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名人故事 历史上朱元璋是如何看待刘伯温的?

历史上朱元璋是如何看待刘伯温的?

时间:2024-06-11 02:39:01 来源:网络
  • 中文名:刘基(1311年~1375年)
  • 别称:刘伯温、刘青田、刘文成、刘诚意
  • 字号:字伯温
  • 国籍:大明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浙江文成南田镇武阳村(旧属青田)
  • 出生日期:1311年7月1日(辛亥年)
  • 逝世日期:1375年5月16日
  • 职业: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等
  • 主要成就:明朝开国元勋,明朝开国元勋,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代表作品:《诚意伯文集》、《卖柑者言》等
  • 爵位:诚意伯
  • 谥号:文成
  • 姓 名:朱元璋(1328.10.21~1398.6.24)
  • 别 名:重八兴宗国瑞
  • 国 籍:中国明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 出生日期:1328年10月21日(戊辰年)
  • 逝世日期:1398年6月24日
  • 职 业:皇帝
  • 主要作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御制皇陵碑》《周颠仙人传》等
  • 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恢复民族平等;剿灭群雄,驱逐胡元,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一世一元制;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重视文化教育,整顿吏治;恢复朝贡体系,提出“不征之国”
  • 即位地点:应天(南京)
  • 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
  • 即位年龄:40岁
  • 在位时间:31年
  • 享 年:71岁
  • 庙    号:太祖
  • 谥    号:高皇帝
  • 年    号:洪武
  • 陵    寝:明孝陵

在民间传说 中,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明朝开国功臣之一的诚意伯刘伯温(本名刘基)经常被明太祖朱元璋称呼为“吾之子房”,也就是把他跟西汉开国功臣之一的留侯张良相比。

但刘伯温在朱元璋心里,真能比得上张良吗?

起码,从朱元璋给刘伯温的待遇上看,是远远不如张良的。

西汉建国后,汉高祖刘邦在评定功劳时,是把张良和萧何韩信并列前三。

且准备赐予张良的封户高达三万户(被张良推辞不受),远远超过赐予嫡系萧何的一万户。

而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大封功臣时,仅仅只是给了刘伯温第三等的伯爵爵位,距离李善长徐达等,差了好几个级别。

相应的,朱元璋对刘伯温的信任程度和亲密程度都要差许多,朱元璋跟李善长、徐达等,都有联姻的举动,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刘伯温。

因此,朱元璋口中的“吾之子房”,恐怕只是随口说说。

或许,刘伯温的某些才干真能比得上张良,但两人分别在朱元璋、刘邦心中的地位,张良是在天上,刘伯温却是在地下。

从史书上记载的,两人在各自主公身边起到的参谋作用上来看,其实是差不多的,都当得起顶级谋臣之称。

可为何朱元璋口中把刘伯温跟张良对比,但给予他的待遇和信任却差之甚远?

下面,就我自己分析的原因,做个简单论述。

一:张良救过刘邦,刘伯温和朱元璋只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

从这两对君臣之间的关系来看,张良跟刘邦的亲密度是要超过刘伯温跟朱元璋的。

张良对刘邦有过救命之恩,是在鸿门宴上,张良跟樊哙联手,帮助刘邦躲过了人生的最大一次危机。

鸿门宴之时,张良还不是刘邦的部下,他能冒着得罪如日中天的项羽的危险,帮助刘邦谋划,这是恩情。

刘邦是性情中人,他一直记得张良的恩情,这是除张良为他出谋划策之外的另一种值得牢记的恩情。

而刘伯温对于朱元璋,却没有同样的恩情,两人就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

二:张良主动投奔刘邦,刘伯温被动投奔朱元璋

张良正式投奔刘邦,是在他想效忠的韩王成被项羽杀死后,《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亡,间行归汉王。”

虽然刘邦不是张良的第一效忠对象,但到底是主动投奔的刘邦。

更不要说张良在正式投奔刘邦之前,就有帮助刘邦抢占关中,以及鸿门宴脱困的功劳,算是老相识。

所以,张良一来,刘邦就给他封了个“成信侯”。

而根据《明史·刘基传》中的记载,朱元璋为获得刘伯温的效劳,采取的方式是:“以币聘”,其后,在刘伯温通过考核后,又:“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到,刘伯温并非主动投靠的朱元璋。

