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在位时期的君臣关系如何
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1521年5月27日 —1567年1月23日 在位 。下面由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嘉靖晚年的时候,梦想长生不老,因此不理朝政,一门心思学道教的做法,设坛求福。当时有很多人为了升官,迎合他的想法,向他献青词,献祥瑞,忙得不亦乐乎。也有正直之士认为嘉靖这样做是不对的,上书反对。不过,嘉靖都给予了这些提建议的人严厉的打击。比如太仆卿杨最因为上书,被嘉靖打死。监察御史杨爵被打得血肉横飞,后来又不给他饭吃让他饿死。此外,工部员外郎刘魁、给事中周怡都遭到处罚,被关了起来。
可以说,从此后,再没有人敢给嘉靖提任何反对他的建议。因为谁都明白,一旦提反对的建议,肯定就只能一死。
然而,海瑞偏偏不信这个邪,偏偏要上书。他不但上书,还抬着棺材上书,搞得大张旗鼓。海瑞抬着棺材上书这件事,差不多相当于在驳嘉靖的面子,也就是向世人张扬嘉靖的恶劣行径。
我们都知道,皇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何况是本来就不容别人说三道四的嘉靖。海瑞这么给他难堪,嘉靖怎么受得住呢?
然而奇怪的是,嘉靖当时虽然心里愤愤不平,不断地咒骂海瑞。但是,他却还是把海瑞给他的《治安疏》留在宫中。虽然还是把海瑞下狱了,但最终并没有下令处死他。
那么,皇权受到严重挑战的嘉靖,为什么最终并没有处死海瑞呢?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因为海瑞“直臣”的名气很大,嘉靖害怕处死了海瑞,对自己的名誉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当时嘉靖就说,这个人想当比干,可惜朕不是商纣王。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嘉靖当时确实是很在乎自己的名誉的,他不愿意被后人认为是昏君“商纣王”。
不过,这个话也说不过去。因为当时他已经因为这件事,处罚了杨最、杨爵等大臣。杨最、杨爵还死掉了。这些人的名气虽然比不上海瑞,但大家也都知道,这些人是因为劝谏嘉靖而死的,他们已经进入了史册。而他们进入了史册,也就意味着嘉靖被绑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还有的人认为,无论是杨最,还是杨爵,嘉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杀他们。嘉靖只是想惩罚他们,让他们不再多说而已。他们两人,之所以一个被打死,一个被饿死,并不是嘉靖要他们死,而是那些部下为了巴结嘉靖,所以去揣摩嘉靖的心思。但揣摩的时候,常常就揣摩过头了。比如嘉靖说打,那些人就往死里打;嘉靖生气地说,别给他饭吃,那些就把杨爵饿死。
这个话也对也不对。说对,是嘉靖当时说打的时候,并没有说往死里打,说饿的时候,也没往死里饿。但是,如果嘉靖是在乎这些大臣生命的,这些大臣被打死被饿死以后,嘉靖肯定会很生气,处罚那些人。但是嘉靖并没有这么做。这说明,嘉靖是默许这些人整死杨最、杨爵的。
既然嘉靖为了能够长生不老,既不顾自己的名声,也不会在乎大臣的性命,他为什么却不杀海瑞呢?
我认为,嘉靖当时没有杀海瑞,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本身与海瑞毫无关系,而是嘉靖自己的问题。嘉靖当时之所以那么迷恋长生不老,是因为他的身体出了很大的问题。也就是说,生了很重的病,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强身健体,进而实现长生不老的目的。但是,他也经过了那么多年的试验,却一点效果也没有,而且身体还越来越差。这让他不免很是灰心,他开始怀疑他的做法究竟是不是对的,甚至怀疑长生不来是不是能够实现。
而海瑞的上书,就像有意要证明他长生不老的努力是无效的一样,给了他巨大的打击,让他的情绪灰暗,精神颓废。也正是在这种情绪的笼罩下,他对海瑞感情复杂,一时举棋不定,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海瑞。
而嘉靖这种灰暗的情绪,也让他的身体迅速垮掉。很快,他就卧床不起。这样一来,他也就没有心思去在乎海瑞了。
当时,还有人为了讨好嘉靖,上书建议嘉靖判处海瑞绞刑。如果这封奏议到了嘉靖的手里,嘉靖肯定会借题发挥,处死海瑞。不过,当时的首辅徐阶看见嘉靖病入膏肓,就把这封奏折给压了下来,没有给嘉靖看。不久,嘉靖就去世了。而徐阶也就通过这种方式,保护了海瑞。
反过来,如果不是嘉靖当时扛不住,海瑞就算有名气,他也已经被杀掉了。
-
李自成当了42天皇帝就下台了 李自成都做了什么事情 2024-05-13
-
毒舌大臣李时勉,揭秘李时勉与朱高炽的故事 2024-01-13
-
明朝大将胡大海是怎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 2023-12-18
-
朱祁钰手下没有忠臣吗?明英宗又为何能政变成功 2024-01-05
-
夏原吉为什们能让朱棣念念不忘?他有何魅力? 2024-03-24
-
于谦作为明朝的功臣 朱祁镇为什么还要杀他 2024-04-1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