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是什么出身?他在东吴的地位怎么样?
- 本 名:张昭(156~236)
- 别 称:张公
- 字 号:字子布
- 所处时代:东汉→三国(孙吴)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徐州彭城
- 出生时间:156年
- 去世时间:236年
- 主要作品:《春秋左氏传解》《论语注》
- 主要成就:辅佐孙策、孙权安定江东,与孙邵、滕胤等撰定朝仪
- 官 职:辅吴将军、班亚三司
- 典 故:张昭塞门
三国时代,在东吴的职业人团队之中,张昭应该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但同时也是一个悲情人物。“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名人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内事不决问张昭”、“带投大哥”这些都是网络上调侃东吴重臣张昭的段子,在众多网友心目中,张昭似乎成了个没什么骨气的老头子。然而,真实历史上的张昭,远没有这么简单,他是吴主之下声望最高的人,作用堪比曹魏之荀彧、蜀汉之诸葛!
徐州名士,天下共举
张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进江苏徐州),生于公元156年(曹操生于155年)。年少时便好学,擅长隶书,随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与琅琊人赵昱、东海人王朗一道闻名又互为友好,徐州的才士陈琳等对他颇为称赏。比曹操小一岁的张昭,在当时可谓天下名士,声名远播。
既然有了名声,仕途也会很顺利,张昭成年后曾被举荐为孝廉,但他推辞没有接受。徐州刺史陶谦慕名察举他为茂才,被张昭拒绝。陶谦认为张昭轻视他,因此将张昭监禁。后经好友赵昱援救才被释放。张昭成年之后,正好是黄巾起义爆发(184年)的时候,所以他选择归隐不仕也是容易理解的。
张昭后来辅佐孙策,荆州牧刘表想要亲自写信给孙策,写完后先给名士祢衡看,祢衡看完后讥笑刘表,说道:“像这样是想要让孙策帐下的孩童读吗,还是想要让张子布看到?” 由此可见,就连一向狂傲的祢衡,都认同张昭的才华。
文武之事,一以委之
东汉末年中原动乱,张昭随其他难民逃到江东,受到割据江南的孙策的重用,官拜长史和抚军中郎将。孙策对张昭极为礼遇,曾同他一道登堂拜见张昭的母亲,像同辈的密友一样。孙策的领地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事务都由张昭经手(文武之事,一以委昭),他为孙策打平江东做出了很大贡献。
因而他深受北方士大夫的敬重,在他们的书信中多有称赞张昭的言辞。对此,孙策非但没有猜疑,反而潇洒地说:“当年管仲为齐国国相,齐桓公开口仲父、闭口仲父,而他则称霸诸侯为天下所尊崇。如今子布贤明,我能重用,他的功名难道不为我所有吗?”这足可看出张昭在孙策心中的地位如同管仲在齐桓公心中的地位一样重要。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重伤,临终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孙策嘱咐张昭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当时孙权年少,张昭即向朝廷上表,又给各属县发公文,对江东的内外将校则令他们各守其职。
当时孙权非常悲伤,张昭劝孙权说:“作为继承人,重要的是能继承先辈的遗业,使它昌大兴隆,以建立伟大的功业。如今天下动荡不安,盗贼占山蜂起,孝廉你怎么能卧床哀伤,与常人那样去放纵个人的感情呢?”他亲自扶孙权上马,列兵而出,然后众人才服从了孙权。
在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因根基未稳,导致一些不服的人勾结在一起,谋图造反。而张昭辅佐孙权安抚百姓,地方的长吏及羁旅之人,也得到重用而安定下来。孙权每次出征,都留张昭镇守后方,总领府署的事务。后来黄巾余党起兵,张昭率军将其讨平。
江东之望,举邦惮之
史书记载张昭“昭容貌矜严,有威风”、“举邦惮之”。在孙权的角度来看,孙策当年是把自己托付给张昭,所以张昭虽然尽心竭力的辅佐孙权,但对于孙权不合时宜的举动,张昭从来都是直言劝谏,也不管身边有人没人,对着孙权就是一顿“批评”。
张昭每次朝见,都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经因为直言逆旨,而不进见。后来蜀汉的使者抵达,称赞本国的德业,群臣中竟没有一人能让他屈服,孙权叹息道:“如果张公在座的话,他不屈服也会意挠,怎么还能自夸呢!”隔日,派使者劳问,想要请见张昭。 张昭到达后,避席道歉,孙权跪着阻止。
张昭坐定后,仰头说道:“当初太后(指孙坚吴夫人)、桓王(指孙策)不把老臣交给陛下,而把陛下交给老臣,所以臣思尽臣节想要报答厚恩。臣这颗愚暗的心用来报效国家,志在忠贞不移,死而后已。假如说要臣改变思想,以求得世间的尊荣和陛下的欢心,这一点为臣是绝对做不到的!”孙权为此向他道歉。
张昭和孙权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父。当初孙权掌事时太过年轻,是靠着张昭与周瑜的扶持才能够稳定局面,而且张昭年龄比孙权大太多,所以当孙权有一些出格的举动,张昭从来都是不留情面的劝谏。
有几件事情可以很好地说明他俩“复杂”的关系:
孙权继承了父兄的勇武,每次打猎,经常骑马射虎,老虎常常往前扑到马鞍上。张昭因此改变脸色上前说道:“您用什么抵挡它?为人君者,应该能驾驭英雄,驱使群贤,岂能驰逐于原野,骁勇于猛兽?如果一旦有个好歹,不怕被天下耻笑?”
