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淳公主是什么人?她与驸马陈钊之间有何故事?
永淳公主是明睿宗的小女儿,明世宗的同母妹妹。母为慈孝献皇后。这是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这件事记在《万历野获编》中,说的是永淳公主选驸马的事。
朱元璋在建国后,曾立下一条规定,但凡公主择选的驸马,必须出自低级官吏或寻常百姓家。
永淳公主到了挑驸马时,自然也不能破例。
说起来,永淳公主的父亲朱祐杬只是个藩王,她也没有资格做公主。
朱厚照本该是个好皇帝,可惜他在一群太监的蛊惑下,沉湎酒色、贪图享乐,对朝政大事少有过问。结果年纪轻轻,把自己玩没了。
由于朱厚照没有子嗣,朝中大臣经过商议,最后一致推选朱祐杬的儿子朱厚熜继承了皇位。
此时,离朱祐杬病逝已2年。
朱厚熜继位后不久,便和朝臣们发生了“大礼仪”的矛盾。他力排众议还是把朱祐杬追尊为献皇帝,而他的生母蒋氏则被尊为皇太后。
永淳公主和朱厚熜都为蒋氏所生,两人相差仅4岁,再加上朱祐杬去世时,永淳公主才是个8岁的孩子,因此朱厚熜尤其怜爱她。
一转眼,永淳公主到了出嫁的年纪,朱厚熜一心希望能替她择选一个才华相貌皆是上上等的驸马配她,所以催促礼部务必在挑选驸马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礼部官员不敢怠慢,经过一番精挑细选,终于选定了一个叫陈钊的优秀少年。
陈钊才华横溢,且生得仪表堂堂,家境亦是中上等人家。总之,各方面条件都很让朱厚熜满意。于是就把他的名字圈了起来,打算把他定为驸马。
谁知有个叫余德敏的官员,和陈钊是同乡,且与陈家不和。因此,他立刻向朱厚熜上奏了陈钊两件事:一是陈钊家有遗传病史,男丁多数早死;二是陈钊的生母是个小妾,在嫁给陈钊父亲前,已经嫁过人,是个道德有亏不贞洁的女人。
余德敏这样一说,朝中其他大臣也连连应和,称这样不堪的人家,怎么能配得上金枝玉叶的公主?
操办此事的官员当然不愿意背负办事不力的罪名,所以极力为陈钊开脱。两下里争执得十分激烈,吵得朱厚熜大发脾气,最后处分了几个大臣才算了结。可是这样一闹,也就彻底绝了陈钊做驸马的机会。
第二次选驸马,礼部为了保险起见,经过千挑万选,报了三个人给朱厚熜。
这次,朱厚熜也为了保险起见,他没有自己作主,而是很民主的把皇太后、后宫嫔妃和宫女太监们都召集到了殿前,让她们一起来相看,谁做永淳公主的驸马最合适。
这三个人中,高中元最为醒目。
高中元和永淳公主同岁,站在那里玉树临风,一派儒雅之气。再看他生得面如傅粉、唇红齿白,妥妥是个丰神俊朗的小帅哥呀。
次之就是谢诏。
谢诏和高中原都是河南人,谢诏论相貌比高中元差那么一点,但由于他年纪是3人中最长,性格也最沉稳。
众人相看后,都对高中元最为满意,认为他才配得上永淳公主。
朱厚熜也有此意。
谁知皇太后蒋氏却偏偏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她认为应该选谢诏为驸马。
封建王朝一向以孝治天下,就算大家都对高中元满意,但皇太后蒋氏发了话,那朱厚熜绝对不敢不同意,所以谢诏成了最后大赢家。
大家万万没想到,谢诏居然是个半秃子。他稀稀拉拉的头发,据永淳公主说,都没法束起一个髻来。
不过,大家知道的时候,谢诏已经和永淳公主拜过了堂,没法反悔了。
永淳公主早就听宫女太监们说过高中元,在大家的夸赞中,永淳公主难免对高中元印象极好。现在居然让她嫁给了没有什么头发的谢诏,这实在太委屈了。可又不敢寻皇帝和太后的不是,于是只能把一肚子憋屈撒在谢诏身上。
谢诏不敢得罪永淳公主,只能听凭她的数落,对她依然体贴入微。
过了几年,高中元高中进士,在翰林院中以文才出名。
永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后,愈发看谢诏不顺眼。常常自怨自艾,叹息自己没能得到高中元那样才貌双全的人做驸马。
谢诏很聪明,他深知按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他以后的日子也就没法过了,所以他就以贺中秋的名义宴请同乡,其中就有高中元。
谢诏将邀请的名单特意拿给永淳公主看,并将要摆家宴的事情告诉了她。
永淳公主嘴上说着,这和她没有关系,心里却因为能一睹传说中的高中元,非常欢喜。
到了宴会那天,永淳公主故意走到宴会的门外,隔着窗棂向房中一瞧,正好席上有人向高中元敬酒,永淳公主一看,倒吸一口凉气。
原来高中元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长成了个高大的白胖子。且脸上挂一把葳蕤茂盛的络腮胡子,看上去和传说中的小鲜肉千差万别,简直是丑得可以。
再看高中元身边的谢诏,由于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不光身材依旧,脸上还多了几分优雅之气。
自那以后,永淳公主的脾气就变了个样,对谢诏温柔有加,两人自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
吴三桂最后为何落得那么惨的下场?究竟是怎么造成的? 2024-03-26
-
明朝末年崇祯要是用别的手段收税 明朝还有崩盘吗 2024-05-07
-
明朝首辅杨一清简介 杨一清与刘瑾的故事 2023-12-19
-
朱守谦是什么人?朱元璋是怎么对待他的 2024-01-18
-
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儿子为何没善终? 2024-03-11
-
堪称大明第一清官,杨继宗的一生有多清廉? 2024-01-1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