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绪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诸葛绪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这是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景元四年(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动了魏灭蜀之战,魏军分三路伐蜀,一举灭亡蜀汉。然而三路魏军统帅中却有邓艾、钟会两位统帅不得善终,只有诸葛绪得以保全。为何诸葛绪能逃过一劫呢
一,出身名门
诸葛绪出身琅琊诸葛氏,与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蜀汉丞相诸葛亮、孙吴大将军诸葛瑾同宗,但具体关系不详。虽然诸葛氏分侍三国,但并非家族刻意为之,且各自对侍奉的政权十分忠诚,所以三国的统治者都对这个家族十分重视,让其身居高位。因此诸葛绪的仕途并未受到诸葛亮与诸葛瑾的影响,反而在曹魏较为顺利,一直当到泰山太守。
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将军毌丘俭不满权臣司马师专权而起兵声讨,同时派人联络兖州刺史邓艾一起起兵。然而邓艾是受司马家的提拔才身居高位,所以自然选择支持司马师,斩杀毌丘俭使者。然后邓艾就进军附亭,以阻挡毌丘俭北进。诸葛绪因此随上司邓艾参与平叛,在黎浆击败毌丘俭军。
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因为遭权臣司马昭猜忌而起兵反叛,结果兵败被杀。诸葛绪虽与诸葛诞同宗,但并未受到此次叛乱事件的牵连,得以继续侍奉曹魏,一直当到雍州刺史。
二,率军伐蜀
夏五月,诏曰:“蜀,蕞尔小国,土狭民寡……今使征西将军邓艾督帅诸军,趣甘松、沓中以罗取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督诸军趣武都、高楼,首尾踧讨。若禽维,便当东西并进,扫灭巴蜀也。(三国志·三少帝纪)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以魏帝曹奂的名义调集三路大军伐蜀。征西将军邓艾担任西路军统帅,负责牵制蜀将姜维;镇西将军钟会担任东路军统帅,率领魏军主力走骆谷伐蜀;诸葛绪担任中路军统帅,配合邓艾夹击姜维。然而司马昭为免出现功高震主的局面,故意不设总指挥,使得三路大军之间互不统属,各自拥有最高指挥权。
诸葛绪率领魏军从祁山出发,一路攻占武街,直奔桥头,切断了姜维的后路。同时邓艾率领魏军攻入沓中,与姜维大战。姜维听闻魏军三路伐蜀,担心汉中有失,自然无心恋战,于是在强川口被魏军击败。
(姜维)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诸葛绪闻之,却还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馀里,闻绪军却,寻还,从桥头过,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三国志·邓艾传)
然后姜维继续南撤,发现诸葛绪已经占领桥头,使自己无法退回汉中。随后姜维为了绕过诸葛绪的封锁,于是假意从孔函谷北上,声称要切断诸葛绪后路。诸葛绪听说此事后十分害怕,担心后路有失,于是北撤三十里。接着姜维听说诸葛绪北撤,于是极速南行,通过桥头跳出了魏军的包围。
不久诸葛绪发觉姜维的真实意图,再次南下桥头,结果晚到一天而让姜维退往剑阁。随后邓艾带领大军到达阴平桥头,劝诸葛绪随自己一起冒险而南下攻蜀。但军事才能平庸的诸葛绪认为诏命只是让自己截击姜维,既然姜维已经逃到剑阁,那自己就应该继续追击,于是拒绝了邓艾的要求。
邓艾追姜维到阴平,简选精锐,欲从汉德阳入江由、左儋道诣绵竹,趣成都,与诸葛绪共行。绪以本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进军前向白水,与会合。……会与绪军向剑阁,会欲专军势,密白绪畏懦不进,槛车征还。(三国志·钟会传)
然后诸葛绪率军东进白水与钟会汇合,和他一起攻打姜维。但钟会已有割据自立的野心,便故意向司马昭诬告诸葛绪怯懦畏敌,不敢进军。接着钟会就夺了诸葛绪的兵权,将其囚禁而押往后方治罪。然而司马昭早已知道钟会有不臣之心而诸葛绪是被冤枉的,就没有杀他。
不久邓艾从阴平小道进军,直取成都而灭亡蜀汉。但邓艾灭蜀后居功自傲,便被钟会利用司马昭之手杀死。接着钟会起兵谋反,结果兵败被杀。因此诸葛绪虽然在伐蜀之战中丢官罢职,但却因祸得福而得以保全性命,成为三路统帅中唯一得以存活的统帅,还继续受到重用,担任太常。
三,富贵而终
泰始元年十二月(266年2月),曹魏权臣司马炎篡魏称帝,建立了西晋。接着晋武帝尊母亲王元姬为皇太后,让其居住在崇化宫。诸葛绪则因为德高望重而担任崇化宫卫尉,得以善终。
-
小说中既生瑜何生亮 正史上的周瑜实力到底有多强 2023-12-28
-
有哪些与张飞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2024-05-01
-
陈式最后的结局如何?诸葛亮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2024-05-09
-
孙权的领导能力如何?为什么说孙权很不容易? 2023-12-27
-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发动北伐?有何目标 2024-05-05
-
顾悌:三国时期东吴政治家,他有哪些事迹? 2024-05-1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