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名人故事 刘备举兵伐吴时,诸葛亮并没有阻止,说明了什么?

刘备举兵伐吴时,诸葛亮并没有阻止,说明了什么?

时间:2024-06-11 02:00:02 来源:网络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夷陵之战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战役,是汉昭烈帝刘备发起的讨伐东吴的战争。今天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在称帝后不久,即亲自统帅大军伐吴。

一年后,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七月,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大都督陆逊击败。

这一战是蜀汉彻底由盛而衰的最关键一战。

因为这一战刘备打败了,所以,战前劝阻他不要出兵的人,就显得极富眼光。

但偏偏其中没有诸葛亮

当时,诸葛亮是蜀汉政权中的丞相,名义上的二把手,又是公认的谋略出众、战略眼光出众的顶级谋臣。

无论是从官职、地位,或者从《隆中对》中“外结好孙权,北伐曹魏”战略规划的提出人的身份上来讲,他都应该出面阻止刘备东征。

可他偏偏让喜欢蜀汉的人们失望了,和《三国演义》中描述的,诸葛亮竭力劝阻刘备不同,正史中的他,没有任何劝阻的行为。

仅仅只是在得知刘备兵败后,说了一句:“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也就是放了一次马后炮,战前的他为何不去劝阻刘备东征?是害怕得罪刘备吗?

下面,就我个人的看法,对此事做些阐述,供读者们参考。

一:诸葛亮的立场问题,他是荆州势力的代言人

刘备登基后,马上就想东征伐吴,因为有现成的借口,即关羽之死。

当时,出面劝阻刘备不要出兵的臣子有很多,其中,有两位在史书中是重点描述的,分别是赵云秦宓

《资治通鉴》中记载:

汉主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翊军将军赵云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群臣谏者甚众,汉主皆不听。广汉处士秦宓陈天时必无利,坐下狱幽闭,然后贷出。

抛开赵云和秦宓劝阻的理由是否正确不谈,先看看这两人代表的势力。

赵云在蜀汉阵营中,是元老派势力的代表,特别是在关羽、张飞都死了后,他在元老派中的资历高居第一。

秦宓是广汉郡绵竹人,正儿八经的蜀中土著,可以看做是蜀中豪门世家的代表。

他们两人出面劝阻刘备,大概能证明,蜀汉政权体系中的两大势力集团不愿意刘备伐吴。

赵云不管是代表元老势力,还是代表他个人,劝阻刘备都是很正常的。

最早跟着刘备混的人,都是为复兴汉室而打拼,为理想打拼,所以,他们心中的执念,或许只有北伐。

也因此,赵云的劝谏不管是否合乎刘备的心意,都是为国不为私,刘备只能安抚,最多是不听。

蜀中豪门世家的劝阻就不太单纯,他们是从骨子里,不愿意看着刘备东征西讨,不愿意刘备发展壮大。

因为,刘备不管是出兵打谁,消耗的人力、物力,都需要从他们身上出,仗打得越大,他们要出的钱粮就越多。

刘备对他们的态度也严厉得多,他把秦宓给抓起来了。

再来说诸葛亮,元老势力和蜀中势力不愿意刘备伐吴,但有一个势力是赞同刘备伐吴的,就是荆州势力。

在史书的记载中,是没有荆州人站出来反对刘备伐吴的。

关羽被杀,荆州丢失,不止是刘备势力集团丧失了大片领土,也让这些荆州人没了后路,老家都丢了,他们会怎么想?

所以,刘备阵营中的荆州势力,绝对希望刘备能打回去。

诸葛亮虽然不是荆州人,可他的根基也是在荆州,在庞统死后,他本就是当然的荆州势力的最大代言人。

以这个立场论,诸葛亮不适合劝阻刘备东征,不管他认为刘备出兵的决定是对还是错,他都不能公开站出来劝阻。

否则,荆州势力会怎么看他?老家丢失,诸葛亮都不支持他们去夺回来,他以后还如何领导这些荆州人?

