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二人的实力如何?
- 中文名:魏延(?~公元234年)
- 别名:文长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义阳郡(今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
- 逝世日期:公元234年(甲寅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镇守汉中,大破费瑶和郭淮,子午谷奇谋
- 官职: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前军师,汉中太守
- 封爵:都亭侯
- 中文名:姜维
- 别名:姜伯约
- 字号:伯约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
- 出生日期:202年
- 逝世日期:264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洮西大破王经,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
- 代表作品:《蒲元别传》
- 爵位:当阳亭侯,平襄侯
- 追封:开明王(西魏)
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二人的实力如何?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魏延和姜维都是蜀汉名将,在蜀汉后期,魏延和姜维是蜀汉最重要的将领,史书记载,魏延勇猛过人,也记载姜维是凉州上士。魏延的武力,在蜀汉能排第几?在姜维之上吗?魏延能打过姜维吗?这两个人,谁更厉害一些?
先说魏延,魏延投奔刘备,刘备非常看重魏延,重用了魏延,后来,让魏延去镇守军事重地汉中,当时,别人都以为会派张飞去,就连张飞也觉得刘备会让自己去,结果,刘备宣布让魏延当汉中太守,镇守汉中。
为了服众,刘备问魏延,你打算怎么镇守汉中?魏延说的非常豪迈,说,如果曹操亲自率兵来,我就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偏将率十万人马来,我就为大王吞并了他们。
由此可见,魏延的底气是非常足的,刘备对魏延是非常相信的,如果魏延没有能力,没有本事,刘备敢把军事重地,好不容易从曹操嘴里夺下的肥肉交给魏延吗?
再看姜维,姜维最开始是魏国的,但不受重用,只是一个小人物,连话语权都没有,后来,诸葛亮北伐,姜维被太守关在了城门之外,不让姜维进城,姜维投降了诸葛亮。
姜维来了之后,诸葛亮非常看重姜维,说姜维是凉州最好的人才,是高明之士。
《三国志 姜维传》记载:其人,凉州上士也。
诸葛亮是什么人?能得到他这么高的评价,可见,姜维确实很有能力,很厉害。
就连钟会也非常敬佩姜维,给姜维评价非常之高。钟会写信给姜维说,您拥有文德和武功,身怀盖世的谋略,在巴蜀和汉中都建立了非常大的功业,您的名声在整个华夏大地传扬,远近的人都慕名归附。
《三国志 姜维传》记载: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
这个评价,可以得出姜维的谋略和军事能力,都是很厉害的,不然,钟会不会这么说。
那么,魏延和姜维相比,魏延能打过姜维吗?魏延的能力在姜维之上马?魏延在蜀汉能排第几?
魏延当时在蜀汉后期,首屈一指,那是蜀汉的一哥。
先说魏延能在蜀汉排第几?我认为,魏延排在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之后,排第六。除了这五人,无人能超过魏延。
在这五人去世之后,魏延排第一。那有人说,姜维呢?
先看史书记载,《三国志》记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魏延勇猛过人,当时的人都刻意避开魏延的锋芒,也就是说, 包括姜维在内,只有一个人不服魏延,就是杨仪,当然,杨仪是书呆子,真打起来,魏延一刀就把他砍了。
当然,姜维避开魏延,也有几种原因:
第一,姜维是降将,当时还没受到足够的重用,诸葛亮死后,安排的是蒋琬,姜维当时还排不上号。姜维是在费祎死了之后,才受到重用的。那时,魏延已死很久了。
第二,姜维不想和魏延争强好胜,以蜀汉大局为重。
第三,魏延的实力确实很高,实至名归。
在军事能力上,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确保汉中平安无事,魏延曾以偏师击败过魏国大将郭淮等人,还有,曾建议诸葛亮采用“子午谷奇谋”。
因此,我觉得在军事能力上,魏延要强过姜维,姜维多次北伐,曾三次败给邓艾,军事能力有争议。
在武力上,魏延和姜维不相上下,在演义中,姜维和老年的赵云打成平手,而魏延和黄忠争功,要比武,魏延武力也不弱,曾和文聘战平。
可惜魏延在诸葛亮死后,不受重用,和杨仪争夺兵权失败被杀,蜀汉自损一栋梁之才。
-
历史上张昭与孙权之间的关系如何?二人之间有何故事 2024-05-27
-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2024-05-11
-
“郭淮遣妻”故事是怎么回事?后世是如何评价郭淮的? 2024-05-06
-
袁绍麾下的猛将,有哪些人是死于赵云之手的? 2024-04-19
-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为何受人追捧?原因竟然是这样 2024-01-19
-
传说中诸葛亮的十大发明 2023-12-2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