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彟是谁?他的真实能力如何?
- 本名:武士彟
- 字:信
- 所处时代:隋末唐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并州文水(今山西吕梁市文水县)
- 出生日期:577年
- 逝世日期:635年
- 主要成就:辅佐李渊建立唐朝;治理扬州、荆州、利州等地
- 谥号:定→忠孝(唐谥);无上孝明高皇帝(武周谥)
- 爵位:应国公→周国公(唐赠)→太原郡王(唐赠)
武士彟是谁?他的真实能力如何?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为您讲解
武士彟,出身隋朝中级官员家庭,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父亲,因下注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获得丰厚回报,在李渊创立唐朝后,武士彟因功成为唐朝开国功臣之一,从一介商贾变成唐朝的应国公、死前做到荆州都督这样的高位。
五代后唐时期,主修《旧唐书》的刘昫曾评价武士彟是“无戡难之劳,有因人之迹,载窥他传,过为褒词。虑当武后之朝,佞出敬宗之笔,凡涉虚美,削而不书”,认为武士彟其实是个没本事的人,他的功绩都是武则天授命许敬宗虚构的。
那么,武士彟是否如同刘昫所评价的那样“无戡难之劳”?这个评价肯定是不对的,武士彟如果是个庸碌无为的人,能成为李渊钦定的“太原元谋功臣”之一以及赐予恕一死特权?武士彟的后世评价,多少受限于武则天的影响,唐朝中后期官方避而不谈,唐朝以后不想谈而已。
武士彟在李渊反隋前夕,作用是很大的,李渊担任太原留守时,隋炀帝杨广并非对他毫无防范,太原副留守王威和武牙朗将高君雅就是杨广专门安排监视和制衡李渊的棋子。而武士彟却在和李渊勾肩搭背时,也深受王威的信任,这就给了他立功的机会,能提前知道内部情报,还能利用王威对他的信任帮李渊说话。
李渊起兵前夕,曾秘密招兵买马,把这些人马交给长孙顺德(长孙无忌族叔)和刘弘基训练和统辖,这么大动静,王威和高君雅这两个负责监控太原的官员当然有提前察觉到,但当他准备把长孙顺德和刘弘基抓起来审问时,是武士彟劝说他们别去抓人,以免激怒李渊,而王威和高君雅竟然也听进去了。
所以,在这个事上,武士彟是有大功的,如果不是他制止了王威和高君雅对长孙顺德和刘弘基下手,李渊的谋反行动就会提前泄露,当时太原的兵权是掌握在王威和高君雅手中的,他们要是有了准备,李渊就麻烦了。
因为这个事,在唐朝建国后,李渊还跟武士彟开玩笑,说武士彟本来是王威一党,因为制止了王威抓刘弘基,才封个大官感谢他:“尔故王威党也,以能罢系刘弘基等,其意可录,且尝礼我,故酬汝以官。”
李渊和李世民两代皇帝都还是比较信任武士彟的,其一是,武士彟确实有点本事,在隋唐时期,非门阀势力,能在生意场上生存下来,没点手段和本事是不可能的。其二是,武家非顶级门阀,即使授予一定权力,也不会对皇权有威胁。其三是,武士彟治理和稳定地方的能力很强。
唐朝武德八年,镇守扬州的唐朝宗室、赵郡王李孝恭被告谋反,贞观元年,镇守利州的唐朝宗室、义安郡王李孝常谋反,这两次谋反案,李渊和李世民都是马上派出武士彟到扬州和利州担任最高行政长官,帮助唐朝稳定地方,做出这种决策,起码是知道武士彟能办好差事,且值得信任,才会委派的。
或许在史书的某些个人评价上,因武则天的铁杆许敬宗参与过修纂史书,在武则天的授意下,有美化武士彟的嫌疑和可能,但武士彟的这些任官经历是不好改的,真实度比较高,李渊和李世民也不会把庸才用在最关键的地方,《旧唐书》中对于武士彟的贬低评价,还是出于贬低武则天家族的政治原因居多。
从武士彟的生平来看,有本事,眼光准,运气也不错,武德八年因李孝恭谋反案去扬州公干,远离了长安,还正好避开了武德九年时发生的那场“玄武门政变”,没有被搅合进去,所以,即使在李渊失去权柄后,李世民也敢放心大胆地用他。以武士彟的出身,在隋唐更迭时期,能混到这个地步且善终,是相当不错的了。
-
唐朝驸马爷薛绍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导致的? 2024-03-25
-
李世民爱才,那他为什么还要杀单雄信? 2024-02-02
-
唐朝宰相路随是什么样的人 路随的历史评价? 2023-12-19
-
唐玄宗之后的皇帝是谁 他真的是被吓死的吗 2024-02-22
-
李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后人对他的评价又是什么样的 2024-05-20
-
薛仁贵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薛仁贵是被自己的儿子所射杀的吗 2024-04-0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