因此,站在荆州势力的立场上,诸葛亮不能去劝阻刘备。

他也只能持这么个立场,荆州势力的支持,才是诸葛亮在刘备阵营中,能获得权力的基础。

二:诸葛亮家族到处下注引发的后遗症

诸葛亮家族在三国时期是著名的,政治上分散投注的家族,在魏、蜀、吴三国中,都有他们家族的人。

而在东吴的,是诸葛亮的亲兄长诸葛瑾

孙权也很有意思,吴、蜀间的外交事宜,他大多都交给了诸葛瑾来办,要说没有借助他跟诸葛亮关系的意思,估计谁也不会信。

刘备准备伐吴,东吴收到消息后,孙权就是让诸葛瑾出面写信给刘备,劝刘备不要出兵。

而且,当时的诸葛瑾是孙权委任的南郡太守,驻扎在公安。

如果刘备伐吴,一路顺利的话,打到了荆州地界,就必须要跟诸葛瑾死磕。

可诸葛瑾的亲弟弟诸葛亮是蜀汉丞相啊。

也因此,在东吴政权内部,得知刘备出兵后,就有诸葛瑾可能跟蜀汉政权勾结的传言,是孙权信任诸葛瑾,把这事给抗下来了。

《三国志·诸葛瑾传》中记载:

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备相闻,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东吴有诸葛瑾因诸葛亮跟刘备勾结的传言,在蜀汉,难道就没有诸葛亮因诸葛瑾跟孙权勾结的传闻?

即使没有,诸葛亮也或许要考虑避嫌。

三:诸葛亮或许也赞成刘备东征伐吴

除了前面说的两条理由外,诸葛亮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导致他没有出面劝阻刘备,就是诸葛亮也赞同伐吴,他不出声,相当于默认。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要“外结好孙权”,有一个前提,是刘备占据着荆州,驻扎在荆州的军队能直面东吴腹地,所以要消除东吴的警惕心。

可当荆州不在手上时,不说《隆中对》中提出的两路北伐的战略不能实现,东吴对蜀汉的威胁也大大的变强。

何况,没了荆州,仅凭益州一州之地,未来要北伐的话,困难程度也加大了。

在诸葛亮心里,未必就不赞同刘备伐吴,在开战之前,谁又能料到一定会失败?

如果打赢了,能顺利拿回荆州,对蜀汉政权来说,绝对是一大利好。

刘备并非不能打,“汉中之战”时连曹操亲率的大军都能击败,何况东吴?诸葛亮或许想着,刘备即使不胜,也不至于大败。

而且,以当时蜀汉政权的情况看,主动出击也是必须的,荆州丢失后,只剩下一州之地,如何跟魏、吴抗衡?

无非是打曹魏还是打东吴的选择。

趁着曹魏的曹丕登基时间不长,正在梳理内部时,先打弱一些的东吴,未必就不是一种好的战略选择。

至于先打曹魏,曹魏更强不说,谁又能保证,蜀汉在北伐时,东吴不会借机进攻蜀汉?

孙权既然能派兵偷袭荆州,也就能派兵偷袭益州。

所以,诸葛亮没准真就赞同刘备伐吴,他不出面劝阻,是留着以后跟东吴交涉的余地。

他好歹是蜀汉的丞相,跟刘备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不论胜败,没有明面上赞同刘备出兵的诸葛亮都能出面尽量消除东吴的敌意。

要是两人都对东吴表现出强烈的敌意,交涉时就不好办了。

这或许是刘备跟诸葛亮之间的政治默契。诸葛亮即不劝阻,也不赞同,未来,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能方便出面。

标题:刘备举兵伐吴时,诸葛亮并没有阻止,说明了什么?
链接:https://www.lishimingren.com/gushi/8889.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更多
三国皇帝列表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

三国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

姜太公钓鱼

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叫做纣(音zhòu)纣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

2024-06-11
100个历史典故读懂中国历史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

2024-06-11
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

2024-06-11
伊尹,中国第一个奴隶出身的宰相

伊尹(约公元前16世纪)又名挚,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他帮助商汤统一了国家,又帮太甲中兴商朝,世人尊为元

2024-06-11
梦周公的典故来源

梦周公这个典故出自于《论语.述而》。 周公是西周初期的一位政治家,他辅助成王摄政,为周朝立下了重大功勳,后世

2024-06-11
《成化十四年》电视剧是那个朝代,剧中人物原型介绍

《成化十四年》这部剧也是即将要开播的了,这部剧的名字其实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年份,成化是明朝皇帝朱见深的年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