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公主的谥号是什么?唐朝的建立她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俗话说的好,巾帼不让须眉。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历史上有个说法,唐朝的江山是儿子打天下,老子坐天下。说的是李世民打天下,李渊当皇帝坐天下。
李渊在起兵到当皇帝的过程中,确实没有打过什么仗。他当这个皇帝,确实有些捡便宜的味道。不过,若认为李渊的江山,是全部由李世民打下来的,这话未免有些夸张。事实上,当时还有个人,在李渊打天下的过程中,所立的功劳,其实并不比李世民小。说李渊的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还有一半是这个人打下来的。这个话,绝不夸张。
这个人,就是李渊的第三女平阳公主。由于她去世后,被李渊给了一个“昭”的谥号,因此,她又叫做平阳昭公主。而这个谥号,也使得她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谥号的女子。
为什么李渊的江山,有一半是平阳公主打下来的呢?我们来看看,平阳公主在李渊打江山的过程中,究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一、招兵买马多达七万。
李渊刚刚起兵的时候只有三万人马,兵力明显不足。平阳公主当时住在长安,为了帮助李渊,她想方设法从长安逃了出来,回到老家,把家里的田产变卖了。
平阳公主变卖了家产后,一方面用这些家产来赈灾,一方面招募军队。她这样做,在李渊起兵的初期,所起到的效果是极好的。既帮李渊积攒了仁爱的名声,同时也拉起了队伍。一时之间,就有数百人加入了平阳公主身边来。
平阳公主只是个女子,女子在古代既无地位,也无威信,而当时就有几百人加入进来,这个数据看起来很小,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
而接下来的发展,就可以看出,平阳公主相当了得。当时,在平阳公主老家一代,有四五支起义军,分别是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的军队,其中尤其以何潘仁的军队人数最多,手下有好几万人。然而,平阳公主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全部把他们招募过来,人数发展到七万人。
如果说当初招募几百人,靠的是平阳公主的赈灾之举,那么,现在召集了七万人,就完全是平阳公主依靠个人的能力了。
七万人的部队,在李渊的部队里,不是一个小数字。李渊自己并没有什么军队,他起兵的时候,之所以能够有三万人,全都是他当初平定农民起义军的结果。而平阳公主这七万人,加上李渊的三万人,就为李渊进攻长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攻陷长安功盖天下。
平阳公主的第二个大功绩,就是带领和招募起来的兵马,和李渊、李世民一起攻打长安。
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平阳公主攻打长安的具体情况,不过,后来平阳公主去世的时候,李渊一定要给她像对待将军一样,配上军乐等各种礼节。当时有很多人并不同意,说平阳公主只是一个女子,而李渊告诉他们:“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这里就讲到,平阳公主在打仗的时候,亲临前线,身先士卒,取得了巨大的功劳。这里的“克定之勋”,显然就是表彰平阳公主在攻陷长安的过程中,所立下的大功劳。
三、镇守山西稳定后方。
李渊虽然攻克了长安,可是,长安在当时其实只是一座孤城,周围有不少敌对势力,对李渊虎视眈眈。这些敌对势力,一旦攻进长安来,李渊不得不重新变成流寇。
为了防备这个问题,当时李渊想了两个措施:一是派出李世民对付长安周边的那些敌对势力,对他们各个击破。二是派出平阳公主镇守山西。
李世民在扫平敌对势力上,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过,平阳公主镇守山西,其功劳也不容小视。因为山西是李渊的大本营,也是李渊给自己留的后路。一旦长安保不住,李渊可以退回山西,退回自己的大本营中。
平阳公主积极防守,她在苇泽关这个地方,派上重兵驻扎。多次打败了敌人的进攻。这个关隘也因为平阳公主的存在,被后世称为“娘子关”。
从以上三件功劳可以看出,说李渊的江山,有一般是平阳公主打下来的,并不是夸张。
-
懿安皇后:爷爷是名将郭子仪,她一生历经了七位皇帝 2024-02-15
-
作为唐朝第一任宰相,为什么裴寂的下场那么悲惨? 2024-03-25
-
跟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之变”的10位功臣最后结局如何? 2024-02-25
-
唐玄宗专宠杨贵妃,为什么不封她为皇后? 2024-01-11
-
曾大破吐蕃唐朝将领严武和杜甫是什么关系 2023-12-19
-
李世民问大唐的国运怎么样,李淳罡是怎么回答的? 2024-04-0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