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实际真相是什么样的
- 本名:刘禅
- 别称:刘禅
- 字号:公嗣;升之
-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时间:207年
- 去世时间:271年
- 主要成就:发展经济,与民生息,后自摄国事
- 职业:皇帝→安乐公
- 谥号:思公(晋)、孝怀皇帝(汉赵)
- 庙号:仁宗(汉赵)
- 年号:建兴、延熙、景耀、炎兴
- 在位:42年
- 享年:65岁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禅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一看。
受到刘禅,我们对他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再有就是他的成名之言“乐不思蜀”,在演义原著和各大电视剧的形象当中,刘禅作为蜀国的第二任国君,一个昏庸无能,不理政事,贪图享受的模样已经被鲜明地树立了起来,他也成为了后来败家子的代表人物,然而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我们不要被小说所骗了。
首先刘禅是刘备钦点的继承人,刘备实际上还有两个亲生儿子,年纪稍微小一点的刘永和刘理,再加上一个义子刘封,如果刘禅真的有想象当中那么不靠谱,那么刘备完全可以将自己的帝位传给另外的人,可是刘备为了阿斗能够坐上位置,还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去除掉了刚勇过人的刘封。“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这说明刘禅肯定是有着自己能力的。
对于这名儿子,刘备也是加大力度培养,在公元221年称帝建立蜀汉以后,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为了让他掌握治国的本领,让诸葛亮亲自抄写《韩非子》、《管子》等书,还让他拜伊籍为老师学习左传,此外阿斗还要学习武艺:“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
到了223年,刘备去世,5月刘禅在成都即位称帝,这时候的他才17岁,但是当时的国事,基本上都是诸葛亮全部承包了,“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刘禅又能干嘛呢?诸葛亮在前线打仗,那么阿斗在后方起到了个安抚民心的作用。
他真正执掌权力,是在235年,诸葛亮去世后的一年,刘禅将中军师杨仪贬为了庶民,重用蒋琬,236年,为了兴修水利工程,刘禅前往湔县登临观阪,观看汶水水流,十天后返归成都。240年,越隽郡当地夷人作乱,刘禅派遣张嶷前往平定叛乱,并对越隽郡进行开发,打通越隽郡与成都之间的道路。刘禅在外交上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242年,蒋琬大造舟船,准备沿汉水、沔水东下,攻取上庸等东三郡,然而阿斗召集大臣商议认为,水路虽然容易出兵,但是失败却不容易撤退,因此将蒋琬这次军事行动取消。
另外一方面,刘禅积极联系羌胡,来配合蜀汉对付魏国,他还和东吴保持了比较密切的关系,确保能够唇齿相依,共同应对北方威胁。这些都是演义不曾提及的,刘禅在位41年,最后他做的一件对事,实际上应该是投降魏国,为什么说这是一件对事?
263年,魏国派遣钟会、邓艾等大奖大举伐蜀,姜维将主力十万大军挡在了剑阁,然而邓艾却偷渡阴平直奔成都,并且击败了诸葛瞻,兵临成都,刘禅再次召集大臣商讨对策,大伙讨论不一,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极力主张投降,而更多人要求背水一战。阿斗最终选择了开门投降,并且命令蜀军放下武器抵抗。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下当时的蜀国和魏国实力对比,236年蜀国只不过94万人,曹魏拥有443万人之多,而在228年到234年,诸葛亮先后出兵汉中北伐曹魏,之后姜维又在238年到262年发动了十一次北伐,蜀军的每一次作战,无非用一州之力倾国之兵对抗中国整个北方,事实上蜀国百姓又怎么可能安居乐业呢?
对于诸葛亮等人来说,光复汉室是他们的终身愿望,然而从百姓来看,踏踏实实过上安稳日子才能幸福,刘禅做的这一个选择,对于蜀国长期遭受战争之苦的百姓,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49年前,同样在成都,开门投降的刘璋一番话正是对阿斗心态的最好解释:
“吾父子在蜀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攻战三年,血肉捐于草野,皆我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而刘禅本人,也获得了一个衣食无忧寿终正寝的结局,如果不是“乐不思蜀”的一番话,司马昭或许也不会轻易放过他,你们认为呢?
-
历史上的孙尚香是什么样的人 孙尚香在刘备死后自杀了吗 2024-05-26
-
诸葛亮和刘备关系是什么样的?真的有传说中的那么好吗 2023-12-31
-
刘备打孙权那么重要 刘备为何没有带上诸葛亮 2024-05-03
-
吴班:蜀汉时期外戚、将领,在蜀汉将领中有较高地位 2024-05-01
-
葭萌关之战魏延如果遇到马超的话,会是什么结果? 2024-05-14
-
宗预是什么人?蜀汉王朝的外交名将 2024-01-3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