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姬和戚夫人都是刘邦的妃子 吕后弄死戚夫人为何会放过薄姬
- 本名:卫武公
- 所处时代:周朝
- 民族族群:华夏族
- 出生时间:约公元前852年
- 去世时间:公元前758年
- 主要作品:《懿》《抑》《宾之初筵》
- 主要成就:施行康叔政令,使民和睦安定;勤王有功,晋升公爵。
- 职业:卫国国君
- 在位时间:公元前812年—公元前758年
- 谥号:武公(全谥睿圣武公)[2]
- 姓名:吕雉(前241年~前180年)
- 别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
- 字号:娥姁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单父(今山东省单县)
- 出生日期:前241年(辛酉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180年8月18日
- 宗教信仰:黄老之学
- 主要成就:与刘邦共定天下,临朝称制十六年,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谥号:高皇后
- 姓名:戚懿(?~公元前194)
- 别名:戚夫人、戚姬、戚氏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定陶(今属山东菏泽)
- 出生时间:公元前224年
- 逝世日期:约公元前194年
- 主要作品:《戚夫人歌》(又名《舂歌》)
- 主要成就:汉代最早的女舞蹈家、汉代最早的女歌唱家、 中国第一位女围棋手
- 成语典故:戚姬髡发
- 丈夫:刘邦
- 儿子:刘如意
- 死亡方式:非正常死亡(被做成人彘)
- 父亲:戚鳃
对同样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吕后害死了戚夫人,为何却放过了薄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封建王朝统治时期,皇帝对配偶的选择往往有着比较严苛的标准。除了身材相貌要出众外,品行学识也格外的重要。因为,皇帝忙于朝中之事不能够与自己的子女经常在一起。对子女的教育更是无心过问,所以母亲的学识品行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很大的影响。
古代有很多皇子都是在母亲的帮助下才得以顺利登上皇位。这些皇子之所以能够掌握皇权,一方面是母亲的教育培养,另一方面是母亲在后宫中为他们扫平了前进的障碍,清除了竞争的对手。
吕后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一个妻子,也是西汉第二个皇帝刘盈的生母。吕后在后宫斗争中可谓是手段极为丰富,她即能用残忍的手法害死戚夫人,也能网开一面的放过薄姬。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同样是刘邦的妃子,而吕后对其态度的不同呢?
一、 刘邦与吕雉
众所周知吕雉是刘邦的第一位夫人。吕雉能够嫁给刘邦可以说是标准的下嫁。要知道当时的刘邦还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而吕雉的家族与当时的沛县县令交往甚好。可以说是当地权贵交际场上的热门人物,在当地的威望也是十分强大的。
刘邦之所以能够迎娶吕雉为妻子,还要归功于他岳父对他的欣赏。吕雉嫁给刘邦后,也十分的贤惠。不仅在家中细心操办家务,孝顺父母。更是在颠沛流离之际为刘邦生下一儿一女。
虽然刚刚嫁给刘邦的时候生活过的比较艰苦,常常需要亲自带领孩子从事一些农耕劳作。但吕雉还是对丈夫忠心耿耿,即便是在丈夫犯下错误逃亡之际,也不忘为自己的夫君送去生活用品。可以说早年的吕雉具备了中华传统女性所有的美德。
后来刘邦势力日益壮大,有了与西楚霸王抗衡的实力。便与项羽进行了多次交战,但一次战斗中吕雉与刘邦的部分家属被项羽所俘获。就这样一直与刘邦分别了两年之久,最后还是因为楚汉议和才得以释放。
可回到刘邦身边的吕雉发现,此时的刘邦身边有了更为年轻貌美的戚夫人陪伴。刘邦本来就常年在外征战,与吕雉相处甚少,再加上有新欢陪伴就更加的冷落了结发妻子。这便使得吕雉与戚夫人产生了过节。
二、 吕后与戚夫人
