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还能坐稳30年皇帝 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 本名:刘禅
- 别称:刘禅
- 字号:公嗣;升之
-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时间:207年
- 去世时间:271年
- 主要成就:发展经济,与民生息,后自摄国事
- 职业:皇帝→安乐公
- 谥号:思公(晋)、孝怀皇帝(汉赵)
- 庙号:仁宗(汉赵)
- 年号:建兴、延熙、景耀、炎兴
- 在位:42年
- 享年:65岁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死后,平庸的刘禅为何还能当30年的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一看。
人人都说刘备的儿子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幸好刘备死后还有诸葛亮帮其管理朝政,不仅平定了蛮夷,还几次北伐。虽然最终没能实现统一三国的目标,但蜀国也依然是鼎立的三国之一。而当诸葛亮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之后,以刘禅的无能,蜀国应该很快就会覆灭,令人奇怪的是,刘禅后来还当了30年之久的皇帝,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刘禅是被故意抹黑的一个人物,很多的影视剧都放大了他的缺点,认为他愚昧无知,再加上他是亡国之君,所以完全否定了他的能力。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中,刘禅虽然没有刘备那样的治国之才,却也不是一个无能之辈,至少也是个合格的君主。刘备死前嘱咐他要听诸葛亮的话,有他在就不怕蜀国会灭亡,刘禅也深知诸葛亮的能力,于是将朝政大权都交给他,这不是傻,是当时最正确的做法。
而当诸葛亮死后,刘禅依旧是谨记诸葛亮的遗言,亲近那些贤德有才能的大臣,远离那些阴险狡诈的小人。刘禅在后来的治理朝政中基本执行得比较到位,他对姜维、王平等忠臣委以重任,让他们有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在这些贤臣的帮助下,刘禅这个皇位坐得还算稳当。最主要的是,他们虽然拥有了大权,但却没有架空皇帝,让刘禅依旧可以掌握实权。
其实刘禅早就知道蜀国内部并不团结,一直有荆州派和益州派的斗争,如果刘禅真的这么无能,那蜀国早就内乱不止了,怎么还能继续安稳地当了30年皇帝。姜维虽是一个降将,但却有着优秀的军事能力,这才有了之后的继续北伐,而这一切都是刘禅默许的。尽管那些老臣一致反对北伐,认为劳民伤财,但刘禅为了完成蜀国的统一大业,为了稳定两派的平衡,唯有支持北伐。
很多人都认为刘禅不支持姜维,其实这些都是表象,都是刘禅做给那些益州派老臣看的。如果他不支持北伐,那姜维何来调兵遣将的权力,何来那么多次的北伐,可见这都是皇帝在背后的支持。由此可见,刘禅并不算昏君,他在守护蜀国基业中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只是他可能还欠缺一些皇帝应有的魄力和才能,以他的能力想要在强大的魏国下面生存实非易事,而他能支撑30年已经很不错了。
第二,诸葛亮死后的那些年,曹魏也正正处于内部动荡的时期,自顾不暇的魏国此时没有太多的精力来针对蜀国,因此两国休战了好几年,这才让刘禅可以继续当皇帝。尤其是曹睿病逝之后,曹家的后代都成为了司马家的傀儡,曹爽和司马懿更是斗得不可开交,魏国江山岌岌可危。在魏国内斗的二十几年之内,魏军的主要任务是守住曹魏江山,哪里有空来对付蜀汉。
所以刘禅这后来三十年才能安稳地继续当皇帝,没那么快被曹魏灭亡,主要是对手没空来收拾他,才给他一段喘息的时间。直到司马昭上位之后,司马家终于夺走了曹魏的江山,魏国内部开始趋于稳定。而此时他们又开始重新将目标对准了蜀汉,而蜀汉根本不是曹魏的对手,于是不得不面临灭亡。
由此可见,刘禅可以在诸葛亮死后继续当这么多年的皇帝,一半是实力、也有一半的运气。他并非别人口中的无能之辈,如果不是时局纷乱,也许以他的才能可以更加长久地统治一个王朝。奈何他有强大的对手,蜀汉的实力根本无法和曹魏相比,失去了诸葛亮这样的人才之后更是雪上加霜,别说统一中原了,就是能否守住蜀国都是问题。而事实证明,当魏国腾出手来收拾蜀汉的时候,刘禅根本招架不住,最终还是改变不了灭亡的命运。
-
文聘跟赵云是什么关系?一生无败绩却鲜有人知 2023-12-26
-
三国时期诸葛亮发动第四次北伐是在何时?结果如何 2024-03-27
-
庞统如果和关羽一起镇守荆州 关羽最后会丢失荆州吗 2024-04-21
-
历史上马超与曹操之间有何故事? 2024-05-12
-
孙权当初强调不能杀关羽 孙权最后为何还是下手了 2024-05-10
-
刘禅死后儿子怎么样了 司马氏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2024-03-0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