明成祖朱棣,跟着父亲南征北战,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军功。
而后打着“勤王”的旗号发动的“靖难之役”更是凭着杰出的军事才能和组织才能,成功问鼎皇帝之位。
明宣宗朱瞻基,在登极之初,其叔父朱高煦叛乱,宣德皇帝御驾亲征,以武力征讨与劝降招抚相结合,出色地平定了此次的叛乱,是中国古代史上君主平定藩王叛乱的杰出之例。
先祖们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在战争中、战场上拼杀的经历,对于生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经历却又极其好玩爱武的小皇帝来说,充满了向往。
如果没有战争,没有机会体会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热血与激情,没有机会去实现祖辈先贤同样经历过的事情,这份崇敬与渴望有可能深埋在心中。
但一旦这种可能成为现实,朱厚照绝对不会放弃这样到战场上拼杀,一展男儿热血本色的机会。
正德十二年(1517),当朱厚照在北方巡视,恰逢北方蒙古鞑靼袭击明王朝的北部边镇。
“冬十月癸卯,驻跸顺圣川。甲辰,小王子犯阳和,掠应 州。丁未,亲督诸军御之,战五日。辛亥,寇引去, 驻跸大同。”
正德皇帝便效仿其祖先,亲上战场,这便是著名的应州大捷。
这场战役成功地击退了小王子的袭边,“帝幸阳和,亲部署,督诸将往援,殊死战,敌稍却……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
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朱宸濠勾结了朱厚照身边亲信之人钱宁在南方叛乱。
这关系到朱厚照自身的安全、统治与君主的尊严,不御驾亲征难以平息心头之怒火。
“上意欲亲征……圣驾欲往亲征臣等闻之不胜惊惧……圣驾有南巡之旨,其心已自不能无疑。”
朱厚照驳斥了那些反对皇帝御驾亲征的大臣,以“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太师镇国公朱寿”的身份,御驾亲征。
三:导火线,朱宸濠在南方叛乱
大臣们反对皇帝南巡,纷纷进言:
六科给事中刑寰等疏言……祖宗以艰难创业,以勤保邦……惟在君上能节财省费,则民自享清净之福。今驾若远出千艘万驷,糜费不赀,病织妨耕,元元失业。
南巡这一词语除了代表着劳民伤财之外,还使得大臣想起隋炀帝南游江都这一历史事件。
隋炀帝南游江都,最终的结果是北方势力另立他人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隋朝亡国。
在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之下,官员们极力劝阻:
邢科给事中田赋言者,有人言,神龙不可以失所,人主不可以轻行,故八骏游而周替骊山,幸而秦亡。夏之太康,隋之炀帝皆以弃离宫阙,远事巡行卒致。祸败兴亡之迹,可为殷鉴。
结果皇帝大怒,杖责了进言的朝臣,“正德十四年,以谏止南巡,廷杖舒芬,黄巩等百四十六人,死者十一人。”
朝臣与帝王关于是否南巡的这场博弈,虽然暂时以皇帝廷杖进言的大臣和放弃南巡为终。
但是明武宗却并没有放弃南巡的想法,一直在等待时机,找借口。
事件的转折就是四个月之后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朱宸濠叛乱发生在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孙,第一代宁王朱权的第四代继承者。
因为明武宗宠宦官、好游玩、兴土木,且一直没有子嗣,因此,朱宸濠便存了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正德皇帝为嗣的心,存了谋反之意。
“宁王宸濠以上东宫未立,密遣万锐、林华贿钱宁等,称长子宜入太庙司香为名,迎取来京。”
除此之外还“时时诇中朝事,闻谤言辄喜。或言帝明圣,朝廷治,即怒”。
种种准备之下,为了防止起兵时间太晚,出师不利,终于在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以庆生为由,大肆宴请官员,然后又令甲士围住府城。
朱宸濠号称自己是奉了皇太后的密旨,命他从南方起兵入朝监国,结束明武宗昏庸混 乱的统治。军队起兵,攻南康、下九江,一路向北进发。
七月朱宸濠在南方叛乱的消息传回到京城。
在此之前就南巡计划与大臣博弈失败后的朱厚照,终于在这次叛乱中找到了进行南巡的绝佳借口。
“八月,上下诏亲征。时王守仁擒宸濠捷书未至,诸边将在豹房者各献擒濠之策,上亦欲假亲征南游。”
当战争机器开动,平定藩王叛乱的工作准备就绪,大军已然出发南下之后,却收到了提督南赣军务都御使王守仁已经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的消息。
朱宸濠本人亦被擒获,这个消息对于来势汹汹准备大展身手的正德皇帝来说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以‘亲征宸濠’为名的南征,一下子失去了目标……决定先把王守仁的报捷奏疏压下来,不公开处理”。
于是已经在南巡途中的朱厚照隐瞒了战争捷报,队伍不停,依旧挥师南下。
当大臣们得知叛乱已经平定,皇帝却执意南下时,大力劝阻,却依旧没能阻止正德皇帝南巡的脚步。
前后几经波折,正德皇帝终于达成巡游江南的这一目的。
究其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皇帝年幼登基,还处在一个孩子贪玩的年纪,环绕在帝王身边的宦官近臣为了得到皇帝的信任,谄媚帝王,唆使皇帝游乐,使得正德皇帝贪玩好游之心愈发膨胀。
第二,到北方宣府、应州、密云、怀安、大同、榆林的几次出巡,明武宗已经见识过北方的景致,愈发渴求到江南的经济文化繁华之地。
第三,因为好武,加之对祖先能征善战的敬仰,朱厚照希望能仿效先辈,亲上战场。
第四,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给了明武宗一个完美的借口,即御驾亲征。平定藩王叛乱的同时又可以趁此机会达到南巡游玩的目的。
以上几点原因,最终使得正德皇帝不顾大臣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执意到南方巡游。
正德十五年(1520)九月,在南巡的回程途中,正德皇帝不幸落水,从此疾病缠身,一直没能康复。
朱厚照驾崩后,其身下并无子嗣,明王朝的发展朝着另一个分叉路口而去。
-
两次投降清军的明将,祖大寿在历史上评价如何? 2024-02-18
-
被后世列为昏君典范的嘉靖帝,他在位期间有何贡献? 2024-01-16
-
张德胜曾经在龙湾之战中烧了陈友谅的船,结局如何? 2024-05-11
-
明朝最“吝啬”的户部尚书,夏原吉是个怎样的人? 2023-12-28
-
朱棣成“祖”的原因?朱元璋为什么没有认回生母? 2023-12-18
-
为官清廉又挽救了明朝,朱祁镇杀于谦的缘由是什么? 2024-03-1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