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最后是怎么死的?她的生平如何?
花蕊夫人是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下去。
花蕊夫人费氏在历史上是一个名声很响,却又语焉不详的人物。说她名声很响,是因为她一首“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述国亡诗》,大家都很熟悉。说她语焉不详,是因为这个人物究竟有没有,其实并不确定,因为正史上并没有关于她的记载。她的所有记载,都只在《后山诗话》《能改斋漫录》《茅亭客话》等笔记史料之中。
不过,根据那些笔记史料,我们也能大致理清楚花蕊夫人的生平事迹。
很显然,这是一个夹在三个男人中的女人。
她首先是孟昶的宠妃。她和孟昶的故事,有点相当于小周后与李煜的故事。不过,有点不一样的是,李煜与小周后中,李煜是诗人,小周后是精致生活者。孟昶与花蕊夫人中,花蕊夫人是诗人,孟昶是精致生活者。
当然了,他们更多的,还是相同的地方,都生活在繁华的地方:江南鱼米乡、天府富庶地。在这样美丽富饶的地方生活,又是精致生活者,本来是极为幸福的。可惜的是,他们生活在乱世。这就注定了他们的悲剧。
更悲剧的是,他们是皇帝后妃。作为乱世里的皇帝后妃,本应该是艰苦创业的形象。但是,江南鱼米乡和天府富庶地的繁华,让他们不愿意去冲锋陷阵,抢夺江山。
历史上无论对李煜和小周后,还是对孟昶和花蕊夫人,评价都不高。毕竟他们是亡国之君,也不可能对他们评价有多高。不过,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其实他们这样做,老百姓是非常拥护他们的。
正史上对宋军灭后蜀的过程,记载得非常详细的,是说孟昶花天酒地,连便盆都是镶嵌了七颗宝石的。赵匡胤把孟昶奚落了一顿后,还亲自把这个便盆捣毁。说这样的纸醉金迷,怎能不亡国!
不过,正史上又记载了另一件事,孟昶和花蕊夫人从成都出发去开封,有数万百姓沿途痛哭相送。如果孟昶是通过搜刮民脂民膏来满足自己过分的欲望,老百姓能这样吗?显然,孟昶和花蕊夫人,他们不过就是追求生活的高雅情趣,并没有残酷地剥削老百姓。
孟昶和花蕊夫人到达开封后,孟昶七天后就去世了,而花蕊夫人成为了赵匡胤的妃子。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谁也不知道。
赵匡胤虽然是个武夫,但他看上了会写诗的花蕊夫人,于是就把孟昶杀死,花蕊夫人就这样到了他的手里。
不过,也有史料记载,是赵光义看上了花蕊夫人,因此毒杀了孟昶。只是赵光义没想到的是,他还没来得及向花蕊夫人下手,哥哥赵匡胤已经捷足先登,把花蕊夫人纳为妃。这样一来,赵光义就白忙活了一场。
究竟孟昶是赵匡胤毒杀的,还是赵光义毒杀的,这已经成为一段历史公案,搞不清楚了。
赵光义没有得到花蕊夫人,不过后来,当北宋灭掉南唐,把李煜和小周后抓到开封的时候,他在没有处死李煜的情况下,便急不可待地把花蕊夫人召进宫,算是比他哥哥占先了。
史料记载,当花蕊夫人跟了赵匡胤五年的时候,赵光义便把她杀了。
当时,赵匡胤带着花蕊夫人,还有赵光义一起出去打猎。赵光义在打猎的时候,箭射偏了,射在了花蕊夫人身上。也就是说,花蕊夫人是赵光义失手射死的。
花蕊夫人既然是赵光义失手射死的,而赵匡胤一向比较宠爱自己的弟弟,因此便对他不予追究。当然了,这也说明花蕊夫人虽然嫁给赵匡胤了,大约也不是很得赵匡胤的宠爱。否则的话,赵匡胤应该不会毫不在意。
花蕊夫人不得赵匡胤宠爱,除了与赵匡胤性格有关外,是不是也与她思念孟昶,不去奉迎赵匡胤有一定关系呢?如果是这样,花蕊夫人也不算特别水性杨花了。
花蕊夫人不得赵匡胤宠爱,但是她又不没有生孩子,她要为自己的前途考虑,因此就给赵匡胤提了一下,希望赵匡胤能尽快确立太子,也就是把赵匡胤二儿子赵德昭立为太子。
然而,她这样做,一下就触犯了赵光义的利益。毕竟将来的皇位,赵光义是志在必得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心狠手辣的赵光义,射杀了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不过也就是一个弱女子,虽然身边有三个男人,但似乎除了孟昶,没有一个真心待她。而孟昶却被杀掉了。这也注定了花蕊夫人将是悲剧的人生。
-
柴荣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2024-05-11
-
李嗣本是什么人?他被称为威信可汗是什么意思? 2024-05-22
-
灭掉大唐的朱温竟是一个痴情种? 2024-02-25
-
朱温比曹操还要厉害 朱温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2024-05-13
-
宋福金:历史上最牛的陪嫁丫鬟,最后成了皇后 2024-03-01
-
柴荣和郭威之间没有直接血缘关系 郭威最后为什么传位给柴荣 2024-01-1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