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名人故事 官渡之战袁绍实力比曹操还要大 曹操是怎么打败袁绍的

官渡之战袁绍实力比曹操还要大 曹操是怎么打败袁绍的

时间:2024-05-25 10:00:02 来源:网络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 姓名:袁绍(?~公元202)
  • 别名:本初
  • 国籍: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南)
  • 逝世日期:公元202年
  • 职业:大将军、冀州牧
  • 主要成就:统一河北,成为汉末最强的诸侯
  • 治理河北政宽,百姓德之
  • 葬处:冀州
  • 爵位:邺侯
  • 容貌:姿貌威容

还不知道:官渡之战,曹操如何打败袁绍?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导语:《三国演义》虽然七分虚、三分实,但罗贯中通过自己的方式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战乱纷飞、鼓角争鸣的乱世。在三国时期,除了各位枭雄的雄才大略、各位战将的气吞山河,更少不了背后那些运筹帷幄的谋士。谋士,在《三国演义》中有着重要的戏份。

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正面相抗,曹操以少胜多,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从此奠定了雄踞北方的基础。此战中,一共出现了11位谋士,非常精彩。本文笔者来透过“演义”和“正史”,来分析曹操和袁绍的谋士阵营。

一、乱世既起:三国的谋士文化

官渡之战中,曹操和袁绍双方阵营中一共出现了11位谋士,他们之间的表现可谓精彩纷呈。袁绍一方,包括逢纪郭图田丰审配沮授5人,曹操一方包括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等5人,另外,还有一位谋士比较特殊,此人就是许攸,他先在袁绍阵营,然后投奔了曹操,并且起了关键作用——建议曹操偷袭乌巢军粮。

在三国时期,谋士为何会如此抢镜?和那些上战场杀敌的武将不同,谋士们个个满腹经纶,为何会一定要加入乱世纷争呢?其实,这就是三国时期的谋士文化。《论语·子张》记载: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对于古代读书人来说,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入仕,也就是为做官。但在东汉末年,皇室羸弱,汉献帝自己已经自顾不暇,这些读书人如何能效力于他呢?所以,谋士们若想有一番作为,必将选择一位雄才大略的“主公”,只有选择了合适的平台,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

反过来说,枭雄立于乱世,除了要带兵打仗,筹备粮草军械,还要面临诸多文书、谋略。若想取得天下,就要广泛听取多人的建议,加以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所以说,枭雄在扩展自己势力的同时,也要寻找许多谋士,因此才有刘备“三顾茅庐”等求才的故事。

所以说,在东汉末年,皇室羸弱,天下大乱,谋士为了展现自己,选择“主公”,枭雄为了夺取天下,选择“智囊”,二者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这才形成了三国时期浓厚的谋士文化。

以曹操阵营的5位谋士来说,荀彧和荀攸是叔侄两人,荀彧本来在袁绍麾下,后来他觉得袁绍不能成大事,所以改投了曹操,荀彧投奔曹操时间较早,当时曹操还只是个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中记载:

(荀彧)或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

也就是说,荀彧在袁绍和曹操之间选择了后者,这是谋士的选择。而曹操见到荀彧后,赞赏他有“张良”之才,这是枭雄的选择。

荀彧加盟曹操,5年之后,他的侄子荀攸也来到曹操的阵中。在此之前,荀彧又向曹操推荐了程昱,程昱又推荐了郭嘉、郭嘉又推荐了刘晔。而曹操的另一位谋士贾诩,则最为坎坷,他最初在董卓麾下;董卓死后,他投奔李傕;李傕失败后,贾诩又投奔张绣;在张绣的麾下,贾诩用计谋,两次帮助张绣打败曹操。但最终,贾诩还是认为曹操才是他要找的“主公”,于是投奔曹操,最终成为曹操手下著名的谋士、曹魏的开国重臣。有意思的是,三国时期,吕布被称为“三姓家奴”,但看贾诩的经历,先后效力四个阵营,但曹操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贾诩,可见,曹操在选择谋士的时候,首先看重的是才华,这就是曹操用人的独到之处。

综上所述,三国时期,谋士和枭雄的相互选择,是三国谋士文化的鲜明特点。同时,这些谋士为当时的天下格局,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官渡之战:谋士的团结与分裂

