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前三位皇帝,为什么会发扬无私精神禅让皇位?
众所周知,古代社会为了那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位,就算是亲骨肉,亲兄弟也可以闭眼弄死,那么南宋的前三位皇帝,为什么会发扬无私精神禅让皇位?这背后必有隐情。
赵构是宋徽宗唯一能够南下避难的儿子,因此他也就肩负起了振兴宋朝的使命。不过他建立起来的南宋,实力弱小,常常被金国胖揍。
他本人也在不断逃难当中,丧失了生育能力。因此,在他唯一的儿子夭折以后,宋高宗赵构,不得不为自己挑选了几个养子,养在宫中,其中就包括了赵昚。
有趣的是,赵昚并不是宋太宗赵光义这一脉的子孙,而是宋太祖赵匡胤这一脉的。赵光义的子孙有那么多,为啥赵构非要挑选赵匡胤的子孙呢?
有人说是赵构良心发现,觉得宋太宗当年篡位夺权,才导致了如今子孙被拐到北方受冻的下场。不管怎么说,更有趣的就是宋高宗禅让的时间了,他56岁就选择了禅让。可他本人却活了81岁,中间还有25年的时间,他只能担任太上皇。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一,宋高宗的胆子被吓破了。
宋高宗在对付金国大军的时候,基本都处于被动逃跑的状态,因为实在是打不过。在勉强到南方恢复宋朝政权以后,宋高宗依旧心有余悸。
这个时候宋高宗已经不想折腾了,与其接下来要承担成为亡国之君的风险,倒不如早点退居二线,回去养老比较好。
第二,宋高宗知道杀岳飞是错的。
值得一提的是,宋孝宗上台以后,立刻啪啪打脸宋高宗,他居然给岳飞平反了!这还得了?宋高宗还活着呢,你宋孝宗不是自诩孝顺吗?怎么能这么打脸宋高宗呢?
其实说到底,这件事还是宋高宗默许的。由于杀岳飞的事情影响太大了,要这么搞下去,谁还敢给你们老赵家干活呢?
可宋高宗自己也不能主动站出来认错,皇帝是不能认错的。因此他只有早点把大位传给宋孝宗,让宋孝宗来为岳飞平反,完美地解决这件事,平息朝中和民间的怨恨。
第三,宋高宗不知道自己能活那么大岁数。
56岁,对一个古代的皇帝来说,并不是很年轻的年纪了。再加上宋高宗颠沛流离的一生,他压根就没考虑过自己能活到81岁。
因此他早点禅位给宋孝宗,主要也是觉得自己活不了几年了,倒不如卖个人情给宋孝宗,毕竟这孩子并不是自己亲生的。
后来他发现自己越活越久,心里就有点儿后悔了。因此也尝试着插手过一些政务,不过那时候宋孝宗已经牢牢掌握政权了,也就没宋高宗什么事儿了。
二、宋孝宗赵昚,活了68岁,63岁禅让大位。
我觉得宋孝宗这么干就算是比较保守的了,56岁就禅让的宋高宗,显然后来有点儿后悔了,毕竟岁数还没到呢。可63岁的宋孝宗,这岁数的确不小了。
正常皇帝能活到63岁,就可以谢天谢地了,宋孝宗这个时候选择禅让,并不过分。这事儿还要从宋高宗去世时说起。
81岁的宋高宗去世以后,宋孝宗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啊,连续2天都没吃得下一口饭。他为了彰显自己的孝顺,主动选择为宋高宗守孝三年。
好家伙,皇帝守孝三年,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国家大事谁来处理?宋孝宗这个时候,将自己的儿子赵惇拉了出来,让他以太子的身份处理朝中大事,这一年宋孝宗61岁。
2年以后,宋孝宗觉得儿子赵惇处理政务井井有条,而自己在后宫的小日子过得也悠闲自在,因此他索性就把大位禅让给了宋光宗赵惇,自己跑到后宫做起了太上皇。
禅让后的宋孝宗,继续选择为宋高宗守孝,但同时宋孝宗依旧还在插手朝中政事,甚至和儿子赵惇差点儿闹出政治风波来。由此可见,宋孝宗也后悔了。
三、宋光宗赵惇,活了54岁,48岁禅让大位。
这就很奇怪了,正常皇帝48岁会选择禅让吗?其实这事儿要从宋孝宗那儿说起。宋光宗继位以后,打算立皇后的儿子赵扩为太子。
这事儿本来也没啥,可宋孝宗却表示不满。为啥呢?因为宋孝宗觉得赵扩天性懦弱,他更看好自己的二儿子赵恺的儿子。宋光宗排行老三,越位成为天子已经很紧张了,如今宋孝宗还要把他侄儿立为太子,这不就让宋光宗更紧张了吗?
所以说,宋光宗自此刻意疏远自己的父亲宋孝宗,他很担心自己哪一天会被父亲给废了。再加上皇后不断在他身边煽风点火,挑拨父子俩的关系,结果到最后,宋光宗把自己搞出了心理问题。
脑子出了故障的宋光宗,总是出尔反尔,大家觉得这哥们实在是不适合做皇帝了。因此在宋孝宗去世的这一年,也就是公元1194年,群臣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直接改立赵扩为皇帝,也就是宋宁宗。强行将宋光宗变成了太上皇。
担任太上皇的6年时间里,宋光宗拒绝与宋宁宗见面,也不允许宫中任何人提及禅让、内禅等字眼,甚至连太上皇这个词都不准提。由此可见,宋光宗的禅让,那是被迫的,他心里一点儿也不情愿。
总结:禅让,是历史上最大的笑话。
-
宋朝最有雄心壮志的皇帝是谁?最后却没善终 2024-01-30
-
盘点宋真宗最具代表性的“五鬼”,他们为什么被称为“鬼”? 2024-04-22
-
燕青为何能一飞冲天?原因是什么 2024-01-16
-
妻子为王安石纳小妾,他为何大发雷霆? 2024-03-12
-
他是为岳飞平反的一代名臣,最后却结局悲惨 2024-02-16
-
历史上的杯酒释兵权,不止一顿饭那么简单 2024-03-1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