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临死前把皇位还给李家人 武则天传给自家人不行吗
- 中文名:武曌(公元624.2.17~公元705.12.16)
- 别名:武则天、武媚娘、武后
- 国籍:中国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利州,另有长安、洛阳等说
- 出生日期:武德七年(公元624年2月17日)
- 逝世日期:神龙元年(公元705年12月16日)
- 职业:唐朝皇帝、政治家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废唐,改国号为周,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 代表作品:《臣轨》《如意娘》《神宫大乐》等
- 谥 号: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
- 年 号:证圣 圣历 神功 久视 神功 神龙
- 在位时间:690年-705年
- 陵 墓:乾陵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为何最终把王位传给了李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一看。
想必大多数人都看过《武媚娘传奇》这部影视剧,剧中描绘了武媚娘一生的故事,她本是并州人士,唐太宗选才女充盈后宫时选入后宫,而后成为了唐高宗的妃子。唐高宗和武则天感情日笃,这遭到了宫中其他妃子的妒忌,武则天此时并不是一手遮天,她的对手依然存在。所谓“虎毒不食子”,武则天为了上位,将自己的女儿杀害,嫁祸给了她人,最终武则天成为了后宫之中的实际掌管者。
唐高宗身体日益衰弱,时常都要倚靠医药才能支持每天繁杂的政务,可是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高宗处理政务也越发有心无力,这时体贴入微的皇后武媚娘就进入了高宗的视野。高宗为了避免政务堆积如山,开始让武则天处理政事,武则天虽然是一介女流,但是政治天赋出众,宛若一个天生的政治家,许多大臣难以决断的大事上书时,武则天总能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政务,将麻烦的政务化解,保证了有关国家的大事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武则天表现得越好,唐高宗也对他更加放心,逐渐将手中的权力都放出来给武则天,到了唐高宗下不了床的时候,武则天和高宗皇帝早已被冠以“二圣”的称号,此时武则天已经开始暗中掌管朝政。
唐高宗驾崩,武则天享受着权力带来的巨大快感,不愿意放权给自己的儿子,甚至多次废除儿子的皇帝之位,让傀儡皇帝上位,自此李家的皇帝宗室遭到了武则天的针对,许多皇家子嗣被武则天残害,一些李家皇室则被分封到偏远地方,武家开始霸占朝堂,朝中大臣拥护李氏皇室的人大多没有好下场。武则天掀起吏治,重视农业发展,大兴科举,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从科举中脱颖而出的人才,对武则天的知遇之恩十分感激,因此十分忠诚,武则天用笼络收服的办法逐渐让唐朝江山易主,建立了“武周”。历史我们都知道,武则天并没有传位给武氏后代,而是将江山还给了李家,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大多数王朝对后宫干政这件事都严令禁止,但这只是在朝纲上规定,一旦后宫之主做大,皇帝的权力都要急剧缩小,这就妨碍了皇权的使用,让许多皇帝成为了“傀儡”。唐朝承前启后,对历史上以往的后宫干政事件自然十分熟悉,于是自从成立之初就有后宫不得干政的条例。百姓们对这个女皇帝是不服的,因为她违背了众人眼中一致的观念,虽然武则天尽心尽力地治理国家,开创了一个盛世,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但她毕竟来位不正,因此许多民间百姓都心向李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心所向也是武则天还位李家的原因。
武则天能传位给李家,很多程度上是大臣们的“软硬皆施”。狄仁杰大家都熟悉,他就像宋朝时期的“包青天一般”,是荧幕上的明星人物。狄仁杰在朝堂中影响巨大,对任何事情都敢于直言不讳,他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就对她说:“你在武家没有子嗣,只能传位给侄子,侄子跟你沾亲带故,他会待你好吗?而你是太子的母后,亲儿子一定要比侄子对你更好”。
在武则天当政后期,狄仁杰、张柬之联合多位大臣发动了著名的“神龙政变”,胁迫武则天主动退位,并且要求皇帝之位还给李家,武则天年老,不得不退位让李。李显再次登基,这次他成为了天下九州共主,而不是傀儡皇帝。武则天能退位给李家,一定程度上和时势、大臣有着巨大关系。
-
武则天威为何会那么信任上官婉儿?她不怕报复吗? 2024-03-28
-
大唐名将李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2024-03-24
-
唐朝“神鸡童”贾昌的故事 2023-12-12
-
揭秘历史上真正的刘玉娘,当上皇后竟棒打生父 2024-02-15
-
武则天不爱儿子,为何偏爱女儿太平公主? 2024-04-18
-
李显为何在武则天死后将她归葬乾陵?原因是什么? 2024-03-1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