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君立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康君立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之十二太保,与八太保李存璋两人是十三太保里最早跟随李克用起兵的功臣。康君立在帮助李克用崛起的过程中立了很大功劳,最后仅因为说错一句话就被李克用赐死。为何立下大功的康君立会因为一句话被杀呢
一,早年从军
康君立出身蔚州大族,在当地很有势力,因为喜欢军事,所以早年投身军旅,担任云州牙校。唐末天下大乱,各地盗贼蜂拥而起,代北之地也是连年饥荒,因此当地豪杰都想趁机建功立业。乾符三年(876年),云州防御使段文楚见军粮不足,于是扣减每天的粮食配给量,但引起部下的普遍不满。
康君立便与薛铁山、程怀信、王行审、李存璋等人商量说:“段文楚为人懦弱,难以成就大事。现在天下动荡不安,大丈夫要是不能在此时建功立业,那就不是人中豪杰。现在沙陀部以骁勇善战闻名在外,而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又勇冠三军,要是我们推举他们为首领,凭借代北之地,完全可以成就大事,取得富贵。”
二,投靠李克用
当天夜里,康君立他们便去找李克用,对他说:“如今四海不宁,天子把边事交付给各地将帅。今年偶然发生饥荒,段文楚就克扣军粮,我们这些人怎么能为他拼死效力。令尊父子素来在军中颇有威信,应该共同带领大家除掉残暴不仁的段文楚以安定代北。”
李克用听了推辞说:“天子素来圣明,做事也应该遵循法度,不是我们随便能够议论的。家父远在代北,要是你们非要起事,等我向他请示了再说。”康君立回答说:“事情已经泄露,迟了就会有灾祸降临,怎么能等到千里请命。”
然后康君立等人就聚集军士,拥立李克用为主,起兵攻打云州。段文楚听闻李克用拥兵万人作乱,驻军斗鸡台,急命城中军士抵御。结果云州军士投靠李克用,捉了段文楚献城投降。然后李克用入云州,被众人推举为大同军防御留后。然后众人把此事上奏朝廷,结果引起朝廷大怒,导致官军讨伐。
三,东征西讨
乾符六年(879年),唐僖宗命昭义节度使李钧与幽州节度使李可举共同讨伐李克用。康君立便随李克用抵御唐军,多次获胜,打得李钧惨败而逃。广明元年(880年),唐僖宗又派李涿出征,结果李国昌、李克用父子不敌,只得北逃鞑靼。康君立则想办法保住了李克用余部,为他以后东山再起奠定了基础。
中和元年(881年),唐僖宗因为黄巢攻克长安,只得赦免李克用父子之罪,还任命他为雁门节度使,命其勤王。李克用便任命康君立为左都押牙,带他入关攻打黄巢。康君立随李克用击败齐军,收复长安,立下不少功劳。最后李克用讨灭黄巢,因功升任河东节度使。康君立则获封检校工部尚书、先锋军使。
文德元年(888年),河阳节度使李罕之遭部下张全义背叛,只得出逃河东投靠李克用,向其借兵求助。李克用便任命康君立为南面招讨使、李存孝为南面招讨副使,让二人率领2万精兵攻打河阳,河阳节度使张全义不敌,只得向宣武节度使朱温求救。朱温便派丁会、牛存节救援河阳,与晋军在沇河大战。结果晋将安休休在临阵之时叛变投降,康君立只得撤军。
不久,李克用任命康君立为汾州刺史,大顺元年(890年),潞州小校安居受作乱,康君立于是奉命将其消灭,得以升任检校左仆射、昭义节度使。然后李克用就经常率军攻打昭义节度使孟方立,同他争夺昭义军的辖地,康君立则率泽潞两州的军队从旁协助。
四,惨遭杀害
景福二年(893年),李存孝因为遭李存信排挤,于是占据邢州反叛。李克用于是任命康君立为检校太保,让他前去讨伐,乾宁元年(894年),李存孝弹尽粮绝,只得开城投降。由于李存孝为人骁勇善战,因此遭受诸将嫉妒,没人肯为他求情,李克用只得将这个义子处死。事后李克用后悔不已,埋怨诸将不能容下李存孝。
康君立素来与李存信交好,因此一直帮他打压李存孝,李克用因此嫉恨二人。不久,李克用召集诸将饮宴,又谈及李存孝之死,不仅叹息起来还痛哭流涕。康君立听了有些不是滋味,便说李存孝该死。李克用大怒,于是一气之下处死了康君立。
总的来说康君立是晚唐名将,在帮助李克用崛起的过程中立了很大功劳。骁勇善战的李存孝素来得李克用喜爱,因为遭人诬陷被迫谋反。虽然李克用将李存孝杀死但一直痛心不已,康君立对此不满因此出言反驳,结果触怒李克用被杀。
-
小周后最后是什么结局?她的死与李煜有何联系? 2024-05-14
-
柴宗训简介 柴宗训禅位赵匡胤后结局如何? 2023-12-31
-
薛居正一介名相,为什么会遭世人诟病? 2024-01-19
-
韩令坤是什么人?历史上有哪些关于他的故事? 2024-04-30
-
后唐开国之君李存勖,最后为何会"猝死"在戏台上? 2024-01-10
-
造反失败靠哭当上皇帝,揭秘 历史上真正的李从珂 2024-02-1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