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尊敬是有了,可两人之间的亲密距离也拉开了,刘伯温就是朱元璋花钱招聘回来的参谋。

张良主动,刘伯温被动,朱元璋看待刘伯温,自然不如刘邦对张良。

三:张良的政治重要性超过刘伯温

张良是老六国贵族出身,六国贵族在汉初,是相当值得重视的一股政治势力,秦朝就是包括项羽在内的他们给折腾没的。

西汉开国后,特别是开国没多久,刘邦就要面对异姓王们的军事威胁,稳定住内部的其余政治势力就相当重要的。

张良本就跟刘邦亲近,又有首屈一指的大功,其身份也完全可以代表六国贵族势力。

刘邦厚待张良,除了筹功,还能借此对六国贵族表示出自己的善意。

对于刘邦来说,一个值得信任的开国功臣加六国贵族的代言人,在政治上,不可替代。

刘伯温就没有张良如此好的政治地位。

他是文臣和士绅的代表之一,但在明朝开国并驱除蒙元后,全国的士绅和读书人都能为朱元璋所用。

刘伯温或许在江浙一带有些号召力,可相比起全国,影响力就不够看了。

没了刘伯温,还有李善长、胡惟庸汪广洋,全国上下还有大把的士绅和读书人都愿意为新朝效力,可以替代刘伯温。

朱元璋即使不厚待刘伯温,也不影响大明朝的招贤纳士,也不影响新生的大明朝的内部稳定。

四:张良谨慎,刘伯温却有士大夫的固执

张良除了有才,还知道进退。

刘邦要给他三万户封邑,他赶紧推辞,绝不把自己的地位和封赏摆在沛县元老们之上。

在西汉开国后,张良还主动的隐退,避免自己真的成为六国贵族谋求政治诉求的代言人。

从张良给刘邦出谋划策的历史记载看,他也很懂得劝谏的方式,知道给刘邦留面子。

因此,刘邦、吕后都很信任和尊重他。

刘伯温就不同,他是比较传统的士大夫,有着士大夫般的固执,劝谏朱元璋时,只论结果,不论其它。

比如,在《明史·刘基传》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在吴元年以基为太史令,上《戊申大统历》。荧惑守心(预示有兵灾祸乱),请下诏罪己。”

古时候,士大夫们喜欢把天灾的因果归于上位之人,这是古人的认知问题,在出现灾难时,喜欢让帝王们背锅,来安抚百姓。

这种方式用在脾气比较好,或者仁慈一点的帝王们身上,或许管用,比如宋朝的皇帝们。

可用在朱元璋身上,谁知道这位皇帝会怎么想?

刘伯温请求朱元璋下罪己诏的时候,幸亏朱元璋还没有真正当皇帝,天下还没有一统,朱元璋还需要保持一定的纳谏的气度。

否则,放在明朝开国后,不给朱元璋留面子,真当他拿不起刀了?

类似的劝谏,在刘伯温为朱元璋效劳的过程中,肯定不少见,这是很多士大夫特有的固执。

对于刘伯温来说,这是无比正常的事情,可在朱元璋心中,未必就认为正常。

宋朝时的“士大夫和天子共治天下”,在朱元璋这里是没有的,明朝的皇权神圣不可侵犯才是朱元璋的执念。

一个敢让自己下罪己诏的刘伯温,再怎么有才,朱元璋对他也不会亲近,更不要说厚待了。

标题:历史上朱元璋是如何看待刘伯温的?
链接:https://www.lishimingren.com/gushi/8886.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更多
明朝皇帝列表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朝十六位皇帝:明...

明朝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

姜太公钓鱼

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叫做纣(音zhòu)纣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

2024-06-11
100个历史典故读懂中国历史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

2024-06-11
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

2024-06-11
伊尹,中国第一个奴隶出身的宰相

伊尹(约公元前16世纪)又名挚,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他帮助商汤统一了国家,又帮太甲中兴商朝,世人尊为元

2024-06-11
梦周公的典故来源

梦周公这个典故出自于《论语.述而》。 周公是西周初期的一位政治家,他辅助成王摄政,为周朝立下了重大功勳,后世

2024-06-11
《成化十四年》电视剧是那个朝代,剧中人物原型介绍

《成化十四年》这部剧也是即将要开播的了,这部剧的名字其实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年份,成化是明朝皇帝朱见深的年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