曹操和袁绍麾下都有诸多谋士,战场上,瞬息万变,如果谋士们能够提供有价值的策略,对主公来说非常关键。但如果谋士们把重心放在了争权夺利上,那对己方阵营来说,简直是灾难。官渡之战时,曹操和袁绍的谋士阵营,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袁绍阵营谋士的“分裂”

在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已经平定河北。此时的刘备占领了沛县,背叛了曹操,曹操出兵攻打刘备,刘备只得求救于袁绍。到底要不要救刘备?袁绍询问诸位谋士的意见。此时,袁绍手下6位谋士(包括许攸)的表现是这样的:

1.田丰的建议,《后汉书》记载:

与公争天下者,曹操也。操今东击刘备,兵连未可卒解,今举军而袭其后,可一往而定。

也就是说,田丰认为,我们的主要敌人是曹操,应该趁这个时候袭击曹操后方,不仅可以打败曹操,还可以送刘备一个人情。

2.审配的建议,《献帝传》记载:

绍将南师……审配曰:“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今以明公之神武,跨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氏。譬若覆手,今不时取,后难图也。”

审配的建议是:我们的兵马比曹操多数倍,正面迎敌,足以灭掉曹操。

3.郭图的建议,和审配非常相似,只是郭图建议联合刘备,一起攻打曹操。

4.沮授的建议,据《献帝传》记载,沮授认为我们粮多兵广,应该对曹操进行持久战。

5.许攸的建议,《汉晋春秋》记载:

许攸说绍曰:“公无与操相攻也。急分诸军持之,而径从他道迎天子,则事立济矣。”

也就是说,许攸的意思是,曹操派大军和我们对敌,他的大本营许都肯定空虚。我们只需要正面拖住曹操的军队,然后派轻骑星夜赶路,抄小道攻下许都,把汉献帝抢到手,我们就赢了。

6. 逢纪的建议,逢纪本来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没有提供什么建议,只是反对了审配和田丰的建议。

大战将至,谋士们各抒己见,本来没有什么不对。但这些建议背后,却存在许多私利。田丰的建议时间较早,当时袁绍说自己的儿子生病了,不能及时出击,所以否定了田丰,最后因为田丰多次劝阻,袁绍干脆把田丰关押起来。逢纪因为嫉妒审配和田丰等人,所以极力反对二者的建议。许攸的建议本来很好,但在这个时候,有人举报他的家人犯法,袁绍要将许攸抓起来。后来袁绍兵败,逢纪又进献谗言,让袁绍杀掉田丰。就这样,袁绍的谋士们因为意见不合、嫉妒、私怨等原因,乱作一团,形成“分裂”之势。

·曹操阵营的“团结”

官渡之战之前,曹操出兵攻打张绣,结果大败,袁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羞辱曹操。当时袁绍势大,曹操势力远不及袁绍,曹操心中十分恼火,但却不知如何应对。这是,曹操阵营中一位27岁的谋士发表了“十胜十败”论,被历史铭记。这位谋士就是郭嘉,他被称为“乱世奇佐”。晋代史学家傅玄在他的《傅子》中记载:

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

也就是说,在曹操失败的时候,郭嘉发表了“十胜十败”言论,断定袁绍必败,曹操必胜。这番言论,让曹操和将士们信心大震。也正是这番言论,奠定了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郭嘉的说法得到了曹操的认同,而此时谋士中的大佬荀彧的表态则较为团结,荀彧说“郭奉孝(郭嘉,字奉孝)所言,正和愚见相合!”

