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当初没有请来诸葛亮 刘备的结局又会是什么样的
- 中文名: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
- 别名:孔明,卧龙
- 国籍:蜀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甲寅年)农历八月二十八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
- 主要成就: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制作孔明灯,发明诸葛连弩
- 代表作品:《出师表》《诫子书》
- 封爵:武乡侯
- 谥号:忠武侯
- 逝世地点:宝鸡岐山五丈原
- 祠庙:武侯祠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还不知道:如果刘备没有请来诸葛亮会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刘备是乱世枭雄,即使没有请到诸葛亮也未必会完蛋,以刘备的本事还有崛起的机会。
刘备如果没有请到诸葛亮,曹军两次试探性的进攻也即博望失利的夏侯惇军,新野失利的曹仁军,刘备未必还能接得住。刘备守不住新野,就会退守襄阳。
此时刘表未亡,刘表临终托孤,必然少不了刘备。刘备身边有关、张、赵,还有一批支持刘备的荆州中、小士族,未必不能干掉蔡瑁等势力,刘备就此接收荆州也不是不可能。
即使刘备在争夺襄阳的过程中失败,死在襄阳的可能性也不大,他依然可以离开襄阳退守江陵。刘备以江陵为据点可以和孙权联合。
即使情况再进一步恶化,刘备在荆州站不住脚。他还有江东的孙权和益州的刘璋可以投奔。孙权和刘璋相比,刘璋是汉室宗亲,刘备选择刘璋的可能性比较大。
曹操占据荆州后,之所以选择打孙权,并不是因为追刘备顺道的缘故。而是相比之下,打扬州比打益州要容易一些。益州山路难行,没有地图很容易出事。所以即使刘备去了益州,曹操也会考虑先打东吴。
益州不少有才能的人都有换主的愿望,比如法正、张松等。刘备投刘璋是最后的选择,如果还有妇人之仁必然走向灭亡。刘备想继续和曹操对着干,必须会想办法取代刘璋。有法正等人辅佐,刘备能顺利掌握益州。
即使刘备仍走仁义路线徐徐图之,他也可以趁着曹操和孙权开战的空当,替刘璋拿下汉中。
再看江东战场,赤壁之战刘备虽然也参与了,但主力还是孙权的军队,战役指挥还得看周瑜。也就是说曹、孙开战,没有刘备一方,东吴获胜的希望也是很大的。
另外,赤壁之战后,曹军从濡须打东吴没有获胜,说明东吴有自保的能力。
打陆战东吴或许不行,打水战,东吴还没输过,所以赤壁之战曹军败走是必然的,如果刘备已经整合了益州或走仁义路线为刘璋出力,必然会趁机攻打荆州,分一部分胜利果实。能拿下多少,就看刘备什么时候出兵,能出多少兵。
曹操退走之后,短时间不会南下。刘备如果还没有取代刘璋,再用几年办这件事也不算晚。
面对强大的曹操,孙、刘必然还要走联合这条路,三足鼎立依然可以形成。
诸葛亮对刘备来说固然重要,但也不是缺少了诸葛亮刘备就过不动了。后来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的政权在益州这片土地上仍然坚持了几十年。
-
孙策明明有自己的儿子 孙策最后为何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2024-04-20
-
曹丕即位后,曹操的妾室他是如何安置的? 2024-03-13
-
三国第一阴谋家陈平的结局是什么?意外得到善终 2024-02-19
-
曹节:魏帝曹丕的妹妹,她为何诅咒哥哥亡国? 2024-01-22
-
攻打荆南四郡时,刘备为何没有让关羽和张飞参战? 2024-03-15
-
三国时期周瑜是什么出身?他选择跟随孙策的原因是什么? 2024-05-1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