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能够获胜 李世民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 姓名:李世民(599.1.23~649.7.10)
- 别称:唐太宗,天可汗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陕西武功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
- 出生日期:公元599年1月23日(己卯年)
- 逝世日期:公元649年7月10日
- 主要成就:文韬武略,平定乱世,开疆扩土,贞观之治,求贤纳谏,宽厚爱民
- 代表作品:《帝范》,《贞观政要》等
- 在位时间:公元626年登基(在位23年)
- 庙号:太宗
- 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 尊号:天可汗(唐周边各民族尊称)
- 年号:贞观
- 上一任皇帝:李渊(唐高祖)
- 下一任皇帝:李弘(唐义宗)
还不知道:李世民为什么能够成功赢得玄武门之变?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唐朝作为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最为强大的几个朝代之一,它疆域辽阔,文化繁荣,诞生了诸多流传青史的文人骚客,四海之内仪礼浩荡,百姓安居乐业,对外让骚扰中原几千年的匈奴、突厥真心臣服,跪拜在天子脚下,唐朝的辉煌远超世人想象,是空前大繁荣的是一个时期。
唐朝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威服四海,开启了大唐的第一个盛世,武则天窃取李家权力,成为了女皇帝,励精图治,大唐更加强盛,唐玄宗李隆基承前启后,继续强化大唐,晚年时期奸臣乱政,节度使叛乱,藩镇为祸一方,大唐由盛转衰。李世民作为辉煌大唐的开启者,他本身的故事就与其他皇帝不一般,他原本不是太子,虽有能力却无法继承大统,后经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绞杀太子李建成,众望所归下登上皇位。许多人都以为李世民能造反杀了太子,而后又逼着李渊退位,势力肯定无比巨大,但那时候的李世民其实实力并不强,和太子相比都有所不如,那么李世民凭什么政变成功呢?
首先,李渊知道秦王李世民能力出众,手心手背都是肉,李渊虽然不愿意插足兄弟相残之事,但事情自此,也没有对李世民发动政变加以阻扰。隋朝末期,隋炀帝昏庸无道,天下大行起义,各地掌握军事力量的人见此情况,纷纷起兵称王,意图一统江山,李渊带领儿子们征南战北,铲除军事割据力量,建立大唐,自然不是无能之人,李世民能在皇帝眼皮底下杀太子,还能从容离去,这就说明了李渊不想追究这件事。
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本就针锋相对,在剿灭地方盘踞势力和平定大江南北的过程中,李世民居功至伟,如果按照战功册封太子必定李世民莫属,但古代十分重视纲常,一般皇帝选太子只会选嫡长子,一般情况下嫡长子比次子更具有说服力。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关系不和,李建成就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对李世民百般刁难,想让李世民出问题失去李渊的重视,可李世民也不是吃素的,与李建成几乎互为平手。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得到太子被杀的消息,心里虽然绞痛,但也没让禁军抓捕李世民回来问罪,李渊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不再想失去一个出色的儿子了,李渊已经默许了李世民能够接他的班。
其次,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并不是事发突然,而是有着充足的事先准备。当时大唐初立,被隋朝打退的突厥人趁着中原尚且不安稳的时候南下劫掠,为了抵制突厥人的进攻,太子李建成建议自己的弟弟李元吉出兵讨伐突厥,李元吉出兵是掩饰,李建成真正的杀机是想此机会将秦王李世民除之而后快,永绝后患。
李世民得知李建成将要对自己发难,心中大为恼怒,但心中也意识到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一计功成万骨枯,这是李建成的机会,也是李世民的机会。李世民很快动作,买通了禁军的统领,禁军之中八成的人都准备效忠李世民,只要李建成发难,禁军就立马行动进行反制。皇宫之内,禁军为大,只要动作够快,太子李建成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李世民暗中动作,事先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这紧要关头,退一步就是死,只能勇往直前,搏一搏这太子之位。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能成功,把局面被动化为主动,与未雨绸缪,暗中多行其事分不开干系,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
李旦:唐朝最恬淡的皇帝,一生主动禅位两次 2024-01-28
-
装傻三十余年登上皇位,李忱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2023-12-25
-
李世民一生最爱的女人,长孙皇后有多贤德? 2024-02-10
-
唐宪宗李纯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唐宪宗为什么不立皇后? 2023-12-17
-
李世民杀了李建成之后 李世民为什么还要逼老父亲退位 2024-02-13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2024-03-2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