在曹操攻打吕布时,下邳久攻不下,荀彧建议用水淹城,郭嘉、贾诩等人也立即表示赞同。

许攸在袁绍阵营被排挤,混不下去,所以来投奔曹操。他知道曹操军中缺粮,就建议曹操去烧袁绍的乌巢军粮。作为刚投奔而来的谋士,荀彧、郭嘉等人并没有排挤他,而是觉得这个方法好,因此曹操凭借烧军粮而扭转战局。

另外,谋士许攸在白马之围时建议曹操分散袁绍兵力,最终袁绍麾下大将颜良关羽斩杀。谋士程昱奉命守鄄城,虽然城内只有700多人,但他建议曹操不要增加守军数量,这样可以疑惑袁绍,让袁绍不敢攻打。曹操麾下谋士奉献计谋的时候,其他谋士都没有出现针对性的驳斥和反对,大多都是集体认同。

总之,曹操阵营的谋士表现出的谋略,大多相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争权夺利,相互攻击的表现。这是曹操和袁绍谋士之间最大的不同,也是导致曹操最终胜利的关键因素。

三、结局各异:谋士的结局

官渡之战之后,袁绍一败涂地。可袁绍回到冀州之后,诛杀谋士田丰,田丰因为自己最初提供了正确的策略而死,十分可惜。而沮授被曹操活捉,曹操爱才,本来打算招降,可惜沮授因盗马逃跑被杀。而后,袁绍去世,谋士逢纪陷入了袁尚和源谭的兄弟之争,最终被袁谭所杀。审配协助袁尚,最终被曹操打败,被曹操所杀。最后谋士郭图因为协助袁谭,被乐进射杀。

袁绍手下的六位谋士,除了当初投奔曹操的许攸,其他5位,都是惨死。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局,一方面是因为袁绍不能兼听谋士的意见,另一方面是因为谋士们勾心斗角,最终自食其祸。

反观曹操阵营中的谋士,郭嘉38岁病逝,青史留名,曹操后期多次怀念郭嘉。程昱、贾诩、荀攸都是寿终正寝。许攸最终因为冒犯曹操而死; “大佬”荀彧虽然服毒自杀,但曹操追封荀彧为太尉,封赏了荀彧的儿子。

曹操在官渡之战前的六位谋士(包括许攸),大多名留青史,虽然有两人非正常是死亡,但并不是死在权力斗争上。曹操“人尽其用”,谋士也都“以身相报”了。

四、曹操和袁绍的谋士阵营对我们的启示

东汉末年,到三足鼎立,名将辈出,名臣如云,谋士更是如浩瀚星辰。正是因为有这些谋士在,才让那段纷乱的历史更加出彩,让三国文化更加璀璨。在三国时代,谋士远远不只上文提到的11位,但通过曹操和袁绍阵营,对我们以下三点启示。

第一、在团队建设方面,通过曹操、袁绍的谋士阵营,可以看出。谋士的“团结”和“分裂”,对己方阵营的结局有最直接的影响。不管是在战争,还是在其他领域,一个团队的合作,都是建立在团结和奉献的基础之上,否则,胜利无望。

第二、通过曹操和袁绍的谋士阵营,能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官渡之战和三国历史。三国,是枭雄的时代,是名将的时代,更是谋略和谋士的时代,他们让这段历史更加丰富多彩,但也给后世的和平带来新的启迪。

第三、通过曹操和袁绍的谋士阵营,能让我们了解三国乃至古代的谋士文化。谋士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谋士文化中,蕴含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

但是,谋士文化中也有不被提倡的部分,例如尔虞我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好在中华文明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希望通过本文,对大家有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三国演义》原著;《论语》《三国志》《资治通鉴》《后汉书》《献帝传》《汉晋春秋》《傅子》等。

标题:官渡之战袁绍实力比曹操还要大 曹操是怎么打败袁绍的
链接:https://www.lishimingren.com/gushi/8089.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更多
三国皇帝列表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

三国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

姜太公钓鱼

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叫做纣(音zhòu)纣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

2024-05-25
100个历史典故读懂中国历史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

2024-05-25
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

2024-05-25
《成化十四年》电视剧是那个朝代,剧中人物原型介绍

《成化十四年》这部剧也是即将要开播的了,这部剧的名字其实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年份,成化是明朝皇帝朱见深的年

2024-05-25
梦周公的典故来源

梦周公这个典故出自于《论语.述而》。 周公是西周初期的一位政治家,他辅助成王摄政,为周朝立下了重大功勳,后世

2024-05-25
黄帝原名叫什么?黄帝共有多少个孩子

在陕西北部莽莽的黄土高原上,有一片林木葱郁的山岗,传说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安息的地方,今天给大家介绍的

202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