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升迁过程是什么样的 知县能够升任成为知府吗
还不知道:清朝知县能不能晋升为知府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清朝的行政体制划分当中,知县跟知府属于上下级别的关系。在清朝乾隆以后,官阶逐渐成型的情况下,知县属于正七品官,如果是京县知县,就是正六品。所谓京县知县,不是说单指北京周围的县城,而是特指大兴、宛平、沈阳三个县。大兴、宛平是北京国都周围的县,沈阳是清朝陪都。而知府属于从四品官阶。
如果是按照清朝理论划分来说,知县升任知府,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理论升迁中,也应该如此。但在实际升迁过程中,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种复杂主要是跟两个方面有关系,一个是清朝知府这个职位的重要性。清朝的时候,朝廷对知府特别重视,甚至在官员任免上需要由皇帝亲自考核人选。雍正时期,雍正皇帝就经常亲自过问知府官员的人选。朝廷如此重视,其实不难理解。清朝的时候,知府承担的政务非常繁重。从财政、钱粮、赋税、教化地方,甚至推行教育、兴修水利等,都需要由知府直接承担。
这种情况下,就意味着知府需要有非常丰富的实际处理实际政务的经验。在清朝的行政体制当中,省一级的总督、巡抚是不负责处理地方上实际政务,他们主要依靠公文催促底下官员处理。所以,知府的人选,经常是关系到朝廷政策的实施效果。
在知府的人选当中,主要是督抚一级的官员举荐,以及吏部官员的选拔,还有依靠官员资历进行选拔。一般来说,知府的人选常常会从地方上选拔考核比较优秀的官员当中遴选出来,而选拔范围一般是比知府官阶稍低的同知一级的官员,或者是同级别的京官。这个在不同时期也有区别。
雍正时期,朝廷经常会把能力比较强的京官调任到地方任职,这个时候,知府的人选就会主要来自京官了。 而乾隆时期,会倾向于把能力较差的地方官调任到京官任职。但总体而言,朝廷仍是倾向于让优秀的官吏去担任知府。
从这一点,就可以把很多知县的升迁之路卡住了。从官阶上,知县似乎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升迁到知府,到如果他们的考核没有通过,达不到朝廷的要求,自然也就跟升迁无缘了。
而且,从知县到知府,正七品到从四品,还有多个门槛要跨过,稍有不慎,就只能原地踏步,甚至是罢官辞职,乃至锒铛入狱,可谓步步惊心。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除了由于对知府的严格要求以外,导致知县升迁之路的艰难外,随着清朝中后期官场官员的冗员现象越来越严重,升迁也越来越难。清朝开国的时候,由于人才短缺,那个时候对官员的要求有放弃,官场上也有足够的职位可以让这些官员,以及从各个途径被提拔到官场的人任职。
但是到了清朝中后期,想要当官的人越来越多,可是官场的职位总是有限的。这种矛盾下,就出现很多人哪怕获得了当官的资格,也没有官职可以担任。
到了清朝中后期,很多人连知县都混不上。因为想要获得一个当官的名额实在太难。如此艰难的当官途径,自然让很多人无法升迁。再加上后期朝政腐败,即便是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也无法升迁。如果没有足够强硬的关系,即便是那些科举正途出身的官员,也可能一辈子都是知县官职,无法升任知府。
如此种种情况,也造就了后来清朝官场的种种怪现象,令人笑之。
-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权倾朝野 多尔衮为什么不趁机坐上皇位 2024-01-05
-
代善对皇太极如此忠心 皇太极为什么因为一件小事打压代善 2024-03-10
-
正史中的隆科多和佟国维是什么关系 隆科多当过刑部牢头吗 2024-04-27
-
爱新觉罗·福全:顺治曾看好的皇子,后来结局如何? 2024-01-05
-
努尔哈赤原配是谁?为何不为人所熟知? 2023-12-30
-
历史上永琪死后,乾隆是如何对待她的女儿的? 2024-04-1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