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明明有自己的儿子 赵匡胤为何不传位给儿子而是弟弟
- 中文名:宋太宗(939~997)
- 别名:赵炅、赵匡义,赵光义
- 字:廷宜
- 国籍:后周,北宋
- 朝代:宋朝
- 职业:宋朝皇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坊护圣营官舍
- 出生日期:939年11月20日
- 逝世日期:997年5月8日
- 主要成就:灭北汉,基本完成全国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 庙号:太宗
- 陵寝:永熙陵
- 在位时间: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
- 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 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 中文名:赵匡胤
- 别称:香孩儿、赵九重、赵玄郎、赵元朗、艺祖、宋太祖
- 字号:字元朗
- 所处时代:五代→北宋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洛阳夹马营
- 出生日期:公元927年3月21日(丁亥年)
- 逝世日期:公元976年11月14日
- 主要成就:建立宋朝,结束五代十国战乱局面
- 代表作品:《咏初日》
- 庙号:太祖
- 在位时间: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
- 年号:建隆、乾德、开宝
- 籍贯:涿郡
你真的了解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何不将皇位传给儿子,而要传给弟弟赵光义吗?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赵匡胤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弟弟,只要一谈到赵匡胤传位给弟弟赵光义这件事,大家伙的脑子里立马就会情不自禁出现一把斧头,其实本身斧声烛影这件事,他就是个说不清道不白的悬案,后世的文学作品一加工,赵光义弑兄这事貌似就实锤了,咱们先抛开这个悬案不去讨论,赵匡胤本人绝对是要把皇位传给他弟弟赵光义的,最大的佐证就是‘‘金匮之盟’’,有人质疑这件事也是假的,是赵光义后来伪造的,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小。
“金匮之盟”特殊环境的产物
因为伪造‘‘金匮之盟’’这件事,对赵光义来说是半点好处都没有,咱们先来看一下‘‘金匮之盟’’里面约定的传位顺序,先是宋太祖赵匡胤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赵光义死后,再把皇位传给更小的弟弟赵廷美,最后赵廷美再把皇位传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那么这问题就来了,如果你是赵光义,你会在坐上皇位之后,拿出这样一份遗诏,让天下人都跑来质疑你吗?如果按照金匮之盟的规定,皇位是不能传给自己儿子的,只能传给自己的弟弟或者是侄子,那么赵光义传位给儿子这件事,就会被天下人所质疑,他干嘛要伪造一份这个对自己不利的诏书,来给自己找麻烦,于情于理这都是说不通的。
而且赵匡胤在位之时,弟弟赵光义是亲王加开封府尹这两样东西,是五代时期做储君的标配,五代中你但凡看谁的爵位是亲王官职是开封府尹,那这个人90%就是下一任的皇帝,赵光义继位后,这两样东西就又到了四弟赵廷美的身上,所以这一切都是按照金匮之盟的计划再往下发展,只不过后面又发生了很多事,造成了赵廷美没有成功坐上了皇位,所以种种迹象表明,金匮之盟大概率不是假的,那么问题来了,在子承父业的古代,为什么赵匡胤要选择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把皇位给自己的弟弟呢?
特殊的时代,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咱们这么思考一下,赵匡胤所处的时代五代十国,短短的五十几年的时间,北方光朝代就经历了五朝,改朝换代是非常频繁的,皇位不稳的现象在整个古代时期那更是数不胜数,在这个乱世之中,朝臣篡位,父子相残的事情是时有发生,赵匡胤立北宋之时天下还是动乱的,万一赵匡胤本人出点意外,自己的儿子还年幼,手下之人也学他来个黄袍加身,这可怎么办呢?这种事在五代十国,还真不是新鲜事,如果赵匡胤传位给赵德昭,没准自己的后代连性命都保不住,五代十国臣弑君的事他太多了,后梁的第二任皇帝朱友珪,他弑父(朱温)上位,继位没多久就被大臣们谋反给杀掉了,还有这个争议特别大的李存勖,不也是兵变被杀。
这些事对于赵匡胤来说那可以说都是历历在目,赵匡胤在选择储君的时候,他不可能不考虑这些因素的,如果赵匡胤要传位给赵德昭,那么他的弟弟赵光义,将来绝对是他儿子最大的威胁,朝堂上的权利跟禁军都在赵光义的掌握之中,而且经营已久,所以不管从任何一个方面讲,传位给弟弟赵光义对于赵匡胤来说都是最稳妥的方式。
-
周不疑会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2024-04-26
-
汉献帝真的是一个软弱的皇帝吗 他的这一句话让曹操冷汗直冒 2024-01-04
-
许平君怎么死的_汉宣帝的挚爱皇后许平君的故事 2023-12-14
-
女友知道韩信受“胯下之辱” 最后为什么还会嫁给屠夫 2024-04-25
-
张敖于刘邦是何关系?异姓诸侯王的集体造反跟他有何关系? 2024-04-22
-
盘点东汉末年的三大诸侯,有实力为何不称霸? 2024-01-2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