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杀死太子到逼死皇后 汉武帝为什么要这么做
- 姓名: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
- 别称:刘彘、汉武帝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皇宫
- 出生日期:公元前156年(景帝前元元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87年(武帝后元二年)
- 宗教信仰:儒家之学
- 主要成就:开创汉王朝军事最鼎盛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开丝路,大破匈奴,征服西域,吞并朝鲜
- 代表作品:《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悼李夫人赋》
- 谥号:孝武皇帝
- 庙号:世宗
- 陵墓:茂陵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为什么要杀死太子,逼死皇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据被杀并不全是无辜,刘剧应该的确行了巫蛊之术,这从具体细节推知来看,也不全都是江充的诬陷。
先从结果来看,假如武帝觉出这是冤案的话,为什么刘剧之孙、当时只是婴儿的刘病已还要被放在监狱里,为什么不把他放出来?为什么还相信方士监狱里有天子气的说法,打算下令处死京城内关押的罪犯?
其次,从江充本人来看。江充之前为了讨好武帝,曾刻意塑造自己刚正不阿、不附权贵的形象,专门挑当时有地位的人下手。太子刘剧便是人选之一,二人因此有过节。江充确是害怕刘剧继位,找自己麻烦,但以当时的宫禁管理制度,他不可能跑到太子宫中去放置巫蛊小人,这风险太大。一旦诬陷不成,反而搭进去性命。
那么,江充又不是太子身边的间谍,怎么知道太子会实行巫蛊,并一击致命的?这就要从武帝晚年的政治生态说起。
武帝和刘剧的治国理念实际上有巨大分歧,一个好武好名,愿意折腾,打匈奴,开西域,去封禅,修道路,建宫殿,求神仙,任用酷吏,等等。不可否认,这些活动或做法有的有其积极性,但到武帝晚年,这些活动还没有消停,百姓叫苦连天,却又无可奈何。刘剧守文好静,性情宽厚,多次劝说武帝不要过分任用酷吏,少点对外征战,爱惜民力,等等,日渐引起武帝不满。
武帝晚年,卫子夫早已失宠,卫青、霍去病也去世,有人就开始说太子坏话,离间父子关系,二人已有疏远迹象。再者,武帝晚年又新得到河间人赵氏为妃,对她异常宠幸,封其为钩弋夫人。赵氏怀胎十四月,生子刘弗陵。古代圣君尧也是十四月而生,武帝老年得子,十分喜爱,将赵氏居住的宫殿门口改名为尧母门。明眼人立马就看出,卫皇后和太子已处境尴尬,否则,太子尚在,怎么会对一个新出生的小儿给予如此厚望?
武帝自年轻时就相信神仙之说,渴望长生不死,身边养着一大批方士,到处替他找神仙,求仙药。求而不得,方士们就炼制丹药,哄骗他这也能长生不死。越到晚年,武帝更渴望长生,吃丹药次数越多,这些丹药毒性很大,让武帝性情极为暴躁,身边人动辄得咎。卫皇后、太子刘剧、公孙贺、刘屈軞等皆是如此,整日战战兢兢。
刘剧自己做太子好几十年,现在又来了一个小弟弟,被父皇寄予厚望。父皇明显地对自己不满,就要夺了他的地位了,自己和母亲又是特别不受待见,刘剧怎么可能一直无动于衷?他不想造反,当然只会采取其他一些非常规措施,希望他早死,巫蛊之术就满足这样的需求。
武帝晚年身体不好,经常离开皇宫去郊外居住,卫子夫和刘剧经常见不到他,他们之间的关系很脆弱,容易被人挑拨。江充实际上也是抓住了武帝的这种心理,所以一旦他身边的方士说有人诅咒他,要回长安搜宫,武帝立马就会答应。太子宫里有这些玩意儿,当然不敢让人搜查,情急之下,只能造反,争取赢的可能性。
太子刘剧兵败自杀,卫子夫也在废后诏书到达前自杀。武帝剩余的儿子中又不堪造就,唯一剩下的就是小儿子刘弗陵。武帝有鉴于吕后女主专权的危害,临死之前,立子杀母,将刘弗陵立为太子。
霍光其是一个伪君子,与后世的王莽相同,在武帝时谨小慎微,获得武帝信任。等他一朝翻身,大权在握,自然就要耀武扬威,作威作福。刘弗陵年幼,霍光职务是大司马大将军,这就是汉朝的一把手,朝政实际上出自他手。刘弗陵就是一个傀儡,他老实被霍光拿捏,才21岁就无子而亡。后来的刘贺并不是因为真的多么愚蠢荒唐,而是因为他不能像刘弗陵那样老实听话,才被废。
汉武帝杀太子刘剧的确带来了很多问题,最大的恶果就是差点把汉朝江山给断送了。如果刘病已没有邴吉的拼死相护,侥幸活下来,那汉朝极可能就乱了。
-
汉惠帝光儿子就有六个 汉惠帝为什么会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2024-03-16
-
刘长的生母是谁?他为什么是由吕后养大 2024-01-26
-
曾经单纯的少年,汉惠帝刘盈怎么会成行尸走肉? 2024-02-03
-
战神韩信一生都经历过哪些比较经典的战役?结果如何 2024-03-27
-
萧何为什么会月下追韩信 萧何又是怎么死的 2023-12-15
-
刘璋: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2024-05-0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