刘邦比吕雉大了十几岁,可以算是典型的老夫少妻了,按道理应该感到知足。可刘邦偏偏就喜欢不断老牛吃嫩草,又趁着吕雉被项羽俘获之时迎娶了更为年轻的戚夫人作为侍妾。
古代男子三妻四妾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古代君王更是后宫佳丽众多。吕雉也是知书达理之人,对与刘邦纳妾并没有过多的不满。她只是一心的照顾自己的孩子,希望他能够继承父亲的基业。成为一代圣明的君王。
吕雉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继承皇权的同时,戚夫人也有着同她一样的想法。毕竟谁都知道母凭子贵的道理,并且希望自家的孩子有出息也是普天之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因此,戚夫人与吕后便展开了为自己孩子皇位继承权的斗争。
戚夫人仗着自己年轻且多陪伴与刘邦身边之际,总是在明里暗里的向刘邦表达着要求立他们的孩子作为储君。可是早在汉二年的时候刘邦已经将他与吕雉的孩子刘盈立为太子。现如今要废长立幼实在是不符合逻辑。
可是戚夫人还是不死心,便时常向刘邦哭诉,并且进献谗言说刘盈过于仁弱没有做皇帝气势。最终在戚夫人的鼓动下刘邦竟然真的要废除刘盈的太子之位,而立他与戚夫人的孩子刘如意为太子。
这样一来吕雉与戚夫人的仇怨更加深厚了。后来吕雉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的保护了自己儿子太子的位置。最终让自己的孩子当上了西汉的第二位君王,吕雉也成为了太后。吕后回想起戚夫人不但与她争宠,还要与她的孩子争夺皇位便残忍的处决了戚夫人一族。
三、 吕后与薄姬
相比于戚夫人的诡计多端,薄姬就显得格外的单纯。也许是因为薄姬的出身不够好的原因,她至始自终也没有得到刘邦过多的宠幸。但她却因祸得福,成功躲过了吕后对当年刘邦在世时宠幸妃嫔的打压。
薄姬早年间是魏王的妃子,后来魏王被刘邦打败了。薄姬才得以进入了汉室的后宫之中。虽然进入了汉室的后宫,但她并没有得到刘邦的喜爱。常年遭受到冷落,后来还是因为刘邦怜悯她才与她进行了一次同房。
但仅仅是这样一次同房,薄姬便怀上了孩子。成功的产下了皇子刘恒。虽然产下了皇子,但她却仍然过着无欲无求的生活。并没有想到参与到权利都争去。
薄姬之所以能有这样温柔的性格一方面是受到了自己母亲魏氏的教育熏陶。另一方面是她有着长远的目光。她早早的看出来宫廷争斗的残酷,于是她便一心修道,清心寡欲的过着生活。在她的影响下,自己的儿子刘恒也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刘邦去世之后吕雉夺得了执政权力,她便开始清除那些对她有威胁的人。基本上她杀光了刘邦的子嗣,但唯独没有处决刘恒母子。并且封了刘恒为代王,并让他的母亲也随同他去往代国颐养天年。
吕后之所以没有杀害他们母子,也是看到了他们这些年过着远离是非的生活。这样清心寡欲的人,对吕后的统治并不会构成威胁。并且当年薄姬也并未与吕后进行争宠,反而受到冷落。出于同情心,吕后就这样的放过了薄姬母子。
四、 总结
吕后从最开始的温柔贤惠变得后来的嫉恶如仇,是有着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如果不是汉王刘邦的冷落,如果不是宠妃戚夫人的争夺。她也许会做一辈子的贤妻良母吧。所以,外界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
但我们从她放过了薄姬母子的行为上来看,她的内心还是存有最原始的善良的。同样是汉高祖的妃子,一个遭到了吕后残忍的杀害,一个却被宽大放过。这也说明了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是如此的正确。
-
吕雉当初比刘邦小十六岁 吕公为什么还把女儿嫁给他 2024-04-09
-
隗嚣是什么人?他为何要背叛刘秀与公孙述? 2024-05-25
-
汉武帝有几任皇后?为什么死后没有皇后陪葬? 2024-02-21
-
东汉官员刘宠为何会被称为一钱太守?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2024-03-26
-
冯唐当面羞辱汉文帝刘恒,为何最后皇帝不怒反喜? 2024-01-19
-
光武帝刘秀有哪些政绩?为什么他的知名度不高? 2024-03-0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