孙权为此向张昭道歉道:“年少虑事不远,此事有愧于您。”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已,于是做射虎车,车中不设盖,有一人驾驶,自己在里面射兽。当时有脱群的野兽扑向他的车,但孙权每次都亲手搏斗以此为乐。张昭尽管苦谏,孙权却常笑而不答。
称吴王后,孙权有一次在武昌时在钓台饮酒大醉,让人用水洒向群臣说:“今日酣饮,只有醉后落入水中,才能停止。”张昭正色不言,外出坐于车中。孙权遣人呼张昭还,对他说:“大家一起高兴,您又何必发怒?”张昭回答:“以前纣王作糟丘酒池一夜宴饮,当时也以为只是高兴而已,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孙权默然而感到惭愧,于是罢酒。
公元232年,割据辽东的公孙渊向吴国称臣,孙权决定派大规模使团册封公孙渊,张昭坚决反对。孙权与其反复争辩,张昭劝谏之意越来越恳切。孙权不能忍受,抓着刀愤怒地说:“吴国的士人入宫就拜朕,出宫则拜您,朕对您的敬重,已经到了极点了,但您数次在众人中折辱朕,朕害怕自己失手伤害您。”
张昭注视孙权良久,方才说道:“臣虽然知道自己的话不会被听从,但每次想要竭尽愚忠的原因,是因为当初太后临终的时候,呼唤老臣在床下,遗诏顾命的话如今还在耳旁啊!”说完后涕泣横流。孙权也掷刀于地,与张昭相对而泣。但孙权还是遣使前往辽东,张昭愤恨自己的话不被采纳,于是退居不朝。
孙权在盛怒之下,命令用土封住张昭的家门,来表示他永远不必出门了。张昭也用土从门内将门堵住,以表示他也永远不打算出门了。结果公孙渊出卖孙吴,杀了孙权派到辽东去的使者张弥和许晏。这时孙权才感到后悔,数次派人请张昭上朝无果,但又不愿道歉示弱,于是下令用火烧张昭的家门,以此逼他出门。
但这方法也没吓倒张昭,因此孙权只好又下令将火又扑熄。最后孙权在张昭家门前久站不去,张昭才在儿子的搀扶下,出门与孙权和解。 纵观历史,张昭和孙权这样特殊的君臣关系也是难得一见。
嘉禾五年(236年)三月,张昭寿终正寝,享年八十一岁。他遗令丧事从简,入棺材都没有更换衣服,孙权身着素服前往吊唁,谥号“文”。纵观张昭一生,主张投降虽然是其一生的“政治污点”,但他在吴国的声望、地位,绝对可以算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战功赫赫的朱儁,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2024-03-13
-
诸葛亮真的是布衣吗 诸葛亮的家族到底是什么样的 2024-04-11
-
对于曹操传位给曹丕说法众多 曹操为什么会传位给曹丕 2024-04-04
-
郭嘉为何在三国谋士中如此受欢迎 鬼才的称号不是白来的 2024-02-06
-
司马懿和诸葛亮相比 两人究竟谁更加强一些 2024-02-11
-
历史上赵云咋蜀汉真的是个杂号将军吗?真相是什么? 2024-05-2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