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想要接受诏安的时候 鲁智深为什么要提出散伙
- 中文名:鲁智深
- 排位:第十三位
- 星 宿:天孤星
- 绰号:花和尚
- 其它名称:鲁达,义烈昭暨禅师
- 国 籍:大宋
- 职 业:提辖,和尚,步军头领
- 信 仰:佛教
- 主要成就: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救金翠莲、林冲,占据二龙山,捉夏侯成,擒拿方腊
- 兵 器:六十二斤水磨镔铁禅杖、戒刀
- 中文名:宋江
- 梁山座次:第一名
- 星 位:天魁星
- 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黑宋江
- 其他名称:宋公明
- 登场作品:《水浒传》
- 年 龄:三旬
- 性 别:男
- 身 高:六尺
- 朝 代:北宋
- 祖 籍:山东郓城县宋家村
- 官 爵:武德大夫,兼楚州安抚使
- 主要成就: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征四寇
- 相关事迹:领导梁山起义、南征北战、征辽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
- 父 亲:宋太公
- 弟 弟:宋清
- 官 职: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
还不知道:宋江想答应招安,武松与鲁智深反对,为何只有鲁智深提出散伙?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人们的印象中《水浒传》里的108条好汉,一个个都是正义豪迈的义士,总是嫉恶如仇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惜后来他们在宋江的带领下答应了大宋朝廷的招安,落得一个悲惨结局。据说不过在诏安的时候,武松跟鲁智深就出来反对过,但是武松虽反对招安,结果依旧还是选择跟大家走在一起,而鲁智深却自己提出散伙,这是为什么呢?
108位好汉聚集在梁山之后,该好汉们开始启动各种匡扶正义与发展的活动。而带头者正是宋公明宋江。他以威望获得众多好汉的推崇,甘心称他为哥哥,愿意听令于他。可惜在梁山好汉辉煌的时刻,其威胁到了宋朝,因此朝廷决定铲除他们,但是派军队与梁山好汉对抗,无疑会造成很大的伤亡跟开支消耗,因此一些官员就上奏皇帝,建议化干戈为玉帛招安梁山众好汉们。之后,宋江收到朝廷的诚意邀请,谈妥条件后他就牵头引领招安的事情。
然而宋江心里是想答应招安的,毕竟他没有上梁山之前,就已在家乡衙门当过一个小吏,所以知道官场的好坏之处,明白拿朝廷俸禄指挥手下人办事,总好过躲在梁山当山大王。因此宋江可能认为以自己是梁山扛把子的身份归顺朝廷必定能当上大官,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且宋朝也答应给众兄弟们安排大小官职,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一则为自己官职,二则为给众好汉谋个好收场,所以宋江是主张答应招安的。
有一次,宋江在梁山酒宴与众好汉喝酒的时候,即兴起来亲笔写了一首《满江红》还叫懂乐曲的乐和来吟唱,只听歌声缓缓唱来,一句:“望天王诏早招安,心足矣”脱口而出,众好汉才如梦初醒,深感原来宋哥哥的心早已归向朝廷。
此时酒喝一半的武松气一上来,大喊道:“今也招安,明也要招安,怕不是冷了弟兄的心”,众人哑口无语,宋江听完不急不慢的苦口婆心劝说武松,两人一来二去后,武松可能由于敬重宋哥哥,且重视兄弟情谊,接着就默认允许了。
宋江好不容易说服武松,这边鲁智深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又跳了出来反对。鲁智深持的观点认为,如今朝廷百官皆是互相勾结之徒,联合蒙蔽圣上,就如自己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能干净,招安不济事,这就告辞,明儿大家伙各去寻趁罢了。此话意思是鲁智深只是朝廷积腐严重,早已无药可救,如果非要答应招安,还不如众好汉散伙好了。
鲁智深说的有头有理,宋江一时语塞既无以言对,许久才解释道:“众兄弟且听,当今圣上至贤至明,暂被奸臣蒙蔽,但总有云开日见的一天,如今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特下旨赦罪诏安,同心同德报效朝廷,留得青史美名,有何不美哉!宋某只愿早早招安,给大家谋个好差事,别无他意”。然而宋江说的也很令人动心,但鲁智深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提出散伙。
鲁智深之所以敢这样说,有人认为他虽是花和尚,但早看透一切功名利禄,以他耿直的性格就有什么说什么。再说鲁智深在梁山好汉眼中,地位挺高,私下有自己的势力支持,因此就敢说真话,且不怕得罪宋江。毕竟很多好汉当初都是因为受到地方官员跟恶霸的压迫,选择上梁山。如今对鲁智深来说,与其答应招安跟他们同流合污,不如早早散伙,留一个不忘初心。
-
宋朝历史上有哪些本意不想登基最后却成为九五之尊的皇帝? 2024-03-25
-
梁山最有侠义精神的好汉是谁?连松江都佩服 2024-01-05
-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权相,蔡京为何要打压亲弟弟蔡卞? 2023-12-31
-
晁盖一生中犯下的两大致命错误分别是什么? 2024-02-18
-
历史上的福康公主是刁蛮公主?揭秘她的种种行为 2024-01-14
-
为什么说岳飞必须死?真相是什么 2024-01-0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