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对刘备都是忠心耿耿的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 中文名:赵云(约167年~229年)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
- 出生日期:约167年(待考)
- 逝世日期:229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长坂坡救阿斗、定益州郡县
- 爵位:永昌亭侯
- 谥号:顺平侯
对赵云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为何得不到重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说起三国的猛将,那真的数不胜数,但并非所有的猛将都会被人们记住,只有少数人会成为后世口中的大英雄。在他们之中,有一位猛将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号,那就是“常山赵子龙”,就是那个单枪匹马救阿斗、三千人夺贵阳、阳平关救黄忠、凤鸣关斩韩德、磐河救公孙瓒、汉水破曹军的赵云。从他的功绩而言,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因此也入选了蜀国的五虎将之一。但就是这么一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却并不受刘备的重用,到底是为什么呢?
第一,刘备早年的经历并不如意,到处投奔也没有好的归宿,直到自己开始招兵买马之后,才有了小小的起色。即使如此,他所占领的地盘也并不大,所以他急需扩大势力,筹谋将来。而赵云只是一个武将,对刘备而言也许是锦上添花,但并非是必不可少,刘备更想要的是像诸葛亮这样的谋略之才,可以帮他扩大势力甚至实现统一的人才。
而武将有关羽和张飞,像赵云这样的也不少,即使赵云带来了白马义从,也没有让他得到更大的优势,毕竟这支部队只听赵云的,而赵云听不听刘备的也未可知。说白了就是刘备不信任赵云, 即使有了好几次的功劳,也没有对他完全信任,至少无法跟自己的两个好兄弟相提并论。所以赵云投奔而来的时候,可以说没有得到非常大的重用,后期的功绩也都是他个人的英勇表现使然,跟刘备没什么关系。
第二,刘备深知赵云忠诚,但是这份忠诚并没有给自己,而是给了汉室江山。赵云之所以投奔刘备,就是奔着他恢复汉室的大旗而来,如果没有这个旗号,可能赵云也不会加入刘备的麾下,对于这一点刘备十分清楚。而刘备虽然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帜,但他的心里并非是真的想要恢复汉室,而是为了自己,打着汉室旗号无非是他想要创业的一个名头,也算是出师有名。
此旗帜一出,确实效果很好,因此吸引了很多的汉室忠臣,其中就有赵云。赵云对汉室的忠诚度不仅没有让刘备更为看重,反而让刘备极为排斥,因为效忠汉室并不等同于效忠刘备,甚至还可能会成为自己以后称帝登基的绊脚石。毕竟刘备的最终目的可不是还政于汉室,而是建立自己的朝代。
第三,刘备不重用赵云的原因,还在于对方的性格不讨喜,作为下属心里也没点数,总是顶撞主公,这样的下属谁会喜欢。比如当刘备想要用土地奖赏身边的人时,赵云就站出来反对,他认为应该把土地还给百姓,而不是占为己有。由此可见,他的心里只有百姓,对刘备的指令也不是无条件地顺从。对刘备而言,奖励有功之臣才能得到他们的忠心,对自己的好处更多。如果将土地还给百姓,那是可以得到民心,但却于当前没什么大的用处。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当刘备决定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的时候,赵云依旧是站出来反对,觉得时机尚未成熟。这样的做法虽然他是出于大局考虑,但毕竟驳了刘备的面子,让他十分下不来台。可见赵云过于理性,不会做到跟关羽张飞那样,完全站在刘备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的下属肯定无法得到认可,不被重用也是情理之中。
作为一个将领,赵云确实十分出色,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作为下属,他的情商确实不高,不管是他的初衷还是他的言行,都提醒着刘备他不是自己人,无法对他完全信任,更不能对其重用。在很多的工作场合中,这样有才华但不被重用的人不在少数,除了抱怨上司瞎了眼之外,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问题,毕竟情商在日常生活中同样重要。
-
曹操麾下这三大谋士来自哪里?为何袁绍留不住他们? 2024-03-09
-
揭秘东吴历史上的帝王,除了孙权 其他寿命都不长 2024-01-23
-
仓亭之战许褚的表现如何?最后是什么结局? 2024-04-28
-
曹魏第一大将张辽的军事能力有多强? 2023-12-24
-
姜维作为诸葛亮精挑细选大将 姜维后面为何“不堪一击” 2024-04-23
-
刘备最欣赏的5大名将,他们分别是谁呢? 2023-12-2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