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灵公是怎么死的?为什么会因为一碗甲鱼汤引来杀生之祸?
说到郑灵公,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名人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郑灵公因为甲鱼汤被大臣杀死,这个事件记载于《史记》和《左传》,其中的缘由与杨修的“一人一口酥”故事有点相似。这些历史故事中也告诫我们,做人有时候不能过于主动,应该多为对方着想。
郑灵公之死
根据《史记》的记载,郑国大夫公子宋和子家一起去拜见郑灵公,路上公子宋的食指突然抖动起来。他告诉子家,每次自己的食指抖动都能品尝到新奇的食物。
两人来到郑灵公处,发现宰夫(厨师)正在杀一只很大的甲鱼,公子宋对子家说:“果然!”他的意思是,我今天食指抖动,马上就可以品尝到这只甲鱼了,说完笑了起来。
他们见到郑灵公后,公子宋还在笑,郑灵公问他笑什么?公子宋把自己食指的特异功能告诉了郑灵公,结果郑灵公煮好甲鱼后分给了众大臣,就是没有分给公子宋。
公子宋急了,用手指沾了一点甲鱼汤塞进嘴里尝了尝,然后出门扬长而去,留下郑灵公从在那里呆呆发愣。
公子宋和郑灵公因为甲鱼汤结下梁子,灵公要杀公子宋,没想到公子宋早他一步与子家谋划,于当年夏天把郑灵公杀死。
《史记》和《左传》记载的内容差不多,比较简练,整个故事的内容细节不够丰富,有些情节也让我们难以理解。
我对这个故事的分析是这样的:公子宋认为自己的食指有特异功能,他只是想向旁人炫耀,或者是分享自己的这份喜悦。
但人心有时候很奇怪,如果你向别人倾诉自己的难处,对方会在你的倾诉中感到一丝轻松和舒适;如果你向别人分享自己的成功,别人会认为你在炫耀,只要你过得比他好,他心里就会不好受。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变化,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郑灵公听到公子宋有特异功能,而自己没有,心里肯定不痛快!更重要的一点,他本来是想请公子宋吃甲鱼,这个宴请包含了郑灵公的赏赐,也是一份人情。
但是,公子宋搞一个“食指大动”的异能,让郑灵公的宴请变成了理所当然,这时候换谁也不痛快。举个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
你去朋友家,进门后就闻到一股烤鸡的香味,烤箱的灯也正亮着,眼看烤鸡马上就熟了。这时候,如果你说:“我真是有口福啊!昨晚我就有预感,今天能吃到烤鸡。”
其实说这话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朋友烤的这只鸡是干嘛用的,他或许是要拿去送人,或者他只是在准备明天的菜。但是被你这么一说,他这只鸡不给你吃吧,又觉得小气,给你吃吧,感觉是对方开口跟自己要的,给的也不痛快。
如果换个方式,进门后不提烤鸡的事,等鸡熟了以后,由朋友将烤鸡拿出来招呼自己,然后再向朋友道一声谢,这时候朋友心里会特别舒服!
一个是被动接受对方的美食邀请,另一个是主动向对方索要美食,这两种方式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公子宋向郑灵公炫耀自己食指功能的同时,也是在向对方索要美食,就像杨修的故事一样。曹操在饼干盒上写上“一合酥”,结果杨修将“合”字拆开,理解成“一人一口酥”,并且将这盒饼干给分吃了。
杨修的这种行为也是在索要食物,他自己主观的对食物进行占有和处分,这对食物的主人是一种不敬。公子宋最开始虽然没有占有食物,他只是口头上说,郑灵公会分给他甲鱼,实际上已经把郑灵公摆上台,这时候郑灵公给不给他甲鱼汤都会显得很尴尬。
最后,郑灵公决定不分甲鱼给他,公子宋就开始耍流氓,直接把手指伸进鼎中沾甲鱼汤来品尝,这种行为与杨修分食一合酥的性质也差不多,用现代词来解释这种行为就是“非法占有”。
公子宋的蛮横行为引来杀身之祸,但是郑灵公的计划还没有实施,反对被公子宋抢先一步给杀了。
结语
《史记》记载的历史事件比较简练,明朝的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里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补充,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加丰富,情节衔接也更为合理。
这个故事中,我觉得公子宋的行为在我们生活中也常常能见到,有些人自认为自己和朋友的关系很铁,说话也是很直,但是有时候这些话会让对方陷入“下不了台”的境地。
-
春秋时期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2023-12-13
-
退避三舍的故事起源 2023-12-08
-
伍子胥为什么被称为乞丐的祖师 2023-12-12
-
[晏平(晏子)介绍]晏子的生平介绍故事 2023-12-22
-
赵武灵王倡导的胡服骑射不算改革变法 2023-12-22
-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什么关系 齐桓公和管仲有哪些故事 2023-12-1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