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在选择托孤时 最后为什么阻止不了司马懿夺权
- 中文名:司马懿(公元179年~公元251年)
- 别 名:仲达
- 国 籍:三国曹魏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温县)
- 出生日期:公元179年
- 逝世日期:公元251年
- 职 业:政治家,军事家
- 主要成就:抵抗诸葛亮北伐,屯田水利,平定辽东
- 屯田水利,灭公孙渊
- 官 职:太尉、太傅
- 谥 号:(文贞)→宣文→宣王→宣皇帝
- 庙 号:高祖
- 封 爵:舞阳侯
- 享 年:73岁
- 葬 处:首阳山
- 中文名:曹丕(187~226)
- 别名:魏文帝,曹子桓
- 国籍:三国曹魏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谯县(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87年冬(丁卯年)
- 逝世日期:226年(丙午年)6月29日
- 主要成就:代汉称帝,建立曹魏,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复通西域,繁荣建安文学,开文学批评风气
- 代表作品:《典论》、《燕歌行》、《寡妇诗》、《答临淄侯植诏》
- 谥号:文皇帝
- 庙号:高祖、世祖
- 年号:黄初
- 在位时间:220年12月10日——226年6月29日
- 陵墓:首阳陵
还不知道:曹丕托孤,为什么还是没有阻止司马夺权?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曹丕英年早逝,40岁的时候就死了。
历代皇帝死的时候,肯定会托孤,因为他的孩子曹睿才不过23岁。
论狡诈,曹操乃一代奸雄,曹丕可谓得他亲爹的真传,在怀疑别人这地点上,他比他爹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可惜他眼光不行,当然他选错了司马懿。以至于司马懿等了23年之后,终于发动兵变,以曹爽等谋反为名,灭了曹爽三族,夺了曹家的兵权。
为什么他看人眼光不准呢?这要追溯到曹操在世之时,他为人厉害又长命。
曹操一共有好几个儿子,所以把位置传给谁,十分头疼。这就不如刘备了,不管儿子好不好,他都得传给阿斗。
曹丕在世之时,已经得了肺疾。据他临死之前对司马懿说的,从十几岁就已经开始肺不好,开始吐血,但为了登上权力之位,一直隐瞒,连曹操都不知道。
其实作为曹操的儿子,最想坐上的太子之位,又不能表现出来。必须表现自己聪慧过人,又不能让曹操觉得自己太过狡诈。
如何拿捏好这个度,最终登上帝位,实在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为此曹丕在曹操的政权之下,活的一点都不轻松,甚至可以说多年以来,都十分辛苦,每天苦苦思索、如履薄冰,殚精竭虑。
司马懿是什么样的狠角色?曹操看得很明白,只可惜人终有一死,他曾经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将来必定会干预曹家的事。
问题是,当时太子之位一直摇摆不定,曹丕如果不依靠司马懿,根本继承不了皇位。
比如最惨的一次,有人要刺杀曹操,四面点火,只等着曹操从凤凰楼里冲出来,就斩杀他。但是曹丕救父心切,冲向前头去救他,第二天曹操却说,谁跑最前,极有可能就是内贼。
如何消除父亲的疑心,那个时候司马懿的确给了曹丕极大的助力,最后曹操斩了几百个那天晚上冲向前去救他的官员,独独放过了曹丕。
曹丕临终托孤之所以重用司马懿,除了当年的旧情之外,无非是因为,曹操死后曹丕还有很多兄弟在世,他怕自己的儿子年幼,才23岁,镇不住这些叔伯们。
历史动人之处在于,当时的问题,过后来分析倒是很容易,但当时身处在那样的位置,曹丕所作所为,真的已经是对他而言最合理最好的抉择了。
人的生命不受老天爷控制,比如曹丕死后,曹睿登基,在指挥作战方面镇定自若,并不输给他爹。
大家还有印象吗?曹丕三次伐吴,可是次次都无功而返。最可怜的是?曹丕死后不过才数年,曹休和曹真就先后病死。这就导致权力更重的倾斜向司马懿了。那个时候,蜀国和吴国又攻曹频繁,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曹睿倚重司马懿,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可怜的是曹魏在三国之中,算是国土最大和人口最多的,但因为出了个司马懿,却是最早亡国的。
-
历史上唐玄宗与李亨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024-05-16
-
唐宣宗李忱犯了什么错误,最终将唐朝推入万劫不复之地? 2024-03-17
-
李白一生娶了四个妻子,他有几个儿女? 2024-01-10
-
李世民知道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吗 李世民又是怎么想的 2024-05-06
-
唐宪宗时期的削藩之战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2024-02-10
-
李隆基晚年生活史书中寥寥数笔 李隆基究竟过的怎么样 2024-02-1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