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也是皇位继承人之一 李元吉为何站队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
- 本名:李元吉(603~626)
- 别称:李劼
- 字号:字三胡
- 主要成就:上柱国、司徒、侍中、并州都督
- 出生时间:603年
- 去世时间:626年7月2日
- 爵位:齐王
- 出生地: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司马光.资治通鉴》
- 姓名:李世民(599.1.23~649.7.10)
- 别称:唐太宗,天可汗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陕西武功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
- 出生日期:公元599年1月23日(己卯年)
- 逝世日期:公元649年7月10日
- 主要成就:文韬武略,平定乱世,开疆扩土,贞观之治,求贤纳谏,宽厚爱民
- 代表作品:《帝范》,《贞观政要》等
- 在位时间:公元626年登基(在位23年)
- 庙号:太宗
- 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 尊号:天可汗(唐周边各民族尊称)
- 年号:贞观
- 上一任皇帝:李渊(唐高祖)
- 下一任皇帝:李弘(唐义宗)
对李元吉为何站队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也许我们在看唐朝历史的时候,总会有一个问题十分好奇,那就是为何李元吉当初选择站队的时候就是要支持李建成,而不是支持李世民呢?难道双方之间存在什么问题还是过节?实际上并不是因为这些原因,李元吉之所以站队李建成,他是有2点自己考虑的,不信我跟你讲一讲。
因为历史这个东西十分有趣,通常情况下都是成功者书写的,因此就会存在一些看起来比较虚假的东西,比如关于唐朝李世民的历史,后人在研究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一种错误认识,总觉得在玄武门之变前,其实李世民已经权力滔天,完全可以干掉李建成。
真实情况偏偏就不是这样的,李世民确实有一定实力,但是还不至于达到可以超过李建成的程度,或者说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实力,在当时还是有所悬殊的,李建成身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太子,本来就已经占据继承皇位的合理性以及正义性,因此支持李建成的臣子也比较多。
并且更加主要的是,李建成不仅具有正统性,他能力还不一般,文韬武略都不差,作为一个太子或者说哪怕是一个皇帝,在整个历史上已经不差了。拥有如此天时地利人和的李建成,自然可以说一切都很顺利,只要没有李世民的出现,他皇帝是很稳妥的,并且应该也会成为一个比较靠谱的皇帝。
既然大趋势如此明显,作为皇子之一的李元吉自然要选择获胜希望更大的大哥,而不是当时希望渺茫的二哥李世民了。但是很多事情,也就因为李元吉的加入,导致李建成后来做出一些比较着急的选择,比如几次刺杀李世民就大多是在李元吉的怂恿下干出来的事情。
第一次是骑马时李建成弄了一批烈马给李世民,希望李世民从马上摔下来直接一命呜呼,可是李世民从小征战沙场,什么样的烈马没有见过,因此这招最终没有成功,反而引起李世民心中不愉快。
紧接着,李建成又在李元吉的怂恿下买凶杀人,想要解决李世民,结果走漏风声,计划再次失败,后来也就出现李建成与李元吉请李世民喝酒以至于李世民中毒一事。事情发展到这样一个地步,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关系自然已经越来越糟糕,而李元吉他只需要结果,对这些过程他不太关心,因此造成大哥与二哥之间的矛盾。
在玄武门之变前夕,李渊已经感觉到哥两个的矛盾,因此为了削弱李世民的实力,就对李世民手下进行一定的安排处理,该降职的降职,该调离的调离,这时候李世民已经处于一种很被动的局面,再加上李建成与李元吉此时还计划着昆明池之变,这让李世民不得不选择最后殊死一战。
所谓的殊死一战,也就是玄武门之变,这一战对于李世民而言,意义重大,一旦胜利,则可以改写历史,一旦失败,明显就是小命不保,因此对于李世民而言,很大程度上他也是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能走这一步的,而李元吉则十分希望大哥与二哥两人相斗,因为他还有其他考虑。
所谓的其它考虑,就是李元吉对自己利益的考虑了,他作为当时李渊所有儿子当中唯一成年可以和李建成与李世民一决高下的人选,他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私心呢?答案是很明显的。李元吉早些年的时候与李世民有过接触,他跟随李世民一起去作战,因此对李世民的性格十分了解,李世民比较果断,遇事也很从容淡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并且手段残忍。
李元吉与李世民两人性格比较相似,但是李元吉能力相差太大,他觉得要是支持李世民的话,很明显李世民即使成为太子,自己也是没有任何希望的,但是与李世民截然不同的李建成,对李元吉而言,性质就不一样了。
李元吉后来一直与李建成关系较好,他明白李建成行事风格比较仁慈,比如对付李世民,要是李建成早一些听魏征的建议将李世民除掉,历史就要改写了,可是李建成始终优柔寡断,最后才促使李世民有机会准备玄武门之变,将李建成搞定。
所以说李元吉觉得跟随李建成,兄弟两人一起将李世民搞定,以后他再找准机会对大哥李建成下手,那么江山还有希望会成为自己所有,这样的算盘不可谓不精。为何我如此分析呢?有一个小细节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的马不小心受惊将李世民弄到地上,李元吉当时的想法是去勒死李世民,而不是选择逃命或者投降,你想一下,当时李建成已经去世,对于李世民而言,李元吉影响不大,只要他投降或许还能保住小命,但是李元吉想的是搞定李世民,自己就是唯一的皇位继承人,他甚至都没有考虑到当时玄武门之内基本都是李世民的人马,即使他杀掉李世民,自己小命也保不住啊。
换言之,就是李元吉为自己考虑得太多了,以至于在危急关头还在打自己小算盘,才最终搭上了小命,他要是稍微聪明一点,也许一切结果也就会不一样了。
所以说,李元吉之所以后来站队李建成,实际上就是这么2点考虑,一个就是大势所趋,自己应该有一点眼力劲,另外一个就是自己内心也想当皇帝,毕竟面对皇位这种东西,自古以来,几乎没有人能够抵挡住的,因此人们也常说一句话“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因为一心只想着皇权,自然也就变得无情了!
不过人生一世,除了权力与欲望之外,其实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的,如果因为欲望而失去生命或者自由,那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
-
历史上薛仁贵是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2024-03-14
-
李世民和杨广做了同样的事情 隋朝灭亡了唐朝为何没事 2024-04-27
-
武则天执政时兴起的酷吏分别是哪些人? 2024-04-07
-
赶驴宰相王及善的故事 2023-12-12
-
王忠嗣的一生有什么贡献?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2024-05-08
-
唐朝宰相韩休是个怎样的人?总爱和皇帝顶撞 2024-03-1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