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杀技术不是很高超吗 荆轲刺杀秦始皇为什么会失败
- 中文名: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 别名:赵正、始皇帝、秦始皇
- 字号:祖龙
- 国籍:秦朝
- 民族:汉族(当时称华夏)
- 出生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 出生日期:公元前259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210年
- 职业:秦朝皇帝
- 信仰:法家思想
- 主要成就:首次统一华夏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建万里长城,打通西南
- 在位时间:公元前246年—前210年
- 享年:50岁
- 陵墓:骊山陵(今西安市临潼区下河村)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荆轲刺杀秦王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荆轲刺秦王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刺王杀驾的行动,荆轲本是无名小卒,但因为这次行动却让他扬名立外,在历史上留下了他的故事。但是其中值得我们疑问的是:“荆轲身怀高超剑术去刺杀秦始皇,却没有刺杀成功这是为什么呢?为了找到事情的答案,我翻阅了很多书籍,总结出了几点,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的原因,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荆轲刺杀秦王前准备不充分,荆轲等待的那个神秘的朋友没有出现
这次刺杀秦始皇的行动,没有按荆轲的原有计划行事,与他一块去的是燕国的武士秦舞阳,秦舞阳这个人没有什么本事,只是在很小的时候犯过人命案,也没见过什么大的场面,致使他在与荆轲上殿之前,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导致心理紧张害怕浑身发抖,并被侍卫发现留在了殿外,没有帮上荆轲的忙。
其实荆轲去之前,已经看出这个秦舞阳不是这块料,之所以荆轲让他跟着去,是被迫于太子丹的催促,若是按荆轲的计划,荆轲是要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的,(据说他这个朋友剑术要比荆轲高的多,达到了化的境界。)而他这个朋友不知什么原因却迟迟没有来。这时的太子丹因为害怕这个事情拖时间长了夜长梦多,于是就催荆轲赶快上路,荆轲无奈只好将就着去刺杀秦始皇。所以才引出荆轲临走之前所说的一句话:““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结果这次行动,由于荆轲势单力薄,没有得力的助手而导致失败。试想一下这次荆轲刺秦王要是有一个得力的帮手帮助他,这其中的成功率会有多高呢?
第二点,荆轲的刺杀剑术技术还是不行,没有技术含量
据说荆轲刺秦王之前,曾和当时的剑术大侠盖聂比过武,盖聂不屑于荆轲比武,可是荆轲不肯。于是盖聂怒目直视荆轲,荆轲不敢与盖聂对视,心中产生恐惧感,把已经快拔出的剑又插回剑鞘之内,转头灰溜溜的离开了。他还给大侠鲁句践比过武,鲁句践也不屑于与荆轲比武,大声呵斥荆轲,荆轲吓得哆哆嗦嗦地走了。后来,盖聂曾评价过荆轲的剑术:“他的剑术虽然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还没有达到化的境界。)大家试想一下,一个刺客若是没有高强的剑术,就去刺杀大秦帝国秦始皇他会成功吗?再加上秦始皇自身也有很强的剑术防身。
第三点,荆轲刺秦王意志不坚定,没有足够的要杀秦始皇的决心。
荆轲进入咸阳宫觐见秦始皇,他听宣带着樊於期的人头和地图,进入大殿来拜见秦始皇,接着秦始皇就让他打开地图看看,可令秦始皇没有想到的是地图最后,竟有一把锋利的匕首,并且这把匕首被前来觐见的荆轲拿起来朝自己的胸脯刺来,秦始皇大惊失色暗叫不好,于是一面立即用力甩开荆轲的手,一面快速闪身,躲开荆轲这犀利的一击,转头就想逃走,荆轲就在后面追,这中间秦始皇有几次想拔出随身佩戴的宝剑,都因为佩剑太长没有拔出来,他们就这样一个跑的快,一个追的急,在这短跑竞技过程中,荆轲竟被一个药袋砸中,荆轲不由得一愣(心想谁在砸我呢,这么无聊,没看见我正在办大事呢!)
就在这一愣神的时间,大臣们纷纷正确的提醒秦始皇,拔宝剑还击荆轲,这时秦始皇才从慌忙中缓过神来,立即拔出宝剑砍掉荆轲的左手,接着又刺了荆轲几剑,荆轲说:我本没有要杀你的心,我只想吓吓你,逼迫你归还燕国的土地,不然的话我早都杀了你了,随后,殿外赶来的武士都已经过来了,将荆轲杀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荆轲杀秦始皇的决心不坚定,处在想杀又不想杀的矛盾之中,大家试想一下像他这样不坚定的心理状况,他可能会刺杀成功吗?很显然他肯定会以失败告终的。
虽然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以失败告终,但是荆轲这种侠义精神确实值得称颂,他不畏强权,反对秦王暴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气概很值得后人赞扬,这也是为什么荆轲一直被历史所铭记的原因。
-
春秋战国楚庄王酷爱鱼糕的故事 2023-12-14
-
后楚怀王熊心是谁 后楚怀王为何会被称为义帝 2023-12-19
-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号称“人屠”的白起是怎么死的? 2023-12-14
-
秦昭襄王是谁 秦昭襄王的母亲又是谁 2023-12-19
-
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谁才是好人? 2023-12-22
-
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为什么被称作“杀神” 2023-12-1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