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留着有什么用吗?诸葛亮为什么不让姜维杀他?
- 中文名:魏延(?~公元234年)
- 别名:文长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义阳郡(今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
- 逝世日期:公元234年(甲寅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镇守汉中,大破费瑶和郭淮,子午谷奇谋
- 官职: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前军师,汉中太守
- 封爵:都亭侯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 中文名:姜维
- 别名:姜伯约
- 字号:伯约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
- 出生日期:202年
- 逝世日期:264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洮西大破王经,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
- 代表作品:《蒲元别传》
- 爵位:当阳亭侯,平襄侯
- 追封:开明王(西魏)
众所周知诸葛亮在后人的眼中简直就是非常完美的人物,他神机妙算,他深思熟虑,那么魏延留着有什么用吗?诸葛亮为什么不让姜维杀他?
蜀汉在刘备驾崩之后,人才凋零,从此没有人加入蜀汉。当初很多人才是冲着刘备的名声前来的,刘备一死,让蜀汉的人才储备凋零。刘备虽然驾崩了,可是蜀汉仍然存在一位厉害的人物,此人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在刘备死前,被任命为托孤大臣,同时让蜀后主刘禅叫诸葛亮相父。诸葛亮没有辜负刘备的嘱托,在刘备驾崩之后,诸葛亮是有机会篡位的,同时诸葛亮也具备这样的能力。不过诸葛亮的一生都没有这种想法。
对诸葛亮来说,他一生为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后尽心尽力的辅佐蜀后主刘禅。刘备驾崩后,诸葛亮为了蜀后的发展,开启了北伐。在第六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病重,这时候的诸葛亮已经要没有寿命了。
三国演义中,描写了诸葛亮启用了七星灯续命术。为了继续北伐,诸葛亮想到了用七星灯续命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向上天再讨二十年寿命。可是就在关键时刻,由于司马懿率军偷袭,魏延急急忙忙前来汇报军情。
这样的情况下魏延不小心将七星灯续命术的摆阵给踢翻了。当时的姜维看到这样的情形,想要一怒之下杀死魏延。可是被诸葛亮阻止了。那么为什么诸葛亮阻止姜维杀死魏延呢?从姜维和魏延的地位来说,姜维都不能杀死魏延。
当时的魏延在蜀汉是一员大将,无论是资历还是威望,都要比姜维好很多。姜维只是一个半路收服的降将,从这一点来说,姜维都不能够杀死魏延,否则姜维的性命堪忧,蜀汉中的大将肯定是不服气的。这样一来姜维也会死。
魏延与姜维一样,都是武将,可是魏延的实力要比姜维厉害很多。其次魏延文武双全,尤其是武艺非常高超,真要打起来,也没几个人能降得住他。从这一点来说,诸葛亮阻止姜维是有道理的,否则姜维的结局可能很惨。
魏延在军中的亲信是非常多的,假如魏延投敌叛变,那么对于蜀汉来说,这可能是灭顶之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之所以不让姜维杀死魏延,是因为魏延确实是无心之过。还有一点就是诸葛亮很相信天命。
诸葛亮的一番分析,让姜维恍然大悟,不得不说当时的姜维出了一身冷汗。假如姜维真的杀死魏延,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姜维要是没有杀死魏延,后果同样严重。诸葛亮在弥留之际,让姜维接下来了北伐的重担。
诸葛亮能够在这样危机的时刻,仍然不慌不忙,冷静思考,可见诸葛亮真的很有大智慧。诸葛亮及时的阻止了姜维,可以说是挽救了蜀汉的前程。无论姜维能不能够杀死魏延,对于姜维来说,都是很可怕的。
-
关羽不愿与孙权做亲家,后来他女儿去了哪里? 2024-02-09
-
张辽身为吕布麾下的八健将之首,与高顺的地位相比如何? 2024-05-26
-
朱据: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善于论辩诘难,乐于施舍 2024-05-17
-
诸葛亮为什么要挥泪斩马谡 马谡丢失的地方又是哪里 2024-05-07
-
曹操是如何统一北方的?揭秘其统一北方的五个重要因素 2024-02-25
-
夷陵之战如果刘备打了胜仗 三国最后还会三分天下吗 2024-04-2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