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篡位称帝后发现一到圣旨,看完痛哭不止
- 中文名:朱棣(1360~1424)
- 别称:明成祖,永乐大帝
- 国籍:中国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应天(今江苏南京)
- 出生日期:1360年5月2日(庚子年)
- 逝世日期:1424年8月12日
- 主要成就:编修《永乐大典》,经营东北;派郑和下西洋,占领安南,五征漠北
- 代表作品:《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诗》
- 在位时间:1402年至1424年
- 庙号: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
-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 年号:永乐
- 陵墓:长陵
- 前任:朱允炆(明惠宗)
- 继任:朱高炽(明仁宗)
“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朱四和李二的经历很相似,两人不是长子,皇位也轮不到他俩。可是天下是他俩打下来的,所以他俩想当皇帝,于是就发动政变,开始抢夺皇位,一个杀了兄弟,一个杀了侄子,最终还成功了。
不仅如此,两人还创造了盛世,朱四打造了永乐盛世,李二开创了贞观之治,两人都成为了雄才大略的帝王。朱四和李二的人生经历及其相似,可是后人对他俩的评价却是判若云泥。
谈及朱棣,后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谋权篡位,忽略了他的功劳;谈及李世民,后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忽略了他的残忍。
为什么两人会出现如此的差别呢?因为李世民是个狡猾的人,他改了历史,让历史只记录他的好。朱棣是个实在人,史官想咋写就咋写,他不在乎,所以就出现了两人不同的评价。
朱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开创了明朝的盛世,那么当初为什么朱元璋不把皇位传给朱棣,而是要传给朱允炆呢?这跟朱棣的出身有关。
朱棣之所以称为朱四,只因为他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不是长子。古代皇位继承是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所以朱棣没有资格成为太子,成为大明的皇帝。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朱棣的身世很是奇怪,他的母亲是元顺帝的妃子,他很有可能不是朱元璋的儿子,所以朱元璋肯定不愿意冒着风险把皇位传给一个来路不正的人。
朱元璋想把皇位传给长子朱标,可是朱标死了,他只能把皇位传给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棣听说自己的侄子当了皇帝,心中很不高兴,但是还不至于谋反。朱允炆称帝之后,开始削藩,这直接激起了朱棣的愤怒。
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领兵攻破南京,登基称帝。朱棣在皇宫中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了一道圣旨,这是朱允炆下给士兵的圣旨,上面内容的大致意思是,朱棣是朱允炆的皇叔,尽管他造反,但是情有可原,你们千万不能伤害他,否则格杀勿论。
不得不说,朱允炆还真是仁慈,正是这份仁慈害了他。朱棣读完之后,顿时热泪盈眶,这时候他才明白过来,自己打仗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受伤,他以为是上天的庇护,他认为自己是真龙天子,不会受伤,原来是朱允炆的庇护,他不想让士兵伤害自己。
朱棣跪下大哭不止,他痛哭道:“父皇,你害得我好苦啊!”
现在的悲剧不怪朱棣,不怪朱允炆,只能怪朱元璋。朱元璋很偏心,他让朱标当皇帝,大家都没有意见。
可是朱标死了,他还让朱标的儿子当皇帝,这显然就是偏心了,他没有顾及其他儿子的感受,不给其他儿子机会。正是由于朱元璋的偏心,才让朱棣有了起兵造反的意图,最终导致了朱家人相互残杀的下场,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
朱棣的心中也是很苦,他能力很强,却没有得到父亲的重视,他很委屈,他想哭。
-
嘉靖帝朱厚熜为什么推崇道教?嘉靖帝和“大议礼之争” 2023-12-18
-
俺答是谁?“隆庆议和”和“俺答封贡”的关系 2023-12-18
-
孙承宗是谁 孙承宗能挽救明朝吗 2023-12-19
-
女医明妃传中朱祁镇是谁 朱祁镇和朱祁钰是什么关系 2023-12-16
-
明朝丁娘娘的故事 2023-12-13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 他和刘伯温谁的功劳更大 2023-12-1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